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周玲的《認知覺醒》-下篇 第四章第二節 學習專注:深度沉浸是進化雙刃劍的安全劍柄
? ? 無論是情緒還是能力上,能力弱者極易分心,必須在理想的環境中才能學習,任何風吹草地都容易讓他分心;而能力強的人優勢在于能夠主動屏蔽干擾,主動選擇需要的信息進行沉浸學習了解,甚至主動練習,有些人故意在嘈雜的人群中閱讀來鍛煉專注力,這使得他們擁有隨時進入深度閱讀的能力;專注力是需要磨練培養的,而且是一個長期持續的過程,任何一種運動或鍛煉,甚至是學習,都可以成為我們培養專注力的途徑,如學習彈琴除了或的技能外,同時也會培養自己的專注力,是在潛移默化中培養的。大范圍看,沉浸能力強的人處于支配的低位,反之亦然;所以需要刻意磨練這一品質會對我們的命運有所改變;
? ? 世界上能擁有沉浸能力的人很少,因為這種能力靠的不僅是熱情和毅力,更需要正確的方法,所謂天才其實不神秘,其本質是“正確的方法”加上“大量練習”。
? ? 保持極度專注,想不出答案時再將注意力轉換到另一件完全不想干的事情上,讓意識極度專注,聚精會神;事后完全忘記,讓意識徹底撒手,零感和答案很大概率會出來;有點想冥想里面練習的注意力收和放的意思,主動控制自己的注意力方向。一次只做一件事情,如果意識工作不夠清晰,深度不夠的話,這種邊界不清的習慣會對能力提升傷害很大,最簡單的道理:要學就學得踏實,要玩就玩得痛快。這點需要自己多多磨練,做事情很容易分神,導致容易出現錯誤和問題,影響情緒而進行惡性循環,因為能力的問題導致情緒問題,是一連串的反應;所以如果想改變的話,需要鍛煉自己的專注力開始。
? ? 正確的方法有以下4個方面:1.有定義明確的目標,目標越精確越具體,注意力感知的精度就會越高,精力越集中,技能進步越快;2.練習時極度專注,專注的真正動力不是來自毅力和耐心,而是不斷發現技巧上的微妙差異和持續存在的關注點,精力越集中則會感知越細微;3.能獲得有效的反饋,缺少反饋,我們容易出錯,走神,很難快速提神個人能力,容易讓自己的長期處于低水平狀態而不自知。想方法得到及時有效的反饋是不斷精進的重要條件,想法得到別人的指導。4.始終在拉伸區練習,不能一味重復已經掌握的事情,沒有意義,只有在拉伸區練習才能讓自己進入心流的狀態。
? ? 若想在某一方面有所成就,就不能依靠不穩定的自發狀態,比如興趣點,突然興起想做什么,這種容易造成三分鐘熱度,很難有持續發展成成就的,必須建立穩固可靠的行為模式,因為我們面對的不僅是興趣,還有讓人心生畏懼的核心困難。讓自己擁有某一領域的成就時,自己會得到發自內心的自信支點,讓自己更加堅信自己可以做成某件事情,其他事情也可以的,在這個過程中鍛煉到的是自己的專注力,而這種能力可以運用到個個方面。我們每天都要做些讓自己感到有些困難但又可以通過努力來完成的事情,跳出舒適區,避開困難區,處于拉伸區。
? ? 天才也是需要“正確的方法”加“大量的練習”才能造就的,無論是誰,擁有深度沉浸的能力后,就一定能走向某一領域的高處。
閱讀思考:
? ? 需要認清楚自己目前的情況,接受自己的平庸和普通,沒有誰希望一直保持原地踏步的,即是本能腦告訴自己躺平確實很舒服,躲在情緒的溫室是很愜意,但也希望自己可以擁有自己的發光點。從書里看到的每個知識點都好想馬上擁有,希望可以從生活,工作中運用這些知識點,或許有人會說這些大道理似乎誰都懂,但是也未必過得好這一生,懂和能到這些能力是有很大的差距的,“懂”只需要你見過,聽過就得到的,但是只有在自己需要這方面知識時,看到這些內容,向比你有能力的人去學習,學習他通過自己的實踐和思考整理出來的方法,是更加直接得幫你去梳理清楚似乎自己都懂的知識,這樣自己的進步才會更快。我相信每個人所處的人生階段不一樣,每個人的起點也不一樣,不希望跟別人進行比較,只期望可以通過每天的一點一滴的進步,改變自己身上認為重要的,有必要改變的東西,只是為了比以前的自己更加優秀一點,更加正向一點,希望自己鍛煉好專注力,在喜歡的領域里擁有自己的一點小驕傲和自信,堅持去做一件事情,通過看書,摘取重要知識點的同時自己也思考過濾,每天讓更加正向的內容去填充自己的大腦意識,雖然自己很難把書本里的知識都可以運用到,自己肯定做不到這么完美和頂尖的,承認自己的平庸,但是希望通過堅持去做一件事情,即使不知道堅持下去會變得怎么樣,但是總比過去不清楚自己的方向,沒有目標,意識很模糊,狀態很恍惚的階段強多了,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情,給自己時間和過程去接受和改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