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下午,我坐在家里陽臺吃瓜玩手機,并收到了最晚的一條拜年信息。
在歷經2天多達上百條消息轟炸之后,這份字不多、且沒有任何表情的祝福令我如沐春風。
無獨有偶,幾個小時前,我還收到一份拜年,有沒有發現異曲同工之妙?
這二位都是我通過寫作認識、后來還一起出行過的摯友,平時不在一個城市,但相處交談特別舒服。
在我們的小圈子里,二人是出了名的情商高。每次有棘手的小事情不知道怎么說話搞定,都愿意聽聽她倆的意見。三言兩語,便春風化雨,化戾氣為祥和。
現在流行說“情商高,就是會說話”,在春節這種特殊時刻,“情商高,就是會用正確的姿勢拜年”。
我值得人家花1分鐘寫上我的大名,并送上屬于我的專屬祝福,附上吉祥數的紅包一枚,讓我覺得被珍視。這份心意,才是我最看重的。
還真別小瞧這1分鐘。翻開你微信通訊錄,里面成百上千的人,捫心自問,有幾個會在逢年過節親自編寫祝福發給你,甚至紅包奉上的,我相信人人心里都有數。
因為她們,我總結了正確拜年的“18字箴言”:針對個人撰寫、篇幅恰到好處、紅包代表誠意。
那么錯誤的拜年方式長什么樣?
來,感受一下“群發消息”的畫風:
加我好友之后從來沒有任何溝通。今天再次收到對方的祝福,不禁看到上一條消息,還是在元旦。當然,也是群發。
一定會有人diss:“群發怎么了?不就是利用工具讓祝福變的便捷嗎?我好心給你拜年,還拜出毛病了?”
其實寫下這篇時剛好刷朋友圈,看到一位閨蜜苦不堪言地痛訴心聲,剛好可以回答這個問題:“那些好友過千的人,你給別人群發所謂的祝福信息,真的是種打擾?!?/b>
我有790位好友,并不算很多,如果這里面一半的人都群發祝福,對我而言已是不小的工作量。
或許是我傲嬌吧,祝福語里有我名字的,哪怕也是復制而來或是套話,我一定會回復。如果是一鍵群發,沒有我的名字,真的抱歉,我也不知道回復什么。
我認識幾位友人,他們因工作原因添加了大量好友,甚至一個賬號5000人都添加滿,還有第二個號。如果這里面也有一半的人群發祝福剛好波及到TA,我感覺這個假期反而是很累人的。
你內心默默祝福我就好了,謝謝哦。
群發祝福不走心,連別人的名字都直接轉發的烏龍事情年年有。今年網上也有個段子:有人把復制來的祝福發給別人,連同別人的名字一起群發。結果收到的人恰好也認識原發送人,一臉懵逼,問二人的關系,發錯的人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失誤,還質疑對方為何多此一問,總之大過年的非常尷尬。
歌手郝云在2014年的春晚上就已經向全國人民唱了《群發的我不回》:“不管你是誰,群發的我不回,不是我不給你面子,實在是覺得太累。不管你是誰,群發的我不回,這真不是面子的問題,我只是懷念真的東西”
說白了,如果你們關系到位,即使不拜年也不太會影響你們的關系;如果你們本就沒什么交集,再群發一條100字符搭配80個表情的祝福,對方依然不會念你的情。
我不是在教你為人冷漠,而是在幫你和對方節省時間。
一句新年快樂帶有真情實感,字字暖心。
一篇復制粘貼配合刷屏表情,句句添堵。
另外,“能用紅包解決的,盡量不要用語言來表達”。
別怕提錢太俗,收紅包的人不嫌你俗。
無論是給閨蜜的5塊2,還是給發小兒子發個16塊8,加上給幾個平時關系不錯的微信群發幾個20、50塊的紅包,都是真金白銀、實實在在的祝福。何況,你還搶到了那么多紅包。一個春節,真的花不了多少錢。
如果你想有點新意,也沒問題,各種支付平臺app都把玩法給你弄好了。
比如,支付寶今年的“一字紅包”,自選關鍵詞,搭配1塊多到5塊多不等的吉祥數字,讓發紅包,也簡單、無壓力、有主題。我就給閨蜜小王發了個“瘦”紅包,因為她2018年希望瘦身成功,人家也開開心心回我一個紅包。
我還發了“房”,“美”,“爽”給幾個不同的好友。根本不費什么功夫,還不會千篇一律。
最后想說:我以誠待人,以德服人,但架不住我是個懶人。今天刷圈看到這條,就戳中心聲,是我本人了。沒有收到我祝福的親友和同事,請不要懷疑我們的關系,我只是忙著收紅包去了哈哈哈。
畢竟,關于發祝福這事兒,五月天在《溫柔》里唱得好:“不打擾,是我的溫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