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動畫片,不得不提電視機。
記得我很小的時候,家里就買了電視機,黑白的,頻道是手調的,那時候老喜歡擰爺爺耳朵,每次都是爬到他背上擰,邊擰邊嬉笑著說:“調頻道啰,調頻道啰!”
說起頻道,不得不吐槽,那時候 是自家用鐵絲做的簡易天線,除了地方臺,唯一能收的只有CCTV1,動畫城和大風車是我們對外界認知的唯一渠道。
自從有了電視,我們每天都早早回家,守在電視機旁,等著雪花點變成一幅幅精彩的畫面。
其中,有一部《熊貓京京歷險記》,說的是晶晶在獵人的追捕下與父母分離,他克服艱難險阻,回到家園。
那是我第一次知道世界上有一種動物叫熊貓,這部片子讓我認識了各種各樣的動物,激發了我對未知世界的好奇心。
與它情節類似的還有《小貝流浪記》,小貝是一只純白色的貓,看了這部動畫片以后,我們央求爺爺給們買一只,奶奶說養白貓不吉利,就買了只老虎紋的黃貓,但我們還是管她叫貝貝,每天最大的樂趣就是跟弟弟搶著抱她。
《黑貓警長》當時很火 ,大家玩游戲的時候都爭著演黑貓警長,后來被猴哥取代。
我現在唯一記得的是母螳螂懷孕吃公螳螂那一節,那時候覺得不可思議,特意去抓了好多螳螂回來做實驗,裝在罐頭瓶子里,還沒分出公母,它們就被我活活悶死。
《魔方大廈》也特別有意思,它打開了我對奇幻空間的無限幻想,我現在想象力這么豐富,就是它的功勞(嘿嘿,貌似臉紅了)!
《邋遢大王》也很有意思,剛開始的時候,大家還笑得前俯后仰,看到后來,心里一陣發毛,剛好爺爺在等著看《新聞聯播》,順便指出我們生活中的不足,又添油加醋地說了很多不講衛生帶來的危害,從此,不但變成一個講衛生的乖寶寶,還一度被人懷疑得了潔癖!
《鴨子偵探》是我最喜歡的一部外國動畫片,也是我最早接觸的推理類故事。有一次,她憑聲音,就判斷出兇手是高跟鞋女士,而不是眾人懷疑的拐杖先生。
在佩服她的洞察力的同時,我也忍不住模仿,那段時間,巴不得天天有人掉東西,我就好發揮我的“聰明才智”,可惜,我跟熊二一樣,從來沒有破過一起“案子”。
《中華小當家》讓我至今念念不忘,里面有很多美食的傳說,記憶最深刻的當然要數饅頭的來歷啦!這時候,我又對歷史充滿了好奇。
實踐是必不可少的,那時候熱衷做菜。
記得我第一次做的是炒酸蘿卜,雖然絲切成條,不!應該是梳狀(因為很多沒切斷),為了色香味俱全,還特意撒了很多辣椒粉。
弟弟說:“我這哪里是炒酸蘿卜,明明是炒辣椒粉。”為此我們還爭了很久,爺爺卻滿面紅光地表揚我,說享到我的福了。
到現在,我依然在看的是《葫蘆兄弟》。
最開始,就是覺得我們特別像葫蘆娃,雖然有爸爸媽媽,卻經年累月地跟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 ,即使擁有別人沒有的布娃娃和游戲機。
然后,我們知道,壞人的東西不能亂吃,壞人的話不能輕易相信,這是我目前發現的最好的防拐教材。
后來,大寶陪著我看,他除了會唱“葫蘆娃,葫蘆娃, 一根藤上七個娃”外,還會說“蓮心,蓮心,連成一心”,對搶了他媽媽的弟弟也一天天友善起來,幫他丟紙尿褲,幫他擦口水,弟弟哭了還會一邊拍他的背一邊唱“睡吧睡吧,我親愛的寶貝。”
我問他這歌是誰教的,他說是貓頭鷹老師,《熊熊樂園》里的貓頭鷹老師。
現在,我仍然喜歡看動畫片,孩子們依然喜歡扮演里面的角色,不過,他們現在爭的角色是豬豬俠,天天用圓珠筆在手上畫五靈鎖,希望有更多精彩的動畫片伴隨他們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