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臻知夏
圖/網絡(侵刪)
有些人說,看到別人的生活都過得很好,只有自己過得一團糟。
反襯在某些時候,讓自己無所適從,是否還需堅持亦或就此放棄?
“我并不比別人差,我也努力,可是為什么還是無法改變生活?”那聲音里透著無奈。
這樣的吐糟不在少數。
明明早出晚歸,明明用最好的狀態去迎接生活,明明不斷地給自己鼓勵,但還是在某刻突然不能自己地悲從中來,亦或強壓內心的不適,悄悄躲在無人之地大聲哭泣。
你看我,我看你,好像都在尋找可以說服自己的理由,好像想從對方那里尋找答案。有的人將其歸納為沒有好家底,畢竟人的出生無法選擇。
這樣想想,亦能為自己找到了一點平衡。
還有的人歸于學歷限制、能力平平,只能落于其后,干著一份相對辛苦且看不到“錢途”的工作。
或許有的人接受了它的不可改變,繼續抱怨,或尋求一夜暴富的捷徑。
還有些將滿腔的熱情傾注在了孩子身上,期望有朝一日下一代能用知識實現命運的愿景。
當然還有的人本著只要努力就能有所收獲,提高物質水平那只是時間早晚問題,他們務實、勤勞,埋頭做著、眼里看到的都是本職工作。
他們雖然也期望能夠用努力換取更好的生活,但好像也沒有多大起色。
既然努力無法讓物質生活有所提升,那干脆躺平,接受命運的安排。
劉于剛就屬于這類人群,看到同事在下班之余還在考取技能證書,他帶著挖苦的語氣,“工作辛苦不說,還學個什么?累不累?”
同事說,“工作也要用到的專業知識,多學點總是好的。”
此后,劉于剛的專業水平在公司越發凸顯,為公司在同行業贏得了很好的口碑,帶來了不錯的收益。他的職位上升,待遇亦是水漲船高。
劉于剛原與他的起點不相上下,但在若干年之后,不管是業務水平還是專業知識,前者依然停留在原地。看到同事的層級不同于往日,他心里五味雜陳。
努力是否會給物質生活帶來改變,是否能賺到錢?
當然這不能絕對而論,這里不去討論努力帶來的個人意志影響,只從經濟層面解釋。
努力不是盲目地學習而學習,不是跟風地考取多個證書。
要想真正地達到時間成本、精力投入與預期達到的經濟匹配,需從認知上明確它是為提升能力作準備,而能力提升是解決較難問題的條件。
不論何種職業所指向的都是各種大問題或是小問題,而個人在工作中都是以出賣價值來換取報酬,解決的難度越大、社會的需求越大,個人因而受客戶愿意付出的金錢也越多。
明白努力背后的化能力為解決之道,一個人的能力在不斷提升的過程當中,其面對的需要解決的問題亦會隨著前者的提升而解決更難的問題。
那么,這樣的努力是能夠且有效地為自己獲得更好的物質生活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