茍且性命于亂世,能有這口氣活著就好。
——丁務源
文 | 笙笙不兮
01 故事背景
好電影應是什么樣子?
于我而言,觀時有所感,觀后有所悟,就可算作一部好電影。
《不成問題的問題》就是這么一部電影。
結構嚴謹,細節感人,演技高超,主題深刻。
它改編自老舍的一篇同名小說,篇幅不長,可以兩相對照加深理解。
故事發生在1943的重慶——三十里外的半山腰。
那里綠竹矮樹,安靜清幽,是戰火硝煙到不了的亂世桃源。
桃源與人世,由一道剛轉過峽口的江水連在一起。
江邊有個小小的渡口,緊挨著一條窄窄的小路。
路的那邊,就是樹華農場。
關于這里的景致,原文對此是這樣描寫的:
江上的小渡口,離農場大約有半里地,小船上的渡客,即使是往相反的方向去的,也往往回轉頭來,望一望這美麗的地方。
他們若上了那斜著的坡道,就必定向農場這里指指點點,因為樹上半黃的橘柑,或已經紅了的蘋果,總是使人注意而想夸贊幾聲的。
在這片與世無爭的風景深處,隱匿著一段值得推敲的人情世故。
02 左右逢源丁務源
一滴落進海洋里的水,有沒有可能激起浪花?
樹華農場主任丁務源,用實踐告訴我們,能。
不但能,還能借力打力,翻手為云覆手雨。
這種技能在人世,往往被稱作世故。
影片開場是清晨。
丁務源睜眼,漱口、更衣、對鏡,舉手投足從容不迫,隱有大家之風。
緊接著,他突然對鏡作揖,滿臉堆笑:
“三太太,您要的東西我給您帶來了,請過目。”
從容眨眼變諂媚,大家瞬間變小兵。
兩種截然不同的氣質,在丁務源身上融合得渾然天成。
再配上影片的黑白基調與零星幾處的背景音,撲面而來兩個字:
質感。
開場五分鐘,定基調,立人物。
一場丁務源與幾位太太小姐交談的戲,讓人驚嘆于此人的八面玲瓏,做事滴水不漏。
他為每位太太都分別帶了禮物,給許小少爺辦生日宴,權當做人情,人情不能要錢。
在太太們面前,丁主任從不多言,卻又時時應和一聲,讓人覺得他好像說了許多話,又好像什么都沒說。
不過,三太太有個真假難辨的疑惑:
丁主任,有一件事我不明白。你說農場的果子結得這么好,怎么還賠錢呢?
為什么會賠錢?
因為他們用錯了人。
丁務源,丁主任,管理這座農場已有半年。
農場賠錢就在這半年。
工人在農場偷雞摸狗,他似乎看見了,又似乎沒看見。
與此同時,丁主任還為工人指了條生財的明路:
賣豬菜的錢,你們自己留著,農場不能要。
——于是農場上好的白菜,總要缺斤少兩。
他去城里轉一圈,總要給工人帶些想買的物件,然后在發工資時一手贈物,一手扣錢。
——價格雖然高一些,可質量終歸是好的呀,丁主任的眼光錯不了。
他在上工時間和工人一起搓麻將、推牌九,一臉親切地表示:
牌場不分大小,贏了拿走,輸了認命。
——當然,丁主任的牌技和牌品一流,十次總有八次是贏的。
對丁務源,小說里開篇一句話,概括得可謂精準:
他是一切人——中外無別——的鄉親。
他永遠微笑,永遠面面俱到,永遠恰如其分。
所有人都覺得即使吃了他的虧,也是應當的。
除了佟老板。
因為農場虧損,作為合伙人之一的佟老板沒有分到錢。
他看透了丁務源,一心想要換掉他。
于是才有了新任主任尤大興,有了秦妙齋與尤大興的針鋒相對,兩敗俱傷。
當然,坐收漁利的那個人,永遠是微笑的丁務源。
他不動聲色窺全局,把物產豐富的樹華農場搞得屢屢虧損,卻從容穩坐農場主任的位子,群眾基礎極深。
——現實不現實?社會不社會?
03 信口開河秦妙齋
秦妙齋這個人物,是個十足十的偽文青+流氓+信用值為負的富二代。
他穿西裝,說洋文,對文學書畫侃侃而談,卻從未有人得見真跡。
他有滿腹大道理,深諳少女心事,對佟老板家的千金稍一撩撥,就皺了一池春水,順利騙吻。
他就像一個坑蒙拐騙的江湖騙子,打著藝術的旗號賴在農場,房租永遠在路上。
在與尤大興的爭斗中,秦妙齋煽動工人造反,力保不催房租不趕人的丁務源。
他設計工人用偷來的雞蛋賄賂尤夫人,為日后誣陷尤主任貪污埋下證據;
他一副吊兒郎當公子哥的闊綽派頭,卻在輸錢時拿花生米打發工人;
他自己沒出一分錢,四處籌款像模像樣辦畫展,卻沒有一幅自己的畫作。
他聰明卻又膚淺至極,信口開河,言行迥異,想用人心而不得,尚處于丁務源的起步階段。
佟小姐很快認清了他的真面目,留下一封訣別信,字字珠璣,憤慨之至:
你如此體面的一個人,竟然和工人們打牌時賭花生米。
你說自己是全能藝術家,可那些本事卻沒人見過。
前些天,你的朋友被當做漢奸抓走了,你卻不聞不問。
……
我愛的人,必須是一個值得尊敬的正人君子,而非一個滿嘴狂言的小人。
你我的緣分就此為止,再會吧。
秦妙齋是丁務源的一枚棋子,由他趕走尤大興,再被丁務源告發被捕,身敗名裂,狼狽退場。
他處處想著愚弄世人,卻終被世人所愚。
——現實不現實,社會不社會?
