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周末回家,對面山頭十年前和我一起放羊的老田頭的老伴去世了,作為同村人,我代表父親去他家里代勞(西北農村人死了以后不是近親的就去幫助料理喪事)。星期六一大早就去他家幫忙,翻過一座山頭,到他家門口,看見老田頭坐在在家的石碾子上面吧嗒、吧嗒的抽著旱煙,從他的臉上看不出一絲的悲痛,作為晚輩我很禮貌的上前去問候他,安慰他想開一點,他把煙鍋嘴子往石碾子上彈了彈說:“星星娃,走了好,走了就回家了”。我突然被他的反應驚愕住了,我不知道用什么語言去回答他,就借故去忙其他的事情了,整整一天的忙碌中我看見老田頭一直忙里忙外,盡自己的努力讓老伴的葬禮上不要漏掉一個儀式。晚上回家的路上我一直在想,整整的一晚上我感覺到自己的腦子里一直是老田頭和他老伴的影子。
? ? 第二天早上我五點多就起來去送葬,根據我們這里的習俗,天亮之前人必須要下葬,當鎖啦聲傳遍整個小山溝,老田頭的老伴被一鍬鍬土埋在了我一直和老田頭放羊的那個山坳坳,送葬隊伍沿著山間的羊腸小道往回走,我走在隊伍的最后邊,當抬頭向遠處一看,我忽然看見了一個彎曲的脊背在朝陽的影射下,一步一步艱難的朝太陽升起的地方走去,雖然看上去很吃力,但是走的很堅定,是老田頭。這時我的心里突然有種說不出的難過,我仿佛看到了老田頭他對死亡的闡釋。
我能清楚地想到老田頭當然很悲傷,很悲痛。但是“死了就回家了”,這不是對死亡最好的闡釋嗎?在我們中國的文化中關于死亡的問題涉及的并不多,好像大家一直在回避這個問題。但是我從老田頭的身上看到了他對死亡的直面,記得以前讀過《莊子》莊子將死,弟子欲厚葬之。莊子曰:“吾以天地為棺槨,以日月為連璧,星辰為珠璣,萬物為赍送。吾葬具豈不備邪?何以加此?莊子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直面生死的哲學家,作為一個村子里一個還算有點文化的人,我一直覺得村里的人對生和死的理解沒有那么深刻,可是今天我在一個不識字的老農身上看到了他對死亡的理解,比我這個讀了二十多年書的人還深刻。
塵歸塵、土歸土,也許面對死亡回家是最好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