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三月份,在簡書注冊,開始了我的“寫作之旅”。幻想著某一天,我能夠寫出爆款文章,幻想著某一天,也能夠在首頁上看到自己的名字,幻想著某一天,可以有一本屬于自己的書。然而,這些還僅僅只是幻想。
一開始,我每天把所思所想寫出來,后來,把每天學習得到專欄的文章的感悟寫下,再后來,就停更了。投稿首頁、官方專題,只有收到拒絕的份,閱讀量一直在停留在二三十,不排除里面包括很多朋友圈的好友不小心點開的,心涼了不少。
六月底,開始參加剽悍行動營,每天打卡幾百字,又開始了日更。當然,這部分的打卡,并沒有在簡書上發表。持續一個多月,這讓我養成了每天寫作的習慣。(不堅持不行啊,畢竟錯過一天,押金就沒了,也不少啊。)
看著簡書累計字數超過10萬,超過13萬,我內心多少有點欣喜。雖然沒有上過一次首頁,但我相信只要堅持寫下來,肯定是可以提升自己的寫作能力的。不怕慢一點,就怕見難就收。
很多初入寫作的人都會思考一個問題,究竟是書寫我心呢?還是要迎合讀者的喜好呢?這個問題我也常常在想。一開始會很在意,經常打開簡書看看閱讀量有沒有增加,有沒有評論,有沒有留言,后來也漸漸看淡了。《書都不會讀,你還想成功》這本書里的主人公洪鎮洙,從職場loser一步步培養讀書的習慣,最后升職加薪,走向人生巔峰。他一開始不也是從自己喜歡看的書開始閱讀的?所以,先根據自己所見所思所想來下筆,未嘗不可啊!先培養寫作的習慣,再談技巧,也不遲啊。
那你寫的東西沒有得到別人的認可,難道你不會不開心嗎?
是會有那么一點啦,但是回頭想想寫作的目的,僅僅是為了得到別人的認可嗎?不是!是因為在寫作過程中,有很大的收獲。
001? 寫作讓我學會觀察和思考生活
顏懸哉顏博主在一次寫作分享中提到,沒什么素材好寫,那是因為你沒有留心觀察和發現。同樣一個場景下,有的人就能夠觀察細微,思考事情發生的原因,從中得到的啟發,并有效指導自己更好地生活,而有的人,僅僅只是知道這個事而已。所以,但寫不出東西的時候,我也會想,是不是觀察得不夠細致?思考得不夠深入?從而培養自己的好奇心,學會發現生活中的美,人與人之間的美。
002? 寫作讓我學會有邏輯地表達
還記得中學的時候,做文科的簡答題時要分點敘述,寫作文的時候要邏輯清晰有條理。這種有邏輯的表達能力,能夠為自己加分(我是有點后悔當初的語言類科目沒有學好的)。畢業之后,找工作時要面試,工作時要向領導匯報工作,總結時要書寫報告,處處需要表達。練習寫作,就是梳理的過程,將冒出的想法,按照一定的線索呈現出來。從而可以更加清楚表達自己的想法。
003? 寫作讓我看到自己活著的痕跡
《奇特的一生》里,柳比歇夫從26歲開始,每天記錄下自己的時間開銷,做什么事用多長時間,持續長達56年之久。這些資料,足以將他的一生重新呈現出來。《你一年的8760個小時》里說,如果時間沒有記錄,就好像生活不曾發生過一樣。我想,寫作也是這樣。記錄下思考的過程和結果,這也是留下痕跡。有的人已經不在了,但他的思想依然影響著世世代代。當然,不是每個人都要追求這樣,但是,有了這些記錄,也方便回顧和復盤以更好地提升。
開始的堅持,是為了以后的不用堅持。寫作之路還很長,沒有最終的目標,只有持續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