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張國立演的《一切都好》,有種說不清的感情涌動在心底,一個普普通通的父親,一部平淡無奇的電影,卻令我久久不能平靜。
每一個人,都是孤單來到這世上,但如果離開這世上時,還是孤孤單單,那他的人生,必定是場悲劇。所以,咱們中國人講究多子多福。孩子越多越熱鬧,老了以后也有個依靠。
電影里的管志國有四個孩子。說好了,孩子們周末回家,他喜滋滋地做了一大桌菜,沒想到,一個人也沒回來。
在昏黃的燈光下,管志國坐在小凳子上,一個人吃一大桌飯菜。家里的一只小狗,幾條金魚,和幾只會說話的八哥鳥,陪著他一起,度過燈光下的孤單生活。
管志國是地質(zhì)工作者,年輕時走南闖北,到處勘探地質(zhì),和孩子們在一起的時間很少。老伴在完成教養(yǎng)孩子們的任務(wù)之后,先他而離去。他成了典型的空巢老人。
終于退休了,不用再東奔西走,守著皇城根底下的一個小四合院,管志國的日子本可以過得滋滋潤潤,他偏偏想寫本回憶錄。一寫起回憶錄,他才發(fā)現(xiàn),對于孩子們成長過程中的細(xì)節(jié),所知甚少。
老伴已經(jīng)去世,關(guān)于孩子們的成長這段,只能問孩子們自己。管志國原本想等孩子們都回家的時候,一起問問這些舊事,沒想到孩子們太忙,回不來,一氣之下,他決定去四個城市的四個孩子家,親自問個清楚。
管志國去了天津,杭州,上海,澳門四個城市。
隨著火車的氣笛聲,孩子們生活的真相被一一揭開,原來他們過得并不像他們和父親說得那么美好。
大女兒,事業(yè)有成,家庭受挫的女強(qiáng)人管清。面對父親的突然襲擊來訪,她不得不和前夫聯(lián)系,硬把前夫拉回家來,偽裝成幸福美滿的婚姻狀態(tài),來欺騙老父親。
看破這一切的父親,卻沒有說穿女兒的謊言。濃濃的父愛之情,通過演員的肢體和眼神,準(zhǔn)確地表達(dá)了出來。張國立原本就擅長表演慈父或好男人形象。電影里,他把一個父親,懷著對女兒的深情厚愛,卻不善言詞的那份關(guān)切,表達(dá)得淋漓盡致。
在澳門生活的小女兒,早就放棄了跳芭蕾的夢想,迫于現(xiàn)實,她只能在酒吧里跳舞,招攬顧客。
生活在上海的小兒子,為了創(chuàng)業(yè)賣掉了自己的房子。房子是管志國老兩口,一輩子積攢下來的錢所購買。父親美好的心愿,被現(xiàn)實猝不及防的打碎。
最后,管志國一個人拖著行李箱,離開了兒女們生活的城市,一個人回家。他走在昏暗的小巷中,那郁郁獨行的背影,讓我好心疼。
孩子們長大了,和父母的距離越來越遠(yuǎn),總有一天,他們走出了父母的視線,有了自己的生活,他們說不想讓父母為他們擔(dān)心,所以他們不告訴父母,自己生活的真相,他們報喜不報憂。在電話里,他們一直都說我很好,一切都好。
讓我感動的還有管志國寫的那本回憶錄,從回憶錄的文字來看,這是一個文化素養(yǎng)很高的老頭。老頭想把回憶錄完成,留給孩子們看。但是讓他沒想到的是,孩子們對于他要寫的回憶錄,沒有半分熱情,反而埋怨他寫那東西干什么?
在現(xiàn)實生活當(dāng)中,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難處,他的四個孩子也不例外。帶著各種各樣的傷痛,奔波于大千世界之中,根本無暇顧及兒時的回憶,他們不理解也沒有時間去想,作為一個退休的獨居老人,心里有多脆弱,多孤單。
管志國住的那間四合院兒非常讓我羨慕。有花有草有鳥,滿屋子的書。很古樸典雅的一座院子,只因缺少了人氣,溫馨的院子透露出些許冷清和孤單。
從四個孩子的生活狀態(tài)來看,老兩口并沒有給兒女們留下多少錢和多大的財富。孩子們過得不盡如人意,但是都非常懂事。沒有開口問家里要錢,也沒有和父母訴說自己過得有多么不好,他們都努力拼搏著,奮斗著,想憑借自己的一己之力闖出個名堂來,我認(rèn)為,這也是老兩口教育成功的地方。
管志國在電影中說,年輕人的生活,他看不懂。其實我想說,我也看不懂我父母的生活,明明退休工資很高,卻拼命攢錢,什么都不舍得買,更不舍得享受,就連帶他們?nèi)ワ埖瓿砸淮物垼麄円矘O力推脫拒絕,說是家里的飯更好吃,我知道,其實他們是怕花錢而已。換句話說,他們是心疼花孩子們的錢。
電影里的家庭和我自己的家庭有很多相似之處。父母都是普普通通的工薪階層,為了培養(yǎng)我們姐弟三人上學(xué),沒有一分錢的積蓄,父母退休以后,把將近十年的工資都用于給弟弟買房找工作了。常年穿著不到一百元的衣服和鞋,可是,給孫子買起玩具和零食來,他們眼睛都不眨一下。
作為女兒,我心里感到非常愧疚。和電影中的四個子女比較起來,我覺得自己很不懂事。以前的我,常常埋怨父母,沒有給我找到更好的工作,沒有給我提供更好的發(fā)展前途。看了《一切都好》,我才驀然醒悟,讓父母安心,才是最好的孝心。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父母的無私付出,和我們所能給予父母的實在是不成比例。
這部電影的氛圍整體輕松,臺詞也比較幽默詼諧,可以當(dāng)成一部喜劇來看。電影中不止一次出現(xiàn),老父親拖著一只行李箱,孤孤單單的背影,卻讓我久久難忘。
電影最后全家人歡聚一堂,我努力在全家宴上尋找大女兒丈夫的身影,但是沒找到。最終他們還是離婚了,這是一件遺憾的事兒。但這又何嘗不是中國數(shù)千萬個家庭的現(xiàn)狀呢。
一家人高高興興聚在一起過春節(jié),四合院兒里又恢復(fù)了紅紅火火的熱鬧場景。符合咱們中國人的大團(tuán)圓期望。但是春節(jié)過后,四個孩子各奔東西之后呢?
當(dāng)然,電影演到這里已經(jīng)結(jié)束了,留在我腦海里的問號卻揮之不去。留下管志國一個人,孤零零的面對空蕩蕩的四合院兒,也許導(dǎo)演的深意正在于此處。中國有多少這樣的空巢老人,又有多少兒女雙全,去養(yǎng)老院度過余生的老人呢。
喜歡電影名《一切都好》。不管生活的重?fù)?dān)壓在肩上,有多么沉多么不堪負(fù)重,面對父母家人,有種微笑,有種擔(dān)當(dāng),叫做,我一切都好。
365寫作訓(xùn)練營日更第五十二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