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娛樂的心情進場,卻揣著震撼離場,即使電影已經散場。
隨著劇情的落幕,和大屏幕上一個個真實存在過的人物介紹,也只有眼淚可以表達我對這部戲的崇敬之情了,即使已經用光了整包紙巾。
無論是因為思考人生而感到羞恥最后終于自我回歸的學子;
還是將飛機墜落到敵方的軍艦上與之同歸于盡的飛行員;
是那一對用愛托住了彼此令其死而復生的靈魂伴侶;
還是在死前留下那一句“逝者已矣,生者如斯”的悔恨男子。
里面的主角可能都是虛構的,又或許,是在某個我們不知道的時空里都真真實實的存在過的。這些,都不重要。
所有被導演精心設計的環節,讓我作為觀眾心甘情愿并清楚明白的接受并中計。就夠了。
不同的時代,有著不同的困惑與自我的救贖。
有的人生百年,在時代的浪潮中被茫茫然推著走完了一生。
有的人英年早逝,卻給更多的人帶來了生的希望,把信仰重重的刻進了整段人生的墓志銘。
哪一個算成功?哪一個又值得?
我沒有豐富的詞匯和精彩的文字可以描述此時此刻的感受,只能分享出張震在最后給四個新的生命留下的那段話:
“如果提前了解了你們要面對的人生,不知你們是否還會有勇氣前來?
看到和聽到的,經常會令你們沮喪。世俗是這樣強大,強大到生不出改變它們的念頭來。”
“可是如果有機會提前了解了你們的人生,知道青春也不過只有這些日子,不知你們是否還會在意那些世俗希望你們在意的事情。”
“愿你在被打擊時,記起你的珍貴,抵抗惡意;“
“愿你在迷茫時,堅信你的珍貴”
“愛你所愛,行你所行,聽從你心,無問西東。”
此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