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在城里的人想逃出來,城外的人想沖進去,對婚姻也罷,職業也罷,人生的愿望大抵如此。”
這是寫在《圍城》封面的一句話。
初讀《圍城》,被錢老犀利老辣的語風和一針見血的觀察所折服,實實在在的看到了所謂的一地雞毛的生活。但要說真切的理解、感受書中所寫,我不敢這么說,或許因為自己太過于年輕。
我想再過三十年,再次拿起這本書時候,會有另一種見解。而現在,只想記錄下此時此刻且盡管有些不太成熟的想法。
01
剛讀《圍城》,覺得方鴻漸真的是幸運。與他訂下親事的家的女兒因病早逝,而所謂名頭上的岳父便將女兒的嫁妝作為資助方鴻漸出國留學的費用。
可他在國外卻過著另外一種生活,“既不抄敦煌卷子,又不訪《永樂大典》,也不找太平天國文獻,更不學蒙古文、西藏文或梵文。四年中倒換了三個大學,倫敦、巴黎、柏林;隨便聽幾門功課,興趣頗廣,心得全無,生活尤其懶散。”
直到臨近回國的時候,發現父親與岳父對博士學位非常看重,于是費盡心思的買了假文憑來交差。
回國的船上,結識了鮑小姐,遇到了大學同學蘇文紈。他與鮑小姐發生了一夜情,誰知被鮑小姐欺騙感情,而蘇文紈對方鴻漸生出好感。
回國后,便寄宿在所謂的岳母家,在岳父的銀行謀得了一個不起眼的職位。就在第一次見趙辛楣時,趙辛楣問他,“方先生在什么地方做事呀?”他卻只含糊的回答,“暫時在一家小銀行做事。”
甚至整日被岳父家中的小少爺騎在頭上,敢怒不敢言,全因自己寄人籬下。
方鴻漸獲得了同學蘇文紈的青睞后,又與蘇文紈的表妹唐曉芙一見鐘情,整日周旋于蘇、唐二人之間,后與唐曉芙生出誤會,兩人無疾而終。
02
直到與岳父家鬧翻,他終于走出了那個讓人窒息的地方,但同時也變得無路可去。唯一的一條路,竟然也是因為趙辛楣將他當做情敵,為了拆散他與蘇文紈而把他推薦到三閭大學。
趙辛楣后來也因蘇文紈與曹元郎結婚,而與方鴻漸等人同去了三閭大學。
本來三閭大學的校長在電報里應允給方鴻漸的是政治系教授。后來卻因他沒有博士學位,做了副教授,擔任不屬于任何系的倫理課老師,而這一切也得以趙辛楣的幫助。
他作為倫理學的老師,也尤其失敗。學生上他的課,不過是為了拿到學分,而他也絲毫不受學生的愛戴。就連同事之間的關系,除了趙辛楣以外,他沒有任何朋友,更別談處理各種復雜的人事關系。
后來因為孫柔嘉的班上的學生搗亂,方鴻漸代孫柔嘉上英文課,而后被學生告狀,根本不配教英文。
要說,方鴻漸還能待在三閭大學,全是因為趙辛楣。就在趙辛楣被汪太太吸引,兩人關系被旁人發現,趙辛楣離開了三閭大學。方鴻漸在三閭大學的任職也即將面臨結束。
當所有人都收到聘書,除他之外。他便再也沒有臉面待在此處了。
正如孫柔嘉對方鴻漸的評價:“替各系打雜,教授都沒爬到。連副教授都保不住。”
03
離開三閭大學,方鴻漸帶著孫柔嘉見到了趙辛楣,也見到了蘇文紈。
再見趙辛楣,在重慶進了國防委員會,早已混的風生水起,似乎早些時候與汪太太的丑聞從來沒有發生過一樣。
此時的蘇文紈,也是渾身散發著富人的高高在上的感覺。當孫柔嘉本想自己穿著新衣服,正好會一會以前暗戀方鴻漸的人,可自己的小陽傘與新衣服在蘇文紈的闊邊大草帽與攙和西式、緊俏伶俐的旗袍下,像是落伍了一個時代。
臨走時,蘇文紈伸手讓孫柔嘉拉一拉,“姿態就仿佛伸指頭到熱水里去試試燙不燙,臉上的神情仿佛跟比柔嘉高出一個頭的人拉手,眼光超越柔嘉頭上”。
反觀方鴻漸,教授都沒爬到,連副教授都保不住,被人解聘。沒有工作,沒有錢,也沒有下一步的打算。
最后在趙辛楣的舉薦下,回去進了一家報社當資料室主任,工資連孫柔嘉的一半也不及。
