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起寫作,很多人都無從下手。亞里士多德說:“一個作家必須使他的藝術給人以自然的印象,而不是矯揉造作。自然是有說服力的,而矯揉造作只能適得其反。”
寫和讀相輔相成,甚至讀相比之下更為重要。善于讀書和不善于讀書,大有分別。不善于讀書者,只在書本子外邊繞圈子,結果是浮光掠影,僅得皮色。或者是一頭鉆進了書里,而不能出來。他迷失在字里行間,就像迷途在森林中一樣。他對于一枝一葉也許辨析得系入微芒,然而他甚至連整株的樹也沒看清,更不必說整個的林了。善于讀書者卻是先鉆進書里然后又出來高高地站在書之上,俯瞰著。寫作教練舒明月老師在她的《大師們的寫作課:好文筆是讀書來的》一書中就提到:“不是所有的人都真的會讀,但真正會讀的人一定會寫!”針對寫作技巧和方法,舒明月老師在常見問題上提出了自己的真知灼見,每一條法則都醍醐灌頂!
【提升寫作需要閱讀一流作品,但閱讀時遇到的好詞好句,寫作時都用不上怎么辦?】
這個問題的關鍵是,閱讀和寫作之間,不是這種簡單直接的互動。就是這兩天讀書摘錄了好詞好句,然后這兩天寫文章時就能立竿見影地用上。兩者之間的互動模式應該是,先把一些最頂尖的漢語寫作讀熟(像現代漢語的頂尖作品,數量就很少,一個月絕對讀完了),以后寫作時無論再遇到什么樣的難題,都能從這些頂尖作品中受到啟發,找到解決方法。比如說,有一次我寫一個人吵架時受了很大刺激的樣子,就想到了張愛玲傾城之戀里的“下頷抖得仿佛要落下來”,頓時知道該怎么寫了,而且越發體會到張愛玲有多高明,因為她這個比我自己之前想的幾個版本明顯高明得多。這就是讀寫之間的互相促進。
讀了立馬就用,這種讀寫關系一般就是模仿訓練里面是這樣。
【自由寫作能掙多少錢,能讓我想買包包就買包包嗎?】
這個……沒法斷言某個人靠自由寫作就掙錢了就買包了,因為有天分的問題,有努力程度的問題,有機遇的問題。但是整體的大勢是非常清晰的,我相信你自己肯定已經察覺到了。
為了掙錢而寫作,特別重要的一點是保持出文的頻率。像邏輯思維說的,要每天準時出攤。比如運營微信公號吧,你殫精竭慮地出兩篇9分10分的文章,一定不如相同時間段內,出一篇好的,再出兩篇還湊合的。我相信大家都有過這個體會,寫兩篇8分的文章,也未必有寫一篇10分的那么耗費時間和心力。任何寫作者都面臨這個問題,要在一頭是質量,一頭是數量的這個光譜上,找到合適自己的位置。
【寫文章時怎么才能同時體察到讀者的感覺,避免只是自嗨而失去控制。寫文章的過程中,怎么才能更好體察讀者心理?】
寫文章之所以容易陷入自嗨,有一個重要原因,因為它被視作一件雅事。刻奇帶來的滿足感,可以支撐人寫下很多平庸的文字。
之前我提出四有文章,有趣、有用、有料、有力,至少具備一有才不算純自嗨。這個四有嚴謹嗎?并不很嚴謹。但是為什么很多人讀了恍然大悟呢?
