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呵呵”二字,作為書面表達,自打有了互聯網,有了網民,有了在線聊天室,有了即時通訊聊天工具,就成了廣大網民的慣用語一路相隨至今。然而,本義是一個微笑擬聲詞的“呵呵”,卻在網絡表達中逐漸意蘊多含起來,甚至變得意味深長,現在反而多用于表示嘲諷和不屑了。因此,有網民說,聊天中最討厭見到的兩個字便是“呵呵”。
古人與呵呵
其實,“呵呵”作為書面用語可不是現代人的發明,只不過現在由書面轉移到網絡并且發生了含義上的變化了。
古人用呵呵,只是代表淡淡的笑聲,至于笑聲背后的含義,則要聯系語境分析了。
比如唐代詩僧寒山子的詩句:
含笑樂呵呵,啼哭受殃抉。
此中“呵呵”二字含義單純,就是笑聲。
晚唐的韋莊的詞句中,便有另一番意味:
勸君今夜須沈醉,尊前莫話明朝事。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須愁春漏短,莫訴金杯滿。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幾何。
——《菩薩蠻五首》其四
這是一種“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表面曠達實則無奈的“呵呵”。
說到古人使用“呵呵”,其中“集大成者”恐怕非蘇軾莫屬了,他在給朋友的書信中,常于結尾加“呵呵”二字,從中透露出東坡居士的超然性格。有人統計過,在蘇軾存世的文字中,總共出現過四十多次“呵呵”。例如:
近卻頗作小詞,雖無柳七郎風味,亦自是一家。呵呵。
——《與鮮于子駿書》
一枕無礙睡,輒亦得之耳。公無多奈我何,呵呵。
——《與陳季常書》
一生多沉浮,卻報之以“呵呵”,此種豁達除了東坡誰堪伯仲?
其實在當時,“呵呵”也是個很普通的常用擬聲詞,除了蘇軾,還可以找到不少人的使用記錄,比如這位大書法家米芾,我們甚至還能在他著名的《葛君德忱帖》中看見“呵呵”二字的墨跡。
之后還有南宋曹勛的“云似舞,水如歌,笑呵呵。”
文天祥的“平生此光景,回首笑呵呵”等等。
呵呵鼻祖
那么到底是誰最先使用“呵呵”的呢?史載,十六國時期后趙武帝石虎的兒子石宣妒忌弟弟石韜得寵,便派刺客將其刺殺。石韜臨葬前,石宣乘素車前往,《晉書·石季龍載記下》原文如下:
宣乘素車,從千人,臨韜喪,不哭,直言呵呵,使舉衾看尸,大笑而去。
此處“呵呵”,既是得意之音聲,又暗露殺機。最后既然是“大笑而去”,則說明“呵呵”乃笑之發端。有人據此關聯,因后趙是羯族所建,故而“呵呵”代表胡人之間流行的一種笑聲。鄙以為這樣分析未免狹隘,“呵呵”二字還是漢字呢,它不過是個疊聲詞。
結語
今天,“呵呵”在網絡世界里被開發出了一個強大的新功能,這個功能堪比“智者”,因為——流言止于智者,聊天止于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