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生活中,人和人的交往也有很多清規戒律。
由于大家彼此之間的身份和地位;經濟條件和所生活的環境;文化修養和家庭教育;特別是對人生的想往及追求都有一定的差別和距離。
所以你說人和人之間的交往體會最深的是什么呢?這就要看你指的是哪一方面,由于側重點的不同,大家所站的角度又不同,說岀來一定會五光十色,千差萬別。
但是,從我本人的角度來看人與人之間的交往給我感觸最深的,體會最多的只有兩個字那就是:位置。
其實人與人之間交往,最關鍵的就是擺正自己的位置。是什么人說什么話,什么階層就站在什么立場。
別掩飾自己,也別怕人家取笑你,你就是你。有多大個屁股就穿多大個褲衩。
擺正自己的位置,為自己的生存劃出屬于自己的條條框框,在我們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里,打出我們自己的品牌創造出永遠屬于我們自己的天地。那么如何去對號入座,合理、準確地擺正自己的位置呢?
(一)不同的高度和范圍決定了你的生存的環境和氛圍
我們都知道全世界只有一個特朗普,不要說我認識馬云有點生活常識的人可能都知道馬云。特有錢。
我是想和他做朋友,問題是人家可能從來就沒有想過和我做朋友由于彼此之間所站的高度,不僅決定了雙方的認知程度開闊程度以及視角。
而且在大家在潛移默化中,己經不自覺的規定了彼此之間的活動范圍。
所以說高度是衡量我們之間距離的刻度,而定位又決定了我們彼此之間的地位,因此只有心境才能跨越艱險。但首先要取決于你所站的高度。
(二)視覺的前后和遠近,不僅取決于我們的心智還有格局。
一個人你能看見多遠,就能夠走多遠。我們就是一個平常人,能夠保持一顆平常心就已經很不錯了。
遠見卓識太深澳了。對于我們來講,就像天上的云彩,誰知道哪一塊有雨,哪一塊沒雨。
雖然我們沒有遠見,可眼下也不必去尋短見。急功近利固然沒有明天。但是老百姓就認一個死理,遠水永遠解不了近渴。
(三)博聞廣見是一生的財富。但我們需要的是先填飽肚子。
貧富兩極的分化和區別就在于,人家的所見所聞能成就一生,我們黎明百姓首先要解決的是溫飽問題。
既使在不知不覺中就葬送了一生,可老婆孩子一家人,沒吃沒喝肯定餓得慌。
所以決策者去考慮的是兼聽則明,偏聽則暗。老百姓想的是有奶就是娘。
(四)禍從口出,煩惱皆因強出頭。如果你想在社會上混得風聲水起,記住先學會來著尾巴去做人。
總統一個國家只能有一個,他一言可以興邦,一言也可以亡國。難怪圣人們常說你講實話;不如講對話。要想把話講對啦,講順耳了,就必須講好話。
可我以為,萬言萬當,字字有節,句句有理,也不如不講話。不妄言不誹議。這就是聰明人和笨人之間的區別。
我們的位置就印證了人微言輕。我們的位置就決定了,有智慧的人腦袋永遠都比嘴快,一旦你沒有擺正自己的位置,肯定是因為嘴比腦袋還快了。
(五)心大,世界才會大,一個能把世界都裝在心里的人,你說他能不偉大嗎?
正常人,心跟著人走,人到哪里,心到哪里。人和人之間交往的最高境界就是人很著心走,心到哪里,人就到哪里。
心有多大,世界就會有多大。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智者,他就智在以責人之心,來責怪自己。寬己之心去寬待別人。勿我兩忘,得人心者得天下。
做為一個常人,我們確實沒有那么偉大,但是我們懂得尊重自己就是尊別人,及時,我們不能尊重別人。最低限度也要學會去嘗試著同情別人,理解別人。
(六)寵辱不驚,笑看門前花開花落。心隨長風去,留得清白在人間。
在這個世界上,有什么東西是不變的嗎?想想前羅馬尼亞總尼古拉·齊奧塞斯庫。被處以絞刑的伊拉克前總統薩達姆。眨眼之間,灰飛煙滅,這就是歷史。
我們透過人與人之間的交往,看到的是猝然臨之而不驚,無過加之而不怒。
事實上一個人如果你真正做到了思想堅定,情緒穩定不管這個世界風云如何變幻,個人世途坎坷跌宕,哪怕是三起三落,都能泰然處之,從容應對。
這就是一種胸懷和氣魄。我們能夠做到的只能望其項背。每當夜里睡不著覺時,想想而己。
(七)我們在意志和精神世界里去尋找靈魂,固執的把想往和寄托當成了人生的終點。
其實,在我們身邊不乏成功的事例和成功的人杰。大家都是人,也許我們沒有出生在一個起跑線上,也許我們的家庭背景就決定了我們的一生。
問題是即使相同背景相同的環境又能怎樣?在這個世界上,榜樣之所以能夠成為榜樣,是因為他與眾不同。
馬云之所以成為馬云,是因為在人類歷史上,今天只有一個馬云,同樣明天還是只有一個馬云。
這個事實無情的告訴了我們,理想是一回事,現實又是一回事。
別把信念當成條件,也別把家庭環境當成內因。閻王爺可以讓你下地獄,但是孟婆婆她不一讓你過橋喝湯。
凡事一它要學會只有自己才能戰勝自已。我們在人與人的交往中,學會了怎樣才能拿到自己所需要的底牌,如何去攢足自己的底氣。
底氣是什么?底氣就是自信我們從來不盲目自信,我們的自信來源于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胸有成竹。
我們的自信來源于底蘊,歷經磨難。也只有我們自已才能相信自己。因為不管何時,無論何地我們都很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