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驅型成長》干貨分享, 讓你的孩子成為自驅型的人才!
今天我們分享的這本書,叫作《自驅型成長》。自驅力的缺乏,已經成為了一個普遍的社會現象和問題。
比如員工們,我們在企業里邊招聘到年輕的員工,你發現他沒有自驅力,他只能夠靠著獎金和期權在做誘惑,這時候這個人堅持不了多長時間;
比如孩子們,可以說就是因為孩子缺少自驅型,才導致了這一系列的家庭矛盾沖突,讓父母與孩子之間關系日益緊張!。
特別是在本書的最后一章,作者告誡父母:
大學之前,如果父母只是千辛萬苦地小心呵護孩子的成長,沒有讓你的孩子成為一個自驅型孩子,
那么,一旦等他脫離你去上大學,這個孩子就會徹底地放松,這對于父母和孩子都是這一生當中最大的損失。
因為上大學不是我們教育的終點,在漫長的人生中,大學只不過是孩子人生的真正開始!但他已經開始放松了!
作為父母的你,如何去面對這樣的結局呢?你想你的孩子以這樣的一個狀態開始他自己的人生嗎?
那么你就要好好看看這本書:《自驅型成長》,這本書讓你了解教育的本質。讓你收獲一個自驅型的孩子!
第一部分 天底下最讓人緊張的事
而我們應該思考的事是,讓孩子上大學就是我們教育的終點嗎?就是真的把這個孩子塞到了某一個有名的學校里邊去,我們的家長就能夠心滿意足地結束了這一切嗎?你想想看,大學之后,他還需要面對更加漫長的人生,而如果整個的這個過程和步驟當中,他自己都沒有參與感,他成為了一個空心人,我不知道我想要什么,我只是別人讓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那么讓孩子上大學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這樣反思下來,你會發現我們大量的家長逼迫著孩子上大學的本質,是為了自己的面子。就是覺得,我的孩子應該上一個更好的學校。因此讓我們通過這本書,回歸到教育的本質,了解到怎么樣讓一個孩子能夠產生內驅力,產生自律的能力,這個我認為對所有的家庭,所有的組織和企業來講都是非常重要的。
在這里作者歸納了現代家長的四個錯誤觀念:
第一個錯誤觀念叫作“通往成功的途徑是一座獨木橋,而孩子萬萬不能被別人擠下來。”
第二個錯誤觀念叫作“如果你想擁有好生活,在學校里就得擁有上佳表現,太多的孩子不是被逼得太過急躁,就是自己破罐子破摔,放棄了所有能嘗試的機會。”?
第三個錯誤觀念就是“催得越緊逼得越狠,我們的孩子就能越成功,長大后就越有出息。”
第四個錯誤觀念就是 “今天的世界比以往要兇險得多,家長必須一直緊盯著孩子,才能確保他們不被傷害,也不至于讓孩子闖禍。”
這是目前來講普遍在家長當中存在的四個錯誤觀念。我們作為家長的應該慎重注意!
接下來本書介紹了一個最重要部分:也是這本書最核心、最有價值的部分:就是我們得了解我們的大腦。
這里介紹了幾個專業詞匯:
第一個就是前額皮質,這里有類似領航員,發展出邏輯和推理能力,可以進行決策功能,控制或者約束自己。
第二個就是杏仁核,這一部分就是情緒化,如果你的孩子容易暴怒,那就是這一部分在起作用,你該控制了。
第三個就是皮質醇,壓力的存在,導致腎上腺分泌出皮質醇,這是一種會導致你堅持長期作戰的原因。
重點來了:
大腦(前額)皮質的發展來自哪兒呢?來自你要讓他有掌控感,讓他有選擇權,讓他能夠對自己的很多事做出決定。在孩子一歲到兩歲的時候,就已經可以開始做這樣的事情了。三歲以前就能夠幫他把大腦(前額)皮質發展得很好。我們能夠看到一個人冷靜、理智、成熟,看起來像個大人,就是因為他大腦(前額)皮質層增長了。
本書也介紹了三種壓力和四種產生壓力的情況:
壓力分三類,
第一類壓力叫正向壓力,第二種叫可承受壓力,第三種壓力叫作毒性壓力。
那么一個小孩在什么情況下會產生壓力呢?這個作者總結了,叫作N.U.T.S.(堅果視角)。
這個N就是新情況( novelty),這個叫作新情況的發生帶來的壓力
第二種叫作沒想到的( unpredictability)。第三類就是可能被傷害(threat to the ego)。第四個叫難以把控的( sense of control)。這四個東西是給青少年帶來壓力的最重要的來源。
第二部分 非焦慮臨在
那么,下面父母需要要做的事是什么呢?