家里沒有供他們兩個新人住的地方,最后租了一處,勉強用作婚房。方家與孫家互相看自己的親家不對味。
方鴻漸與孫柔嘉婚后,終日為了雞毛蒜皮的事爭吵,兩人互不相讓,互相嫌棄。
04
@方鴻漸
作為本書的主人公,錢老并沒有賦予他多么美好的品質。相反,他自私、懦弱、無能、意志不堅定、經不住誘惑,更是一個失敗的人,從此深陷在一個個圍城里。
他本可借著國外留學的機會,學成歸國,偏偏將學業荒廢,最后捧了一張假文憑回國。終日提心吊膽,害怕自己假文憑被揭穿。回國后,在岳父家的銀行謀得一個小職位,趙辛楣問他在何處高就時,他卻只含糊的回答,“暫時在一家小銀行做事。”
此時的他,真的是無能又自尊。
可笑的是,就連進到三閭大學的機會,也是被趙辛楣當做情敵,為了拆散他與蘇文紈,將他推薦到此處。一到學校被校長高松年一眼看穿,于是借口給他一個副教授的職位。后來方鴻漸發現韓學愈跟自己一樣也是假文憑,心里開始有一絲的竊喜——終于有人和他一樣。
他被安排教學生不屬于任何系的倫理課,可偏偏他管不住學生。后因孫柔嘉被欺負,他幫孫柔嘉代英文課,被學生投訴,“根本不會英文”。對于一個去國外留學這么多年的人,英文都教不好。
可他偏偏沒有真才實學,即使自己內心有極大的不滿,也只能逆來順受,任人擺布。
就像高松年說他,“不過是各國游蕩的留學生”。
被三閭大學辭退,他迫于無奈,再次去了趙辛楣推薦的報社,當了一名只有微薄薪水的資料室主任,連他妻子孫柔嘉一半也不及。沒做多久,認為趙辛楣在重慶混的風生水起,他便自作主張辭去報社的工作,想去投靠趙辛楣。
他無能,沒有主見,孫柔嘉說他,像是趙辛楣的一條狗。
回國的船上,結識了放蕩的鮑小姐,與其發生一夜情,滿心歡喜的將自己所有真心交付于鮑小姐,沒曾想到下船時,被鮑小姐頭也不回的甩了,內心深受傷害。
后來便在蘇文紈與唐曉芙之間游蕩,他深知蘇文紈對她有情,而自己對蘇文紈無意,他卻不拒絕。方鴻漸不拒絕蘇文紈,大多是因為對蘇文紈的表妹唐曉芙用情頗深,他只想借蘇文紈接近唐曉芙。
終于,當蘇文紈知道真相時,選擇嫁給了詩人曹元朗。而方鴻漸與唐曉芙也因種種誤會,兩人都不肯先低頭,終究還是沒能開始。
方鴻漸的家庭屬于鄉紳貴族,但也逐漸沒落,家里沒有什么積蓄。父親的思想十分封建,母親也終日對所謂舊社會的女德崇尚至極,對丈夫的話惟命是從,從不反駁。家里的弟媳,整日為爭家產,明爭暗斗。方鴻漸對這樣的氛圍很無奈。
方鴻漸與趙辛楣幾人,一起去三閭大學。對孫柔嘉的印象極好,覺得孫柔嘉平易近人、可愛、乖巧,甚至很單純。于是慢慢的便對孫柔嘉有了感覺。
方鴻漸認為與孫柔嘉結婚,無疑是他這一生最正確的事。可是婚后,才發現幻想終究只是幻想,現實永遠會給人當頭一棒。
婚后的孫柔嘉,嫉妒、工于心計、有主見,他發現自己已經完全主導不了孫柔嘉。而且孫柔嘉的姑母經常給孫柔嘉灌輸“方鴻漸,本事不大,脾氣不小”的思想。這讓方鴻漸強烈的自尊心受挫,非常討厭此人。
方鴻漸與孫柔嘉也經常因為此事爭吵不斷,婚姻變得岌岌可危。
說到底,方鴻漸并不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壞人,相反他就像是《紅樓夢》中一無用處的賈寶玉,但幾乎是唯一的好男人。他不作惡但也沒有拯救世界的英雄氣概,他懦弱、無能、善于自我妥協,注定了他就是一個失敗者,徹頭徹尾的失敗者。
@孫柔嘉
楊絳先生說,
“圍城中許多人物都有原型,唯獨孫柔嘉,周圍的人沒有一個和她相似,但和她稍多接觸,就發現她原是我們這個圈子里最尋常可見的。她受過高等教育,沒有什么特長,可也不笨;不是美人,可也不丑;沒什么興趣,但卻有自己的主張。方鴻漸興趣很廣,毫無心得.,她是毫無興趣而很有打算。”