04 剛直不阿尤大興
沒有人會否認尤大興的學術和業務能力。
留洋博士,精電路、擅園藝、通管理、懂賬目,相比于丁務源,尤大興就像一部行走的百科全書,臉上寫滿“真才實學”四個大字。
遺憾的是,也沒有人會否認尤大興不懂人情世故。
他就像一塊堅硬的石頭,硬邦邦,冷冰冰,對一切不合理現象明察秋毫,并且事備躬親,力爭做一個兢兢業業的管理者。
他給長期懈怠的工人制定約法三章:按時出工、杜絕營私、嚴打偷盜,把不合適的人選一律清退,毫無回旋余地。
于是在秦妙齋的煽動之下,尤大興這塊石頭,一時激起千層浪,把自己拍在沙灘上。
他的結局,是在一個不見天日的雨天清晨,拎著初來時的行李箱,帶著委屈不甘的尤太太,離開了這片蒙昧的土地。
在與太太交談中,尤大興曾說了一番話,格外發人深思:
這個農場,自然風光倒是好,但是人太壞了。
他們就像是一群無知的蟲子,是最最低等的生物。
我總在想,就算我們留下來,也改變不了什么。只有歷史車輪無情地往前走,才能碾壓出一個新的時代來。
他活在一路向前的當下,而農場的人們永遠不會懂。他們被鎖在時代的暗影里,對迂腐亂象甘之如飴。
——現實不現實?社會不社會?
05 說回電影
觀影時,我一度懷疑,導演梅峰應是個重度強迫癥患者。
論結構,影片是工整至極的三幕劇。
甚至用三個主人公的名字來劃分章節,情節脈絡清晰可見。
論構圖,幾乎全部采取中景定點拍攝。
人物端端正正活動在屏幕正中央,所有畫面都有種近乎偏執的對稱。
論音樂,幾乎沒有。
除了尤大興帶領農場工人熱火朝天干活時,出現過短暫歡快的純音樂,少有的幾處背景音,也幾乎全都是打雷下雨之類的自然音,極度考驗演員演技和臺詞功底。
論細節,無可挑剔。
黑白電影,長袍馬褂,旗袍西裝,處處透著一股新舊交替的時代感,連字幕都采用復古字體。
全片無一處跳戲出戲,影院燈光熄滅的那一刻,便使人沉沉跌入一場民國舊夢。
當然,影片選角,無疑最成功。
丁務源就是范偉,范偉就是丁務源,這個形象簡直是為他量身定制,換誰演總少幾分范式幽默的味道。
影片中,“分寸感”這個詞,被范偉完美演繹到極致。
無論與太太小姐交談時零星的應和,還是應對事件細微的眼神與手指動作,都被他毫無痕跡地付諸于丁務源的人物身上。
細節添彩,令人拍案。
最令人眼前一亮的,要數飾演秦妙齋一角的張超。
2007年,張超憑借“加油好男兒”選秀出道后,在聲色犬馬的娛樂圈,幾乎沒激起什么太大的水花。
這一次,他把秦妙齋這個吊兒郎當、不務正業的地主少爺演得入木三分。
影片中戲份不算多的尤太太扮演者,是殷桃。
她綰發髻、穿旗袍,行走在渡口小路上的身影尤其動人,風情背后,透著股無知的善良。
她一心想為丈夫維護人情,不得已接了工人的雞蛋,卻成了眾人詬病的證據。
她茫然又委屈,不知道自己究竟做錯了什么,為什么總要隨丈夫四處漂泊。
她就是個美麗善良沒文化的女人,丈夫剛結婚就遠赴英國留學,一走就是四年。
她甘愿等待,卻注定永遠追不上丈夫的腳步。
有一個意境頗有韻味:
白天,臥室里,尤太太呆呆仰頭望著窗欞的風鈴,三分純樸,七分孤獨。
一如她此生的命運。
一段上個世紀四十年代的農場往事,放在今天,依舊堪稱濃縮了一個人情社會。
丁務源、秦妙齋、尤大興,我們竟無法跳出他們三人的影子,甚至正不知不覺,成為他們中的一員。
耿直與圓滑,懵懂與世故,如何拿捏?
是個問題。
- 完 -
【無戒365極限挑戰訓練營】第2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