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伊斯坦布爾假期》,總體的感受就是一個浪漫色彩的愛情故事,和他的《偷影子的人》一樣充滿溫暖。
故事的大概,就是一位女調香師阿麗斯有一次和朋友在游樂場游玩時,遇到一位女巫師,預言:如果開始一趟去往伊斯坦布爾的旅行,將會發現以前所認為的真相并不是真相,途中會遇到生命中最重要的人6個人,最后會引導她找到那個對的人。于是在機緣巧合的情況下,她性格古怪的鄰居開始了和她的旅行,最后發現原來那個對的人就是她的鄰居。
如果再進行提煉和總結的話,這是一個尋找身世和愛情的故事。在閱讀這部小說時,有幾個部分,是深有感悟的。
一、選擇
在女巫師告訴了調香師預言后,一開始的反應是不相信,再經過再次思考和分析后,發現女巫師的預言有幾分可信度之后,她再次找到女巫師,想知道真相,女巫師的回答:“真相?天啊,未來又不是刻在石頭上的。你的未來是由屬于你自己的眾多選擇來決定的”
“那您的預言豈不就是吹牛皮?”
“是一些可能性,而不是確定性。只有你自己才能決定一切。”
“決定什么?”
“決定來問我,或者決定不讓我直接把我看到的東西告訴你。。。。”
誠然,很多人相信所謂的命運、占卜或星座學說,那么這些推論就是必然的嗎?想想,應該是不會的,因為每個人的未來之路太長,而在漫長的一生中充滿了太多的選擇,最后的結局則都是由一次次的選擇所決定的。
想起了美國詩人弗羅斯特的一首詩《未選擇的路》,讀來充滿了很多的無奈和感傷,盡管明白不能同時選擇兩條路,但當選擇其中一條道路之后,還是會好奇另外一條路的樣子。或許,這是人性的常態,對未知的事情永遠是充滿好奇的。同時,也說明了選擇的重要性,因為它會決定我們的一生。
詩的原文引用如下:
黃色的樹林里分出兩條路,
可惜我不能同時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佇立,
我向著一條路極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叢林深處。
但我卻選了另外一條路,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顯得更誘人、更美麗,
雖然在這兩條小路上,
都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跡,
雖然那天清晨落葉滿地,
兩條路都未經腳印污染。
呵,留下一條路等改日再見!
但我知道路徑延綿無盡頭,
恐怕我難以再回返。
也許多少年后在某個地方,
我將輕聲嘆息把往事回顧,
一片樹林里分出兩條路,
而我選了人跡更少的一條,
從此決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二、現實和理想
女巫師對阿麗斯說了一段話“你身上有兩種生活,阿麗斯。一種是你現在已知的生活,另一種是你一直期待的生活。這兩種生活間沒有任何的共性。昨天我和你提到的那個男人,其實他就正處于這屬于另一種生活中。。。。”
或許每個人對現有的生活都是不滿意的,于是便有了期待和向往的生活。有的人靠自己的努力,一步步、一點點地嘗試,試圖過上接近理想的生活,當最后目標實現之時,便是充滿正能量的雞湯例子;有的人,也有自己的理想生活,與前者不同的是,他僅限于幻想,于是在日復一日的現實生活和幻想的差距中,開始了不斷的埋怨和牢騷。
起點或許一樣,夢想也是一樣豐富多彩,不同的行動力,最后會譜寫出大相徑庭的結局。
三、愛情觀
在第十章中,戴德利說了一句話:“如果我愛上了一個像她這樣的女子,我能向她做出的唯一的愛的證明,就是離開她,遠遠地離開,即使是要我去到世界的盡頭。”
當時不明白為何會有這樣的愛的表現方式,一般,愛一個人就是希望和那個人在一起嘛,后面隨著他和向導坎的聊天,得知了原因,“因為我見過我母親的痛苦,所以我知道對于男人而言,愛一個女人就意味著采摘她的美,將它置于溫室,細心呵護。。。。。。直至時間令它褪色,男人再動身去采擷其他的心靈。所以我曾立誓,若是有朝一日,我愛上一個女子,真的愛上了她,我就會好好珍惜它,絕不將它摘下。”
這是原生家庭對戴德利的影響,導致他獲得了如此的愛情觀。
每個人在不同的成長環境下,會形成不同的愛情觀。譬如,父母離婚的小孩,會對愛情心生恐懼、害怕,不相信等等;家庭比較幸福、和諧的小孩,會對未來的愛情充滿美好的期待;而對于我的影響則是,我的父母親是不善表達情感的,所以我們家的小孩似乎都不特別懂得處理感情和表達愛。有時候心里明明想對父母說愛他們,可是真的面對他們時,則是羞于說出口,這時會用沉默或用其他的話語來代替。希望,在下一次,想對父母說想念他們,或愛他們時,會很輕松自如地說出對他們的愛。
在小說中的結局,幸好,他們兩人走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