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年前,我還很年輕,看《阿甘正傳》的時候就聽到過他說過一句話:誰也不知道,意外和驚喜哪一個先來臨。遺憾的是我當時對于這句話并沒有深刻的認識。
直到我今天看了《書都不會讀,你還想成功?》這本書,然后”心有戚戚焉"。開篇的主人公鄭鎮洙的父親破產、倒閉、逃跑,于是子承父債。
家里的房子也被拍賣了,只好帶著母親和妹妹,租住在一棟老舊底層住宅的半地下室。每天出入不便,走很遠的路。
除了按每月支付租金外,還要交一筆數額不大的租金。而且能住上這樣的房子,多虧了辛辛苦苦賣些小商品的母親。
他在工作中戰戰兢兢,如履薄冰,長期缺乏尊重和尊嚴,每每廉價的咬牙生存著,艱難而又麻木的生活著,以便支付給母親起碼的生活費以及資助妹妹順利完成大學學業。
即便如此,晴天也有霹靂,那就是有一天他接到了總監的通知:突如其來的工作被調整了,未來的崗位競爭激烈、危機四伏,充滿了各種不確定。
屋漏偏逢連夜雨,一直小心翼翼維系的女朋友新瑩也不知所蹤的跑掉了,他嚴重懷疑女朋友從來就沒有愛過自己。
就連從高中時代就認識的小酒館老板娘都在嬉笑怒罵的調侃:要想成為我的顧客,必須還清這么多年所有賒欠的賬,否則就不配堂而皇之的坐在這里喝酒。
那時的洪鎮洙真的失望、絕望的無以復加, 就好似被判了死刑,心亂如麻,眼前一片茫然,更擔心喪失了微薄的薪水,他被墜入到更深的黑洞。
好在心理學上還有一句話:每個人心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傷與痛,那是光照進來的地方。這句話就像是一個救命的稻草,讓他重新審視和思考:我做些什么,才能改變我的人生呢?
讀書確實有三種類型,享受趣味,獲取新知,改變人生。還記得心理學家阿德勒在《自卑與超越》里曾經說:我,是一切問題的根源,那也就意味著我們每個人,都有解決一切問題的源泉與動力和能量。
于是洪鎮洙終于鼓起最大的勇氣,在認識了15年之久的好朋友——記者明勛的啟發、引導和引薦下,會見了傳奇經歷且通過閱讀最終成為英語品牌學校校長的年輕而又睿智閱讀導師鄭會一。
自此開啟了一段如何通過讀書,改變人生命運的旅程,更收獲了心想事成的人生圓滿。
常言說,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都是由過去、現在和將來鋪就的,這也注定了這段旅程并不是那么的平坦,也不是一蹴而就,更需要一個過程,循序漸進的堅持、執行和蛻變。
其中第一段旅程是基礎定向閱讀。需要買自己愿意、喜歡、熱愛的33本書,還要順便買一個結實的書柜,整整齊齊地碼放好,然后用100天的時間無所不用其極的全部看完。
為此主人公洪鎮洙至少每周都要分早、中、晚各一個小時,甚至午休、公交地鐵也總是如饑似渴的閱讀,總之創造并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業余時間,每周看完兩本書,并充分吸收書中的營養。為此他也積累和總結了很多閱讀的方法。
這個基礎階段的主要任務是雷打不動的培養閱讀興趣和習慣,同時也要覺知隨之而來的可能出現的懶惰、拖延和倦怠。
導師鄭會一同樣教給他三個錦囊妙計,幫助他在初期就提前處理,進而度過這個階段,并和他慶祝每一個階段的勝利。
第二階段稱之為加強版的定向閱讀階段。要求一年閱讀100天完成100本以上與自己工作領域相關的業務書籍,成為行業第一。
這類書讀起來可能沒有前一階段的100天讀完33本書那么自然、輕松、有趣,但仍然很必要。
要知道在國內一個專業領域的博士,最起碼的業內書籍就是通讀了100本書以上。所以作為普通人要想成為專家也,起碼也要堅守這個閱讀體量。
每一部經典的專業書,都代表著作者畢生的心血、經驗的總結,那么100本書就相當于匯集和凝聚了3000年的功力,值得品鑒和有目的的吸收其精華所在。
同樣的準備、閱讀甚至心路歷程,包括倦怠初期的處理、讀書高手的支招,都充滿了反復、調整、思考和完善,所以做到了就會產生滿足、自信和開心,同樣值得敬重和慶祝。
這與所在單位的倡導閱讀、分享筆記、學習型團隊不謀而合,且越來越有影響力。成為眾多優秀同事刮目相看,競相對標和學習。
第三段旅行被稱之為深層定向閱讀:一年閱讀365本自我啟迪的書,意味著每天讀一本書。
包括閱讀人文、古典書籍,甚至與專業無關的書。使自己成為領軍人物,擁有成功者思維,甚至進一步書寫自己的傳奇。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種子不生長,就不會開花。人不滿足才會有進步。書是心靈的鏡子,每一個成功人士幾乎都是熱愛讀書的人。
同時他們也會把自己通過閱讀掌握到的營養、資源源源不斷的釋放并輸送給需要的人。這就是教學相長,"教就是最好的學”一種途徑,也是成功逆襲的保障,更是釋放善意,讓自我,他人、世界都變得越來越好。
縱觀洪鎮洙一路走來日漸成熟穩健,職業晉升,戀愛婚姻幸福以及采訪的100個CEO里,每個人都有讀書故事,每個人的案頭上都有一部自己喜歡的經典書籍。
如果你堅信自己也可以借鑒到這份成功的體驗和幸福,就請你從今天開始愛上閱讀,勇于實踐。再次祝福每一個看這本書以及看這篇書評的人都能夠邂逅不一樣的自己,成為自己的英雄。
未來已來,值得期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