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羨慕傅園慧什么?
這屆里約奧運,中國選手傅園慧著實火了一把,源于其讓人忍俊不禁的表情,讓國內外網友都著迷。喜歡她的人,實際上都是被這種率性的性格所打動,能夠毫無保留的表達自己的情感,對于我們大部分人,也只是人生某個階段,尤其是成年以前才能看到的。隨著時間推移,很多顧慮便生長出來,最后連開懷大笑都難了。
東方文化的魔咒
之前曾在國外生活一段時間,感覺歐美人大多都非常隨性,能玩得很瘋,而日本人以及東南亞人反而是比較拘謹,這么一想,可能和生活水準也沒必然的聯系。日本人可能是最在意別人看法的那種,如果你盯著一個人看,那他就會非常不自在,感覺自己哪里出錯了,如果你在說話時皺了眉頭,那么更要命了,他會覺得自己失禮了。這可能是東方文化里特有的,西方人用移情來說明,并且在上世紀所謂卡納基熱的時候大把挖掘了一把,而對我們東方人來說,數千年都生活在這種文化中,已經成為自然而然的一部分。
我已經盡力了。也許這該是東方人解脫沉重背負的時候。通常,我們被關注時,尤其出在聚光燈下,好似就成了個演員,需要取悅大眾,然后開始慌忙找理由,給領導留臺階,給對手留情面,對關注自己的人表達歉意。但是,在一個個人主義盛行的土壤里,卻背負集體榮譽感,很容易造成認知錯覺。并非個人主義就得批判,集體主義也并不意味著心甘情愿對別人負責,只是作為個人,想的越多,越可能是對他人沒那么重要的。
歆羨和責罵,如同揚起的灰層,總會落地的。
人有時會被輿論迷惑和左右,但只要自己知道真相,最后總會水落石出,因此,我們在乎的榮譽應該是身后的,對于目前,大無必要緊張,時間能說明的,比自己一千一萬句還要管用。
幸福是一瞬間的事情,不要過度延遲滿足感
我們從小被教會要延遲自己滿足感,以此來提升自己的忍耐度以及進取心,這樣自然有益處,但帶來的副作用就是沒法得到應有的幸福感。實際上,我們所處的社會比家教更甚,每當你取得一些成就的時候,就會有聲音出來說,這點算什么,你還有努力的空間,努力到死,吃得苦中苦。這就是我們文化的終究原因,而西方文化大約也受影響,成功學里有教導人要耐心,但是,實際上,每一個里程碑都是值得慶祝的,我們的生活里少了太多儀式感,一段時間的努力,值得放開慶祝,重要的是,讓這種正反饋激勵自己,而非一種消極的壓迫感,即一山更比一山高。不然,我們這一輩子追求的幸福感,可能就是空中樓閣。
包容度是幸福感回歸的前提
文化環境不一樣,但也終究不會一成不變,如果要在當下過得幸福,大抵上就是得平衡好延遲滿足感和為里程碑放肆慶祝之間的關系了,當然,前提有兩個:
1、自己不在意別人的看法;2社會包容度的提升。
自己不在意了,才能優先做出改變,而社會包容度的高低直接決定了反饋效果強弱。社會包容度低的環境里,如此“放肆”總會招來紅眼,甚至給穿小鞋,社會包容度逐漸改善才能推動這一文化改變。而社會包容度是個人的集合,倘若越來越多人變得率性,
“我努力了,你罵我關我屁事”,
這樣的人越來越多,那些頑固的人就會慢慢改變看法,最終整個社會包容度就會提升,幸福感就會上來。
維GDP時代過去了,讓我們活得開心點吧
當然,有人質疑說幸福感和物質有關,當然有關,在當下都能豐衣足食的情況,我們的幸福感已直接和個人活法有關,和社會文化有關,與富裕程度關系卻沒想想中那么大,之前拿日本、東南亞和歐美國家的人做比較就能看出了。
文化的改造和進步與經濟的進步一樣重要,經濟吸引人在于努力的結果馬上就能得到反饋,但是如今這樣的反饋離幸福感越來越遠,就在于我們終究是感情動物,文化才能讓我們活的自信,在波動中求得心安理得,獲得率性。
對國家而言,維GDP增長論實際是不可持續的,我們上上下下被保8保7所束縛,實際上也需要改變,今后我們L的平臺上估計要待很多年,隔壁日本就是個例子,新興階層給房地產泡沫綁架,未來二十年都難以脫身,而當下已經缺乏單純的技術革命能夠支撐越來越快的發展。
當然,暴力的財富增長并不意味著幸福感同比上升,文化如果原地踏步,財富再多也是幻想終究會消逝,唯有文化是可持續積累的。對經濟束手無策,亂折騰也沒用,多一些幸福工程,走心一點,社會文化水平上去了,工匠精神、服務水平就都上去了。制約中國進一步發展壯大的瓶頸,不是技術問題,而是文化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