首先就是退一步
父母的責任是給他講清楚,孩子他自己有這么多的選擇,這些選擇會帶來什么樣的結果,講清楚,不用威脅,不用夸大,講明白就好了,然后他有他決策的權利,所以退讓一步是第一步要做的事。
第二個就是無條件地愛孩子
任何時候,愛是排在第一位的東西,所以你可以借由社會力量來解決那部分學習的問題,但是你要首先保證的是給孩子足夠的無條件的愛,然后關注、支持,而不是不管。然后讓孩子知道,你很關心這件事情但是我只能給你提供輔助作用。
第三個就是讓孩子學會做主
在此內容分布,作者也是非常貼心地給了我們家長朋友,三句可以直接拿來用的話:
這三句話我們一定要學會講,而且這三句話很精確,
第一句話叫作“你特別懂你自己,你可是自己的專家。”
第二句話“你脖子上長著你自己的腦袋”,就是你要鼓勵孩子,他有自己獨立的判斷。
第三句話“你想要讓生活中的一切都有條不紊”。不要擔心孩子做不好,你要相信孩子們有這個意愿,也有這個能力!
因為孩子也希望自己的生活一切都井井有條,能夠有條不紊,孩子希望自己能夠好好地掌控自己的生活。
我希望大家把這三句話記住!
非焦慮臨在
非焦慮臨在是個學術性的詞匯,就是父母要成為孩子生活中的非焦慮臨在。
簡單地說就是當父母出現的時候,孩子就能夠感到安心,這種父母就叫作非焦慮臨在。
孩子的世界沒有那么多的壓力和焦慮。但是孩子的壓力往往是來自于父母發脾氣,這也叫作二手壓力。
孩子的焦慮有50%以上來自父母的傳染,都是來自于家里邊有一個焦慮的父母,這是一個糟糕的事實。
當然了,平靜也一樣可以傳染。
所以我們父母應該給自己定一個小目標,讓我們成為孩子的非焦慮臨在,讓孩子見到我們的時候就覺得安心,就覺得高興,愿意撲在我們的懷里邊,愿意跟我們開心,而不是見到我們就緊張,就躲避,就出汗。
那如何讓一個父母不焦慮呢??
第一個,欣賞,要多多地表達對孩子的欣賞。
第二個,不要懼怕未來,坦然地面對未來。以此減少自己的焦慮,進而影響孩子。
第三個,管好你自己的事。
第四個,就是學會接納現實。作者在這里邊專門提到了ACT 這個心理療法。就是讓孩子在父母身邊感覺到安全。
第三部分?怎么來培養孩子的內驅力?
本書講了一個人在一生當中,有三個基本需求:
一個叫作自主需求,一個叫作勝任需求,一個叫作歸屬需求。
重點建議:父母不能夠只看到勝任需求這一項,我們應該更多地考慮他的自主需求和歸屬需求。
四種常見類型的孩子:
第一種叫作破壞者類型。
破壞者的特點是多巴胺缺乏癥。就是他做這些東西都沒意思,故意地讓自己從事一些危險的工作,讓自己不合群,變得很暴力,這是第一種破壞者。那要想解決破壞者的問題,就是需要有一個導師一樣的人幫他去發現正向的力量,在他做對事的時候,給他足夠的肯定,讓他知道自己內在的生命力有多么的旺盛,讓他意識到自身的價值。
第二個叫做愛好者
愛好者的特點是除了學習之外別的事都行。就是只要你不讓我學習,你讓我干別的事我都特別來勁,特別有精神。
那這個作者建議特別有意思,讓家長支持孩子去追求與學業無關的興趣,因為稀缺性帶來珍貴,你越是強制他,他會更加上癮。所以對于愛好者來講,要尊重一點孩子的要求,讓他去體會,說不定他會有注意力轉回到學習這件事上來。
第三種人叫作無力者。
無力者的孩子的特點是對什么都沒興趣,什么東西都覺得沒意思,看起來乖乖的,但是你讓他做什么提不起勁來。對于這樣的孩子我們需要冷靜對待,然后要跟孩子多交流,多問問他,問問他的想法,啟發他多說話,然后告訴他你的想法。?
第四種孩子叫完美者。
每次一到考試就緊張,動不動就想提前學習,特別緊張,壓力很大。那么對于這樣的孩子,我們需要告訴他真相。
讓孩子放松一點,做盡量地做到好就行了,不需要跟自己那么較勁,不需要咬牙切齒,發自內心地喜歡學習,喜歡探索,才是我們這一輩子最重要的力量的來源。把這個真相告訴他。這是我們幫助孩子培養自驅力的一些要做的動作。?
第四部分 馴服技術野獸
技術野獸是什么呢,就是現在的孩子都是跟著屏幕長大的,從小看電視、看手機,玩游戲。
書上用十六個字來評價,也是我們的指導方針:
“威力巨大,不用不行”,“傷害明顯,不管不行”。?
作者這里也給了四個具體的操作建議:
第一件事是作為一個家長管好自己。
第二個事,你要對孩子用手機表示理解,甚至你可以關注地跟他一塊兒看看那個游戲。
第三個方法,回歸自然。
第四個方法叫作告知而非說教。?
以上就是本書說怎么能夠幫助孩子,能夠逐漸地形成自驅型成長,形成自驅型人格的一些基本的方法。
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果想更詳細地閱讀,可以找到本書仔細閱讀,那樣收獲會更大!
最終希望大家可以培養出自己孩子,讓他成為一個自驅型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