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你相信的東西。
。17
花粥在歌里唱:
你選擇遺忘的,是我最不舍的。
每次聽到這句,總會莫名觸動。想,有天,會因為一句話寫下一篇故事。
。18
和朋友一起去看《少年的你》。
末了,在廣場上聊天,突然之間,自己變得安靜下來。
朋友提醒問道:你,是不是有心事?
才意識到自己的沉默。沒有心事,只是突然安靜了下來。
有些時候,或許,就像書里寫得那樣,我們靜靜待著,不說話,就挺好。
旁邊有阿姨在跳廣場舞,喜歡這種節奏,說明我真的很熱愛生活。
。19
現在的我,很少去看同齡人的文章。
大概是覺得,從他們身上學不到多少東西。
對文字本身沒有潔癖,但是有人發過來信息的時候,還是會一眼看到錯別字的存在。
如果我在你面前像個小孩一樣,請你記得,可能,那才是真的我。
。20
我想好了,就算有一天真的遇到了你,也不打算告訴任何人,我會在心里暗暗竊喜。
我希望遇見一個如你一般的人,陽光如你,溫暖如你。
今夕何夕,見此良人。
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
。21
寫完那個故事。
你問我,想知道后來他們真的幸福的在一起了嗎?
我回答,只是想把人性的向陽面展現給大家而已。
事實上,他過得并不好。
那天夜里,在他家留宿,從沙發上醒來,恍惚和他對話,問時間幾點,他說凌晨兩點,又問怎么還不睡,他回答說睡不著……
第二天,走了很遠的路去吃飯,那天天氣很好,我發了朋友圈,很適合去校園轉一轉。
臨別時,我指著天空,對他說:
別忘了,舉頭可見是明媚!
。22
地鐵上。
對面坐了一位漂亮的女生。這樣看起來干凈的女生,不知道是怎樣的一個人?覺得好奇,卻又知人與人之間的相遇需要緣分。
從地鐵站出來,在書店等朋友下班。
內心躁動,想去翻讀幾頁慶山的書,好讓心得到片刻安寧。走了一圈,終是未找到。覺得乏累,坐在角落里休息。
見到朋友的那一刻,從眼里探測出一絲疲憊,找到一家餐館,坐下來,又談及工作上的諸多不如意,安靜傾聽,訴說一些安慰話語。
在馬路上散步,路口邊有一家三口,男人抱著小孩,女人抱著話筒在唱歌,他們面前擺著一席白布黑字,大抵上是人生的苦痛經歷。
從旁邊經過,沒有停留,也不忍心多看兩眼,卻忽然覺得冬天來得太快了些。
夜里行人稀疏,偶爾有一兩只鬼經過,才知今天是萬圣節,想一想學校里面,應該會很熱鬧的樣子。
內心泛濫,感嘆每一個無聊度過的日子,我們都缺少陪伴,同時,也都缺少探索這個世界的一顆好奇心。
。23
想將之前寫下的一篇故事,重新修改一遍。
鞠夜、濺淚、冰瞳、魘、離殤、葬、祭弒、蕭、默……
那些曾經活在腦海里的圖像,那些暗夜里的無數靈魂,不知道以當下的水平,可否訴說出那時的心境。
。24
我很清楚,心里一旦有了期待,日子就開始變得漫長。
可還是希冀著有所期待,有所希望,恍如贈予這波瀾不驚的日子一點驚喜。
那,便是生活的小確幸了。
。25
他微信上發過來消息,說他談戀愛了。是在校會上認識的。
又發過來女孩的照片給我看。
覺得時間恍惚,一轉眼,就真的長大了。
小時候,帶著他,一起下田,一起上學,一起奔跑……如今,他早已學會了獨立,還在學校期間自學了吉他。
上次去學校看他的時候,正值他們學校一場文藝晚會,他在校組織里任職,拿了門票給我,邀我去看他演出,我和同學們一起坐在臺下,望著聚光燈下的你們。
我知道,這是你們最好的時光。也是你最好的時光。
愿你珍惜。
。26
近來,初中同學建了微信群,有人拉我進去。
細看群里備注,記憶里停留的依然都是小時候的樣子,往上翻看記錄,卻尋不得共同話語,終究一句話沒說就退了群。
時間是一道無形的裂痕,把我們分割在了人生的兩側。我不是不懷念曾經,但是依然要往前走。
。27
大家一起看了《穿普拉達的女王》這部電影。
本子上記了兩句臺詞,其中一句是:等你的全部生活被破壞時就意味著你該晉升了。
試圖將它翻譯成為:等你的全部(壞)習慣被改變時就意味著你變得更好了。
電影的結尾,安迪瀟灑轉身,否定了老板的陳詞,不忘初心,然后重新去謀求一份記者編輯的工作。
思考自己,一如當年,相似的想法,卻走著走著離最初好像越來越遠。
想把它分享給一個朋友看,她在上海工作。
。28
我躺在學校的操場上。
你問我,以后會去哪座城市?
