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是一個很有意思的朝代,它國祚一共319年,卻被平均地分成了北宋和南宋兩朝,北宋九位皇帝中后八位是太宗趙光義及其子孫;南宋九位皇帝中后八位都是太祖趙匡胤的子孫。兩宋是中國封建王朝中文化最鼎盛的時代,所以宋朝的皇帝并沒有出現(xiàn)暴君,但是大部分卻都比較平庸。公認的南宋最有作為的皇帝便是宋孝宗趙昚,他一共在位27年,但實際執(zhí)政時間只有短短2年,因為他在位的前25年,上頭有一位長壽而且緊握權(quán)力的太上皇。
終極考驗
靖康之變后北宋宗室絕大部分都被俘虜北上,“漏網(wǎng)之魚”趙構(gòu)建炎南渡雖然建立了南宋,但自己唯一的兒子卻受驚嚇而死,于是不得不在民間尋求太祖子孫。在經(jīng)過多次篩選之后,紹興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趙伯玖和趙伯琮進入了總決賽,趙構(gòu)也給他們精心安排了終極考驗——十名處子。最終趙伯琮以坐懷不亂、完璧歸趙,成為當朝太子。次月,宋高宗借口自己“倦勤”,想找個地方安度晚年,便禪位給太子。趙伯琮便是后來的宋孝宗趙昚(音甚)。
讓位不讓權(quán)
人對權(quán)力的欲望是無限的,中國歷史上雖然出現(xiàn)了多位太上皇,但真正退位后就交出權(quán)力的卻很少,現(xiàn)任的皇帝只能將太上皇熬死之后才能實現(xiàn)自己的政治抱負。不巧的是宋高宗出奇的長壽,可能是因為早年四處奔波鍛煉出了好身體,他一直當了25年的太上皇,而宋孝宗則一共在位27年。他們爺倆其實只是在頭銜上發(fā)生了變化,宋孝宗當皇帝和當太子基本上沒有區(qū)別,甚至連一點小事都做不了主,比如下面這件事:
干預朝政
退位后的趙構(gòu)還比較清閑,他有一次卻靈隱寺喝茶,有一位行者對他十分殷勤,宋高宗端詳了他一下,說:“你肯定不是一個行者”,這個假行者便開始訴苦,說自己本來是一個郡守,但得罪了人,被誣陷遭貶,又為了糊口不得不來干這種苦差事。高宗便答應替他起皇帝面前求情,他不但真的求情了,過了幾天還專門去靈隱寺視察,結(jié)果那個行者還在,于是就對趙昚大發(fā)雷霆。趙昚解釋說昨天宰相已經(jīng)查實了,那個行者是犯了貪贓枉法之罪,沒給他判個無期徒刑,還允許他保外就醫(yī)就已經(jīng)很寬大了,怎么能再讓他出來任職呢?趙構(gòu)聽后火爆脾氣又上來了,覺得連兒子都不把自己當回事,說趙昚冷酷無情。趙昚不得已,只好對宰相說,太上皇發(fā)怒了,這個行者就算是殺人越貨也得給他官復原職才行。
乾純之治
雖然孝宗為政處處受高宗掣肘,但依然取得了很多成就,比如即位第二個月就給岳飛平反;分割并削弱相權(quán),防止再次出現(xiàn)秦檜專權(quán)的現(xiàn)象;即位次年(隆興元年,公元1163年)任用張浚為主帥,主導隆興北伐;淘汰冗官上千名,縮減官員蔭補的數(shù)量;進行軍事改革,推行義兵制,節(jié)省財政開支;對百姓也輕徭薄賦等等,雖然孝宗權(quán)力改革受到很多限制,但依然取得了可喜的“乾純之治”,孝宗也被譽為南宋最有作為的皇帝。
可惜的是孝宗一直有太上皇壓頂,這位難得的明君并未能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負,后世對此都深表遺憾,正所謂“高宗有恢復之臣,無恢復之君;孝宗有恢復之君,無恢復之臣。”國史君(國史通論)認為,孝宗對高宗的確非常孝順,但作為一個政治家,他的孝也許是“愚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