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力決定一個人的命運與人生。
認知力決定一個人的思想與認知,影響一個人的決策與行為,大到國家,小到企業,家庭,個人,都是認知力所決定的。
每一個企業家,拼的是認知,包括國家也一樣。
馬云沒有去過美國,見到電腦,能想到互聯網嗎?
山里的孩子沒有去過城市,沒有在城市工作過,見識過,能想到現在的城市生活嗎?是想不到的。見識決定認知,認知決定思想。
認知是想象力的源泉,認知是一切的起點,認知是思想的搖籃。豐富的想象力,一定是基于對某事,某物的認知與聯想。認知不能決定一件事的結果,但認知度能決定一件事情的起點。我們的思想是基于對某事,某物的認知,及思考的結果。你的認知層次有多高,你的人生高度就有多高。你的認知層次有多高,你的格局就有多大。認知層次就像樓房,認知層次每增加一層,樓房就增高一層。而格局就是站在不同樓層,所看到的遠近與風景。你的認知處于一層,相當于你站在一樓看風景,看到的一切不美好。你的認知處于80層,相當于你站在80層樓頂看風景,看的遠,看到的一切都是美麗的風景。所以,你的認知層次有多高,你的格局就有多大,你的格局有多大,你的人生就有多高,格局限制了你的人生高度。
認知如此重要,什么決定認知呢?答案是見識,見識決定認知。向往與追求決定見識,夢想與理想決定向往與追求。欲望與思想決定夢想與理想,環境與心念決定欲望與思想,社會決定環境與心念,組織決定社會,人決定組織。
社會是由人所組成的,社會有各種不同的組織,組織維系著社會的秩序,社會決定著各個環境,人際關系,生態文明,禮儀禮節等。以及人們的整體信念,心態,價值觀等。心念與價值觀影響和決定著,人的欲望與思想的形成。人的欲望與思想決定著,每個人的理想與夢想。理想與夢想,將決定我們的向往與追求。向往與追求,會產生強烈的訴求,內心的渴望,及各種目標與需求。為了滿足內心的訴求與渴望,我們會行動,行動的過程中,首先是對一切不同事物的見識。見識也就是眼界,即見的多,見的廣,見識直接影響認知。認知是在見識的基礎上,進行思考,重新認識,重新定義的結果。
比如去旅游,看到的風景,吃到的美食,都是見識。而認知是對風景的定義,對美食的定義,即風景與美食在你心中分別是什么樣子?你會有一個確定的定義,這就是認知。
認知的層次,認知的層次不同,代表著認知能力,認知角度的不同。你的認知能力,僅能代表你所在專業,你所喜歡,你所熟悉的領域,不代表你對所有事物的認知力都強。
每個人在社會扮演著不同的角色,也都有各自不同的屬性與范圍。所以,這里說的層次是,你所在范圍,所在角色的認知層次與共同認知層次。角色認知層次是指,你在你的專業領域工作,在社會勞動方面,對專業知識與專業技能的認知層次,與認知角度。簡單講,就是你的工作能力,與專業能力的高與低。
共同認知層次是指,人的基本認知能力,是人從事社會活動的認知能力。如:基本常識,社交往來,禮儀禮節,做人做事,情感生活等,除工作與專業外的基本認知層次。
舉例:全世界有無數城市,我們將每座城市都比做一個環境。每一座城市不同,每一個環境不同,環境不同,就會造成不同的需求與生活方式。根據城市的需要,我們會主動或被動的選擇工作,對工作方面的專業知識進行學習,總結,應用。在工作方面,我們會展示自己的能力,而能力的強與弱,僅代表你所在專業的層次。換個行業,你什么都不會,認知為零,這是你所在城市的環境。即,你的角色認知能力,在你所在城市,僅占了很小的一部分,而你所在的城市,在世界城市中僅占了很小的一部分。所以說,你的角色認知力是有限的。因為工作方面的專業,行業與行業之間的鴻溝較大,因此沒有共性。而其認知層次,僅局限于所在環境與所在領域,角色認知屬于有限的認知層次。
一個畫家,一個作家,一個數學家,每個人在自己領域都有一定的角色認知。假如每個人在各自的領域,認知層次都很高,都是80層的高度。但換個領域,畫家去作家的領域,對作家領域的認知層次就很低,因為不懂。而作家去畫家的領域,同樣對畫家領域的認知層次也很低,因為不懂。這就是角色認知的有限性與局限性。
共同認知層次,與角色認知層次的不同之處在于共性。即每個人都必須要會的,具有社會性。