我幻想著,這個城市待待,那個城市轉轉,就像《北京青年》里的男主角一樣。
這是多少年以前的一幕場景,那時年紀小,不知夢里花落知多少。
如今停留在這座城市,如果站在時間的起點,不知道自己又會怎樣選擇?
希望他能夠充滿勇氣,早點懂得珍惜……
。29
在信紙上列了一頁計劃。唯有四件事可做:工作,讀書,寫作,練車。
想想,生活應該去做一些減法,不關注除自身以外的事物,也不以習性和情緒來煎熬自己。習慣的力量卻深藏于生活的每一處細節,人應該有決心,去改變它。哪怕失敗了一次又一次。
卻在工作上談及另外一個觀點:為什么每次都會給自己一個重新開始的時間點呢?
——因為,這一次你沒有做好。
如此陷入一個死循環,便是煎熬。所以,下一次開始,應該不再有下下一次,做的好與不好,都已經成為部分。
人要學會接受。像學會接受孤獨一樣。
。30
她36歲,喜歡大冰,談話間,像個小孩一樣。
做的也是和小孩子打交道的工作。
和她聊到夢想,她說她的夢想是,一人一包一相機。想想就很酷的樣子。
后知后覺,那是怎樣的一幅場景,仰著頭,舉起相機,認真在拍攝天上一朵飄過的白云。
她沒有故事,但過得知足、快樂。
。31
購書中心,參加大冰的簽售會,排隊五個小時,是不曾想到的。
微信上詢問一名好友,也是讀者,問她來了沒有,她說在三樓,便上樓見面,在英語角。
她擺手示意,年齡不大,覺得親切,席地而坐,簡單交談。之后,又被問及我寫公眾號么?便敘說了一二。
覺知她也曾寫字,只是身邊志同道合的朋友甚少,便推送幾名好友過去。
心知,與文字有關的人,本就孤獨,如若找不到同類,便是滄海一粟。所以,每次遇見這樣的人,都想幫對方推開一扇門。料想,大抵是因為,自己就是這么過來的。
雖會寫字,但這樣的場合,也只想以一個讀者的身份進來,抱著書,虔誠的站在隊伍里,和大家一起排隊。
雖是排隊五個小時,但覺得有些事情值得浪費,經歷一次也是好的。
期間游覽書店,翻到一位作者的書,那名作者我認識,拍了照片,發了過去,收到對方的驚訝與感謝。
站的乏累,去超市買水,一人一瓶,又想起她中午沒有吃飯,捎帶了一盒餅干。
見到冰叔的時候,注意到,每個人他都會抬頭認真望上一眼,大抵是想要記住每位讀者的模樣。即便不能全部記住,但是他和讀者在交流,用眼神,用語言,用文字。以平視的目光。
與之握手,不知該說些什么,只道:冰叔,加油!他亦抬頭望了我一眼。
之后,和她一起重復上電梯,因為,從那里可以多看冰叔兩眼。
出了書店,問她怎么回去,她在手機軟件上打車,夜里涼風習習,抱著書,裹緊衣裳,陪她一起坐在臺階上等車。
她主動談起自己的工作,目前在創業,老家在云南,和男朋友在深圳認識,現在過來這邊,只嘆創業路上舉步維艱,又從手機上翻來照片讓我看,是一些木質家具,倒真是不錯。
不知從哪個方向吹來一股臭豆腐的味道,書店門口的熒屏上流動著一行文字:大冰 新書簽售會 僅剩最后100冊。
送她上車的時候,她一直在說謝謝,不知在謝什么。
轉過身,穿過車流,找到了臭豆腐的來源,要了一盒8塊的。
。32
后來,聽說。
那天去簽售會的人有7000人,覺知,文字的力量是巨大的!
。33
凌晨五點一刻,起床,前往火車站,拜訪客戶。
晨光熹微,迎風疾馳,只覺今日的風是暖的。有環衛工在街道上辛勤工作,城市漸漸蘇醒。
下了火車,與客戶見面,握手,驅車兩個小時,頭頂藍天,萬里無云,依次經過城市、鄉村、樹木、村莊,才到達工廠。
由老師傅攜帶,從稻殼,清蒸,糟醅,配料,裝甑,到蒸餾,發酵,貯存,勾兌,過濾,包裝……走馬觀花式瀏覽酒的每道生產工序,工藝復雜,嘆為觀止。
用水杯喝了一口已經貯存了十一年的酒,被問有無聞到芝麻香氣,不會喝酒,穿腸而過罷了。
返程時,在火車站停留,廣場上,心無旁騖看書一個小時,陽光溫暖,有小販來回吆喝,從身旁經過數次,在賣燒餅。
坐上火車,靠窗而坐,外面夜色籠罩,閉眼,小憩一會兒。
下一站,上來兩位婦女,幫忙將包裹抬上行李架,詢問目的地,口音難辨,依稀聽得懂是去酒泉。在甘肅地方。
火車轟轟隆隆,劃開夜色,一路行駛下去。
。34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