孫柔嘉確實是一個在普通不過的女孩子,生在“重男輕女”的家庭,從小被忽視,生活的小心翼翼,但她總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總是善于掩飾自己的小心思。
論學歷,她沒有蘇文紈高;論長相,應該不及鮑小姐。但他就是最后嫁給方鴻漸的人,而方鴻漸娶她的理由也很簡單,“她沒什么主見。”
但恰恰就是這樣一個沒什么主見的人,編織了一張溫柔網,將方鴻漸逐漸引誘其中。為了牢牢綁住方鴻漸,她“被陸子瀟追求”、“杜撰的父親的信”、李梅亭、陸子瀟的冷嘲熱諷等等,一切的一切不過是孫柔嘉步步為營的手段,方鴻漸全然不知的一步步跳進去。就連訂婚都是云里霧里。
婚后的孫柔嘉,一反常態。反倒眼前這個妻子變成了咄咄逼人、自私、霸道、爭風吃醋的女人,整日站在失誤鏈頂端,嘲笑譏諷方鴻漸。
婚前千方百計要嫁的男人,卻成為了現在無比嫌棄的人。
她掌控了自己的婚姻、生活和命運,也掌控了方鴻漸的婚姻、生活和命運。但似乎最后,一切又失控,脫離了她的掌控。
孫柔嘉的形象,好像是我們自己,卻又有些不一樣,她更像是我們的合成體。
就像《圍城》中的一句話,
婚姻像是一座圍城,城外的想進去,城內的人想出來。所謂圍城,不過是自己給自己砌了一道墻而已困在其中無法自拔。
@蘇文紈
蘇文紈,大家閨秀,留洋回來的女博士。他與方鴻漸本是同學,可一直都沒看上他。誰知兩人同乘一艘船回國,再次看到方鴻漸,自己考究之后,覺得他似乎可以放在自己的考慮范圍。
蘇文紈雖說是留洋歸來,但骨子里還是比較保守,好不容易下定決心表露心跡時,卻被鮑小姐搶先露骨的勾引方鴻漸,蘇文紈內心生出鄙夷之意。
鮑小姐下船之后,面對方鴻漸的邀請,蘇文紈“雙頰涂的淡胭脂下面忽然暈出紅來,像紙上沁的油漬,頃刻布到滿臉,靦腆得迷人”。對于心儀之人的邀請,這也許是大多女孩的表現——害羞、開心,當然也可能是蘇文紈工于心計,為了得到方鴻漸而用的一種手段。
兩人出行,蘇文紈對于鮑小姐也只字未提。可見蘇文紈善于捕捉男人的心理,她懂得運用欲擒故縱的手段。在松松緊緊的間隙,她本以為自己已經勝利了。可偏偏事與愿違,她將表妹唐曉芙介紹給方鴻漸,誰知方鴻漸對她一見鐘情。
蘇文紈對方鴻漸步步緊逼,方鴻漸無法抽身,但他的心又不在蘇文紈身上,只好一邊“假裝吻了蘇文紈”,另一邊傾心于唐曉芙。方鴻漸終于受不了,向蘇文紈攤牌。
失戀的女人很可怕,自己獵物丟了,并且被獵物告知自己心儀他人。蘇文紈發掘出了自己敏銳的嗅覺,將目標鎖定唐曉芙,三言兩語便將方鴻漸與唐曉芙之間生下隔閡。自己轉頭就答應嫁給了曹元朗。
要說她喜歡方鴻漸,不如說她更愛自己。趙辛楣追求她那么多年,她都沒有答應。而方鴻漸拒絕她之后,她卻嫁給了只會作“豬油詩”的曹元朗。這也為后來蘇文紈的出現埋下了伏筆。
趙方蘇三人再次見面,蘇文紈穿著俗氣,后了解到她開始幫忙“帶私貨”,更是驚呆了眾人。一個留學的博士,竟然做了這種勾當。當初的初識的文人氣大已被堙沒,迎面撲來滿滿的市井俗氣。
而后三人見面時,看到趙辛楣混的風生水起,認為趙辛楣還是以前那把死心塌地愛自己,便開始行為輕佻,妄加勾引。
《圍城》里關于方鴻漸與蘇文紈的描述令我印象最深的一處,
“方鴻漸陪蘇小姐在香港玩了兩天,才明白女朋友跟情人事實上絕然不同。蘇小姐是最理想的女朋友,有頭腦,有身分,態度相貌算得上大家閨秀,和她同上飯館戲院并不失自己的面子。他們倆雖然十分親密,方鴻漸自信對她的情誼到此而止,好比兩條平行的直線,無論彼此距離怎么近,拉得怎么長,終合不攏一體。”
他們不是一類人,終究走不到一起。就算勉強在一起,最后也會重蹈方與孫的覆轍。
@唐曉芙
“我愛的人,我要能夠占領他整個生命,他在碰見我以前,沒有過去,留著空白等待我。”
