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有個常見的思維模式,一旦出了事就必須全體反思,制定相關政策以避免類似事故再次發生,但極小概率事故其實是不值得過度反應的。哪怕是因為員工犯了錯而引起的也沒必要如此。
不要一看有人犯了錯就為此大張旗鼓地制定政策來糾正錯誤。那樣只會把錯誤變成傷疤,而且會讓公司越來越官僚主義。
正確的辦法是告訴犯錯的員工這是一個錯誤,然后就完了。偶然的錯誤不值得深究,成績也不值得深究。
現代概率論的奠基者之一雅各布·伯努利,甚至認為我們根本就不應該基于一個人的成就去贊美他。用成績評估一個人的能力,來決定是否讓他入學、是否給他升職加薪,是現代社會的普遍做法,對此人人都服氣,童叟無欺非常公平。這還有什么可說的?問題在于,成績可能有很大的偶然因素。失敗者沒必要妄自菲薄,成功者也應該明白自己的成功中是有僥幸的。
當我們需要做決定的時候,我們考慮的是具體的事、具體的人和他們具體的表情。
世代定居的傳統中國社區的本質是熟人社會。在熟人社會中,人們做事不是靠商業和法治,而是靠道德和禮治。生活在這樣的社會里,我們的首要技能的不是數學計算能力,而是分辨善惡美丑。有時候人們管這種評價叫“價值觀”,但所謂價值觀無非就是給人和事貼或好或壞的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