不同處:你的工作是作家,我的工作是畫家,你的工作是農民,我的工作是工人,你的工作是警察,我的工作是教師,你的工作是律師,我的工作是軍人。工作很多,做什么樣的工作都可以,都有收入,都能生活,選擇性大,空間大,自由度高,這是角色認知層。
而共同認知層是,你吃飯我也吃飯,盡管吃的不同,但都是食物。談戀愛,盡管文化不同,但都是男女在談,以結婚為終點。穿衣服,盡管服裝不同,但都是衣服。喝水,盡管水質不同,但都是水。基本行為道德,盡管道德不同,但都是一種約束,易于辨別。
共同認知層是,我沒有吃過的食物,我依然知道能吃。談戀愛,跟誰談,都是男女在談。穿衣服,沒穿過,我也能穿,知道好不好看。共同認知層,選擇性小,空間小,自由度低,這就是共同認知層。
我們常說的認知,實際上是指,角色認知與共同認知的結合,可以說是綜合的認知層次。而在社會上,具備綜合認知層次的人較少,單一性認知層次的人較多,單一指某一角色,或某一共同認知。
真正的,有較高認知層次的人是指,綜合認知層次較高的人。如果從某一方面,單方面的比較,綜合認知層次高的人很容易被比下來,你會覺得也就是那樣。有的人在角色方面超強,在共同層次不行。有的人在共同層次超強,在角色方面不行。假如,角色層次是一條腿,共同層次是一條腿,綜合就是兩條腿走路。兩條腿肯定比一條腿穩,快,好。
情感認知。
情感認知屬于共同認知層次,情感認知層次并非專指愛情,包括親情,友情等。但在眾多的情感認知中,眾多的其他情感,屬于確定與待確定關系,而愛情關系屬于不確定的強關系。
親人屬于確定的強關系,即你與親人的關系屬性,不論發生什么事,你們依然是親人。朋友,同學,閨密,同事等,除親人與愛情之外的關系,稱之為不確定的弱關系。即一但發生利益糾紛,你們的關系會瞬間消失,產生容易,消失也容易。你們不再是朋友,同學,閨密,同事。愛情關系屬于不確定的強關系,即,你們的愛情不論有多好,說分手就分手,說離婚就離婚,一直處于不確定的狀態中。
愛情屬于共同的認知層次中,最為重要的一個。愛情的認知層次,在一定程度上,將決定你的人生命運,改變你的人生命運。可以讓你的人生命運更好,也可以讓你的人生命運更壞。
很多女人很聰明,也很有能力,但在愛情方面,為什么會瞎了眼,找了個渣男呢?最后傷害累累,其命運被改變,越來越壞。關鍵是對愛情的認知層次太低,沒有能力辨別異性的好壞,對異性的認知層次非常低,而其他方面的高層次又無法彌補。她只是某些角色方面,與單方面的認知層次高,某些角色與單方面的認知層次較低,綜合認知層次很低。因此會變成這樣,很多優秀的男人也一樣,找了一個渣女,最后毀了自己。關于男女之間的事情,重點在于對異性的認知層次,而對異性的認知層次,與角色層次無關,與共同層次有關系。
異性認知層次,主要指對異性的共性與特性的認知。異性的共性認知是,異性的共同之處。異性的特性是,異性的個體不同之處。對異性的認知層次高,就是指,對異性,共性與特性,認知的層次與高度。簡單講,就是對異性非常熟悉與了解,從身體到情感都十分了解。懂得與異性相處,與異性交流,就是大家說的情商高。與異性能夠很好的相處交流,家庭和睦幸福,人生幸福快樂。
對異性認知層次低就是指,對異性,共性與特性,認知的層次較低。簡單講就是,對異性不熟悉,不了解,不懂得與異性相處,不懂的與異性交流。就是大家說的情商低,家庭不和睦,人生不幸福。對異性認知層次高,在選擇異性方面,能夠清楚的辨別異性,從而選擇合適的異性,讓自己的愛情更幸福。在其他方面,能夠辨別異性,從而良好的交流,一切順利。
對異性的認知層次低,在選擇異性方面,無法看清楚,無法辨別異性。從而,自認為正確的選擇了錯誤的異性,讓自己的愛情不幸福,痛苦。自己明明很優秀,為什么感情如此不順。這是因為,你對異性認知層次低的原因,所導致的。在其他方面無法正確辨別異性,從而誤會較多,無法良好交流,一切總是不順利。異性認知層次的高低,決定著你選擇異性,及與異性相處,交流的程度。在感情方面,你所面對的,經歷的一切,都是你的異性認知層次在起作用,與能力不成正比。
世界認知,生活工作認知,生命認知,未來認知,社會認知,認知的意義與價值。