這句話是唐曉芙對方鴻漸說的。
方鴻漸聽到這句話,整個世界都覺得崩塌了。回想自給與鮑小姐、蘇文紈之間的關系,自己斷不是在碰見她之前,沒有過去的人。
顯而易見,唐曉芙聰明、單純、少女心,對愛情懷有崇高的敬意。蘇文紈將唐曉芙介紹給大家的時候,全然沒有想到方鴻漸會對唐曉芙一見傾心。但恰恰就是這個單純善良的丫頭,俘獲了方鴻漸的心。
蘇文紈與她比起來,多了復雜、霸道,蘇文紈已經被社會磨得全然不是一個純色的人了。
其實方鴻漸和唐曉芙在一起,更能印證“圍城”二字,婚后終日對著各種瑣事,一地雞毛,漸漸的他們的婚姻也變成了讓人作嘔的關系。但錢老偏偏沒有這樣寫,而是將方鴻漸與孫柔嘉配對,讓他們在婚姻的漫長生活中逐漸嫌棄對方。
而唐曉芙,錢老似乎對她有一種特別的善良。所有人再次出現的時候,都變得市井氣。唯獨唐曉芙,自與方鴻漸拿離別后,便再沒出現過,她就像是我們對美好生活的希望,只要她不再次出現,那么我們就永遠有憧憬。
每每想到唐曉芙,張愛玲的《紅玫瑰與白玫瑰》里的一句話便浮現在眼前,
也許每一個男子全都有過這樣的兩個女人,至少兩個。
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成了墻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床前明月光”。
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飯黏子,紅的卻是心口上的一顆朱砂痣。
@趙辛楣
趙辛楣留美回國后在外交署當處長,因為身體原因沒隨機關進內地,又在華美新聞社當政治編輯。后因蘇文紈結婚,便來到了三閭大學當教授。直到與汪太太的丑聞暴露,不得不離開三閭大學,在重慶再次混的風生水起。
這無疑說明趙辛楣相比方鴻漸來說是個極有能力的人。
反觀方鴻漸,除了第一次在銀行的工作是受岳父恩惠外,其他幾次都是趙辛楣幫他安排,甚至趙辛楣為了照顧他的感受,甚至只說是“你愿不愿意到我從前的報館去做幾個月的事?有個資料室主任要到內地去,我介紹你定他的缺,酬報雖然不好,你可以兼個差”。
而他與方鴻漸的相識,更是一處鬧劇。他對蘇文紈用情至深,偏偏蘇文紈喜歡方鴻漸,他為了拆散兩人,將方鴻漸弄到三閭大學。蘇文紈后嫁給曹元朗,兩個人成為了好朋友,也是方鴻漸唯一的好朋友。
趙辛楣也隨時充當方鴻漸的導師,方鴻漸“不討厭,但也無用”,趙辛楣便事事為方鴻漸考慮,
方鴻漸與孫柔嘉結婚,提醒方鴻漸回家結婚要費好多錢,而他們兩家誰也不寬裕,倒不如就在此將婚先結了,還能省些錢。
方鴻漸沒有錢結婚時,說要借給他。方鴻漸拒絕,趙辛楣便說這只是自己的份子錢,不必多心。
幾人一塊去三閭大學時,趙辛楣對方鴻漸說,自己花錢大手大腳慣了,要是路上這毛病再犯,望方鴻漸提醒。
……
趙辛楣雖家境優渥,出國留洋。但他身上并沒有驕傲、令人作嘔的氣息。反而他處處為他人著想,幽默,平易近人。
似乎他太完美了,錢老才上演了他為拆散方與蘇,而背地里將方鴻漸“發配”,好像這才能顯得他也只是個普通人。
05
看完了,一切的都在方鴻漸與孫柔嘉的爭吵中結束。它并沒有順著我們想象的劇情發展,反而更加讓我感受到那種真實感。
這段時間以來,從頭到尾,看得每一字每一句,都好像自己身在其中。突然就結束了,似乎還沒有從他們的圍城中走出來,再看看自己,已經深陷在自己的圍城。
生活處處是圍城,城外的人想沖進去,城內的人想逃出來。
當真正有一天,城外人沖進來了,城內人逃出去了,才懂得:
原來,城內城外都是一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