保守秘密時,秘密是忠仆;泄露秘密時,秘密是禍主?!⒗?/p>
人,這種動物真不能有不可告人的秘密,否則將日夜不得安寧,如果這個秘密關乎生死,可卻不能把它告訴最敬愛的人,也不能夠保護心上人,不能守護純白真心,只能懦弱的躲在角落里,任生命象花朵一般,一瓣瓣凋零,眼看著卻無能為力,這樣的秘密如毒舌之牙,日日啃噬心靈。
?丑松出生以來,就被命運所裹脅,他生在日本的穢多家庭,這是帶著被人歧視、鄙夷的種族,是社會的最底層。
?《菊與刀》中以美國人的視角看待穢多:在賤民階級中,“穢多”人數最多,他們從事各種各樣的“污穢職業”,包括清道夫、埋葬死囚的人、剝下死獸皮進行鞣制的皮匠等。穢多不能與其他人接觸,也不被其他階層視為人。貧困的穢多被排斥在社會結構之外。?
我們的這位主角就是《破戒》中一位隱藏在學校里的穢多。這是島崎藤村的作品,被稱為日本近代文學典范,自然主義與現實主義的碰撞,被夏目漱石盛贊——“明治時代真正的小說”
這本書充滿著智者看破世情的悲憫,有一種對于底層人民的憐愛,書中自然景色與故事情節巧妙的結合在一起,發出向著宇宙的一問“為什么人的地位就不能改變呢?”這發問振聾發聵。
一、秘密是沉重的殼,壓垮了生活的良辰美景
你能比別人更關心你的秘密?!獝勰?/p>
丑松是一位積極向上,可親可善、讓人歡喜,無論到哪里都是個受人歡迎的青年人,可隨著年歲的增長,他越來越小心謹慎起來,他被自己是個穢多的秘密壓得透不過氣來,父親付出了生命的代價,離群索居,只為保存丑松的社會地位,希望家族能夠擺脫穢多的身份,在幾代之后,成為另一個階層的人。
丑松雖然看到社會的不平等,但也看到自己最敬愛的作者公開承認“我乃穢多”,卻受到了一部分人的認可,他的心在搖擺中的起伏,他想公開自己的身份,卻不敢,因為父親的愛如山,父親的叮嚀如一把鐵箍,束縛了他的勇氣。
他很想坦蕩的活在人世,享受陽光,享受愛情,享受友情,享受學生的愛戴,然而卻只能像只老鼠一樣,小心翼翼,偷偷摸摸窺探外界對自己的反應,多疑、敏感使他的生活每天都蒙著陰霾。
而這一切的根源都在于社會體制,和人們的偏見。
日本當時的社會,一聽到穢多就聞風色變,仿佛什么不潔的東西,無論這個人多么友善,多么可敬,依然在背后暗戳戳的鄙視。
這樣的偏見,在現實中也依然存在著。
父母雙全的人,看不起離異家庭,更看不起私生子。學校里會霸凌那些無法反抗的孩子。如果一對夫妻中男方年紀輕輕就不幸去世,那肯定是這個女的克夫,是掃把星。如果是女方年紀輕輕就去世,很少聽到說男的克妻的……
丑松的身世令人同情,令人可嘆的同時,也令人聯想到社會上的歧視鏈。其實無論什么地位的人,無論什么社會結構,每個層次的人都有好壞,如果能夠公平看待,取之和善不行嗎?摒棄優越感,學會寬容,或許世界才會更美麗。
二、大膽直面悲苦的人,雖死猶生
丑松最崇敬的豬子蓮太郎是一位作家,在書中大聲的承認自己的身份,他是丑松心中的白月光,丑松是那么渴望做蓮太郎一樣的人。
他正直,勇敢,對于社會上不公平的現象以筆為刀,大膽攻擊,為窮苦人發聲,即使身患重病,依然為正直的律師當選議員而疾呼,最后眼見小人為金錢與人聯姻,揭露蠅營狗茍的掩蓋身份之事而遭到報復,被人刺殺身亡。
他的死是光輝偉大的,喚起了社會一部分人的警醒。他生前,丑松曾多次想要把自己的秘密告訴他,和他分擔自己的痛苦,他相信老師是一道光能治愈自己的懦弱,讓自己走出暗色地帶,走入自己向往的生活中。