世界認知:每個人對世界的認知不同,因此,世界在每個人的心中是不一樣的。對世界的認知,就是我們的角色認知層,也可叫單元認知層,及共性認知層。綜合認知層,即不同的人,對世界的認知,停留在他對世界的認知層次上。世界如此之大,我們僅生活在一座城市,或幾座城市間。我們對世界的認知,實際上就是對幾座城市的認知。我們接觸的人,事,物,有限。對人,事,物,方面,實際上就是,對你所接觸的人,事,物的認知。而這一切因素,形成了我們對世界的認知。我們心中會形成一個自認為的世界,而這個自認為的世界,就是我們心中的世界。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但這個世界只屬于你,世界很大,我們對世界的認知太少。我們對世界的認知的多少,就是我們對世界的認知層次。對世界的認知層次,決定我們的價值觀與理想,決定我們的追求與夢想,對世界的認知層次不同,追求便不同。
生活認知層: 生活認知層次的高低,主要指我們對生活的理解。我們在生活中的態度,以及對生活的認知,就是我們的認知層次。生活認知層次高的人,生活和諧,少爭吵,包容,理解,和睦,吃穿講究,講文明,講禮貌,有道德。生活認知層次低的人,生活不和諧,愛爭吵,心胸狹隘,自私,吃穿不講究,不文明,不禮貌,沒有道德,生活混亂。
工作認知層次:工作認知層次高的人,對待工作,認真負責,在工作中,努力吃苦,肯干。工作認知層次低的人,對待工作馬虎,不負責任,在工作中,懶惰,抱怨,不想干。工作認知層次的高低,決定了一個人對待工作的態度,而對待工作的態度,將決定一個人的工作能力。
生命認知層次:? 我們人類都是生命,生命認知層次的高低,就是我們對生命的理解與了解,以及對生命的敬畏,對生命的敬畏程度,也就是對生命的認知層次。對生命的認知層次,將決定我們對其他生命的敬畏程度,與尊重程度。同時,決定我們對自身生命的珍惜,與愛護的程度。假如你不懂,不了解生命,你就不懂得去尊重他人,更不懂得保護自己。生命包含人的身體,人的心理,人的一切。你對自己認知層次的高低,就是你對生命認知層次的高低。
未來認知層次:? 未來認知層次是基于已知的,對世界的了解,然后對未來的預判。一切事物都有規律,而任何規律都有正反兩面。即會正向發展,也會反向發展。未來認知層次就是對,與我們相關事物,及未來判斷的能力。明天沒有人知道會是什么樣子,而我們要努力,我們判斷正確,我們的付出有收獲,我們判斷錯誤,我們的付出沒有收獲。判斷的對與錯,就是我們對未來認知層次的高與低。判斷正確,一切正向發展。判斷錯誤,一切反向發展。未來認知層次,將決定我們對自己,及相關事物未來判斷的對與錯,非常重要,決定我們的付出,有沒有回報與收獲,這個收獲指各個方面的收獲。
社會認知層次:? 什么是社會,社會是由人組成的。我們每一個個體的活動,共同的名字叫社會。社會由不同的人組成,關鍵在于人。因為人是不斷變化的,所以,社會像水一樣,時刻處于流動中,時刻處于變化中。而我們對社會的認知,往往是基于我們所經歷事情,停留在某一個地方。只有不斷認知,才能熟知社會。水一直往前流,社會一直發展,我們站在岸邊不動,水會流向哪里,變成什么樣子,我們不知道。社會一直在變化,在前進,而我們不變,不看,不學,社會發展到哪里,變成什么樣,我們不知道。我們對水的認知層次停留在過去,對社會的認知層次停留在過去。因此,我們對社會的認知層次較低。只有跟著社會走,社會在發展,在變化,我們緊跟社會發展與變化,才能熟知社會,對社會的認知層次才會較高。
對社會的認知層次,將決定我們在社會中對自己的正確定位,以及我們在社會活動中的各種活動,與行為準則。我們都是社會人,對社會認知的多與少,就是我們對社會的認知層次。
認知層次還有很多,很多,每一個事物都有它的獨特高度。我們不可能什么都知道,但是,我們應對與自己密切相關的事物,去了解,去熟悉,去提高我們的認知層次。
認知層次的意義在于,我們的一切活動,取決于我們對一切事物的認知層次。認知層次的價值在于,我們的認知層次高,我們的人生價值大,我們的認知層次低,我們的人生價值就小。認知層次的高低與我們人生的價值大小,成正比。認知層次高,人生價值大,認知層次低,人生價值小。
俠客海鷹
2018年12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