因為啊,它更像是心理學的一種方法。用條分縷析來破除某種龐大而模糊的情緒,某種一葉障目的狀態。就好像一個人怕鬼,我們不是去跟他辯論鬼不存在,而是讓他把怕的那個鬼具體描述一下,什么臉型,發出叫聲沒有。一旦進入細致的描述,恐懼情緒就被驅散了。所以一旦你以四有來考察你的文章,也就代表妨礙你自我認知的刻奇消失了。那接下來就是多多練習,多多互動,是個水到渠成的過程。
【閱讀時遇到喜歡的句子會摘抄下來,作為積累。可在寫作相關主題時又不能原樣去用,自己再寫出來的句子又總覺得不到位,怎么辦?】
出現這種問題,可能是因為沒對句子進行到位的分析,沒有盡量多地找出令這個句子精彩的點有哪些。所以套用的效果不佳。
舉個例子吧,比如簡嫃散文里的一個句子“我是她胸襟上的絲繡帕、髻上的紅彩花,歲月碾過的茅茨土屋里忽然照見的一只乳燕”。這句子真是美瘋了。但你不能光在那目眩神搖是吧,你得穩住,盯著它看,盡量多地找出點。
唯美的意象,還有呢,意象也相對統一,還有呢,短句長句,再有呢?由靜態到動態,還有文法的變化。找出這么多點了,那套用起來效果就好了。隨便就可以來一句,比如他是她簾外的竹影,琴上的絲弦,寂寞后園的芭蕉葉上忽然滑落的一滴露珠。這個就是沒太認真想的一個句子,如果再多加斟酌,肯定可以寫出更好的。
【如何安排寫作時間,如何保持良好的寫作習慣?】
我一般是每天上午寫作,三個小時吧。下午讀書和處理一些雜七雜八的事情,晚上社交。之前一個答案里也說了,建了一個微信群,有三個朋友在里面督促我完成每天的寫作任務。完不成的話要重罰。
上午寫作的好處是,一個是精力比較好,二個是可以喝咖啡。因為下午或者晚上喝就影響睡眠了。另外,早早地把最重要的事情完成了,那個重擔就卸下來了嘛。要不然做著別的事情,還總記掛著今天的任務。
千萬不要學人熬夜寫作。固然是安靜,固然是更有文藝范,但代價太大了。魯迅熬夜寫作啊,但魯迅五十多歲就死了。路遙也是寫一通宵,睡一上午,所以寫了篇著名的文章叫? 早晨從中午開始? 但是路遙更短命。
再說這個寫作的三個來小時吧,如果寫起來不順,那我就還是會用番茄工作法。寫25分鐘,歇上5分鐘。這樣理性能和那個狡猾的不耐煩的感性腦形成一個妥協合作的局面。番茄大法好啊。
【好文章是改出來的嗎?文章字斟句酌修改的,不如一氣呵成少有修改的得到的好評多,是自己的問題嗎?】
在我聽來,好文章是改出來的,這種話是有點奇怪啦。就好像如果強調說,孩子是用來愛的,這說明什么?說明以前孩子是用來打的。如果強調好文章是改出來的,說明很多人是從來不修改文章的。簡直匪夷所思嘛。字斟句酌是寫作的本分。這從大作家的寫作速度就看得出來,海明威,一天500個單詞,魯迅說他的文章是擠出來的。
你的情況我來猜測一下啊,一氣呵成的文章得到好評多,可能是因為它本來就屬于你擅長的、有儲備的話題,或者是你情緒很飽滿的時候寫的。這樣的文章,如果你在修辭上再去精進一些,會有更多好評。而你所謂字斟句酌修改的那一類文章,可能是因為壓根沒準備好呢,無論是素材還是思考都還不夠,硬寫當然艱難。這是兩碼事。
【怎樣才能起一個足夠抓人眼球的標題?】
我估計你想問的是微信公號的那種標題吧。就是假如沒有一個吸引人的標題的話,就沒有多少人點進去看,內容再好也白費。
我聽過一些公號做得比較成功的人談論這個問題。一致的觀點是,好的標題對閱讀量有一半的貢獻。那既然如此,首先就需要我們給起標題這件事情一個相匹配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吧。很多人可能還是從前的習慣,花一天時間寫文章不覺得長,但花上半個小時起標題就覺得相當夠了。這就不對了。
有個粉絲七八十萬的公號,主編講過他們起標題的流程。每篇圖文都得由編輯起上二十個標題,然后主編在里面拎出五個,再把這五個給一群人看,讓他們快速反應,挑出最有興趣點開閱讀的那一個。這樣才算是定了。假如主編覺得編輯的20個標題里沒有一個是還可以的,那這篇圖文寧可一直壓著不發。
我回答得可能不是你預期的那個角度啊,但這是我覺得最根本的。
【咪蒙說寫公號要緊跟熱點,從哪些渠道獲得可靠的熱點并且找到獨特的切入點呢?】
第一個問題如何獲取熱點。熱點它就是一爆發出來就無處不在。比如前一段時間的柳巖被扔啊,雷陽案啊,現在的歐洲杯啊,大魚海棠啊。相信你都不會隔絕于這些事件之外。所以,假如你覺得這點有困難,我覺得你最應該做的是在微信里多加一二百個好友,到時候去看,刷頻的話題就是熱點話題了。
第二個問題詳細說一下,如何找到獨特的切入點。我覺得啊,獨特不是作者刻意找出來的,而是在讀者眼里呈現出來的。你覺得獨特的切入,在作者那里其實是他真實的思考。自由寫作,最重要的是學會表達你真實的意見和感受。當你學會不隨大流,學會抓住自己一瞬間的真實感受這個技巧之后,你作為一個個體必然有的那份多樣性就能夠令別人覺得你獨特。而且,那時候也不會因為不獨特而焦慮了。那怎么抓呢?有個小技巧。就是你去稍微讀十幾頁普魯斯特的《追憶似水年華》,模仿他,把腦子里瞬息萬變的想法都記錄下來。試著練上一陣子。就會對自己的念頭啊情緒啊更有覺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