然而正是因為懦弱,他下了一次又一次的決心,還是錯過,直到最后悔不當初。
勇氣是一個人處于逆境中的光明?!A福納格
蓮太郎畢竟還是用自己的死點亮了丑松以及所有經受不公之人的生命。有些人活著,存在著,說的話寫的書留下的事跡都能帶給人力量,這樣的人是世間的長風彩霞,在昏暗的天空長久的點燃希望之光。
正如希臘神話中那些被命運擺布人英雄,俄狄浦斯王的故事不是讓人們來唏噓哀嘆的,他在明知即定命運的情況下,還是努力的嘗地試改變命運方向,雖然他失望了,最后還是被所打敗,但他那份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心態,依然令我們從古唱到今,那不屈不撓的英雄氣概才是我們要吸收的精神力量。
豬子蓮太郎正是這樣一位精神領袖,島崎藤村用了許多側面的筆法給予這個人物圣光,從丑松的眼里,從市井人物口中,從律師口中,從他的夫人眼中,宛若一尊如佛的雕像散發著柔和的光明。
三、打破桎梏,獲得心靈與肉體的寧和
眼睛會泄露心中的秘密?!獑獭勐蕴?/p>
蓮太郎宛如一尊佛像,可真正如佛像的主持,卻有顆可悲可鄙的靈魂。他喜歡上了寄住在寺廟中的少女志保,而志保是丑松的心上人。
因為懦弱和社會地位,丑松一直不敢表白少女,他同情少女因繼母不滿而只能寄宿在寺廟,也因為少女對她的家庭多加照顧。
直到少女差點失身在廟里的和尚,再加上蓮太郎死去,丑松終于不堪秘密的壓迫,決定公開自己的身份,哪怕失去社會地位,也要堂堂正正的做人,而這時因為他種種怪異的舉動,和學校內的排擠,他的秘密已岌岌可危。
終于,他交了辭職信,也交出了自己的心,令他沒想到的是,學生們依然支持他,好友也幫助他向少女表白,并且很珍惜這段友誼。
蓮太郎支持的律師也幫丑松找到了工作,重新啟航,他和心愛的少女相攜去了國外,那里不會再有人歧視他,他終于可以得到自己向往的生活了。
小說的情節很平實,沒有什么一波三折或是過激的沖突矛盾,卻在和諧的大自然與人類社會的不公之中交織前行,作者不愧是詩人,充滿靈性的語言,帶著哲理的敘事風格,讀起來如沐春風,厚厚的書通本讀完,仿佛被清新的細雨滋潤,令人身心愉悅,明明是帶著悲涼的故事,卻令人有治愈的舒適感。
相較那個時代以物哀為主的筆調,這筆小說可謂是清新之極。
描寫少女,寥寥幾筆,就帶出那嬌憨可愛的神態來,無一字直接寫志保,卻活靈活現,誘人遐思:仔細一看,果然是她平日穿著的衣物。龜甲圖案的碎白道花紋的書生外褂,上頭是條紋的唐棧,簡單折好掛著,腋下開口處陷約可見長社衣的紅梅圖案,一想到那可能是她早晚貼身的衣物,如那墻一動也不動掛著的衣物,更讓他懷念起志保來。不僅如此,五分心的油燈亮光照射著香煙縹緲的室內空氣,更增添屋內擺設的典雅氣氛。
淡淡筆調下的情緒卻滿室彌漫。
作者鋪陣的這個世界最后獲得了公平,那整個人類呢?如果都能夠如小說中一般,好人有好報,從來不曾做錯過什么,經歷過風霜依然能得到自己的幸福,那是多么美妙??!
只要人人都肯寬容一些,放棄偏見,不那么世俗,這個人間,或許會有更多的愛與快樂,而愛與快樂才是理想中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