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末安笙
能力是鍛煉出來的,耐力是磨練出來的
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人工智能的出現,越來越多的新技術,如雨后春筍般層出不窮,這些新技術逐漸取代以前的老工藝,隨之而來的,就是越來越多的職業面臨消失的風險。
如果有一天,一個職業乃至整個行業消失了,這個行業里面的所有人,都要怎么辦?曾經就有一個30幾歲的高速公路收費員下崗后到單位大鬧,此事件給了我們所有人一個警醒,在激烈的競爭中,要有自己核心競爭力。
那如何才能經營好自己的職業人生,如何能擁有隨機應變的競爭力,如何在變故前擁有隨時離開的能力。這些問題《能耐》一書都有解決方案。
《能耐》是“小強職場說”品牌創始人陸強的勵志新作,通過自己的實際案例和朋友們的創業經歷,為我們闡述了成事的簡單法則。他說“沒有能力的耐力是一生平庸,沒有耐力的能力是一時之勇,人生想要有所成就,就必須有能有耐”。
所謂能耐,就是既有能力又有耐力。陸強分別從能力和耐力兩個方面加以論述,讓我們能夠不斷成長。如何才能做到既有能力又有能耐呢?
一、合理定位,明確自身優勢
以前的“木桶理論”告訴我們一只木桶能裝多少水,取決于最短的那根。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個體崛起的年代,你根本沒有必要成為一個桶,而是要找到自己的長板,將自己的長板發揮得淋漓盡致。
有些人本來就有這得天獨厚的優勢,我們再怎么追也都力所不能及,所以,我們不要想著怎么填補自己的短板,而是要善于發現自己的長處,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通過正確的定位、找到合適的人生角色。
俗話說:一個人的人生成敗,很多時候取決于自己是否有合理的定位。
在我們的職業選擇中,會面臨很多的不確定性,當我們已經厭某條既定的職業路徑的時候,有沒有什么方式作出改變呢?
美國的管理學大師查爾斯漢迪提出的“人生的第二曲線”理論,就能幫助我們改變。“人生的第二曲線”說的是:任何企業的發展過程,都是一條有起有伏的拋物線。企業想要保持不敗,必須在這條曲線走向下滑之前,找到能夠增長的第二條曲線。
這條原理,同樣適用于指導我們的人生,那我們該怎么做呢?
1、保持對外界信息的敏銳
有時候當我們自己并不喜歡現在的工作的時候,其實最難過的事情不是我們不想改變,而是不知道該怎么改變,改變什么。這其實是我們對外界的信息不夠敏銳,在新事物出現之前,沒能敏銳的捕捉。
當我們能對信息有敏銳嗅覺的時候,能讓我們成功抓住機會和風口,看準未來的趨勢。
2、堅持學習
如果自己想進入一個新的行業,最好的辦法就是先學習整個行業的基礎知識,然后通過這些知識入行,入行后仍舊不斷在這個領域深耕。
3、保持嘗試
人生有多種可能,只要我們保持嘗試,只有自己嘗試了才知道什么才是最適合自己的,我們每個人的自身條件偶讀不盡相同,找到自己理想職業的難度也不一樣,嘗試了各種之后,相信總有一份職業是自己喜歡的。
二、利用復利效應,每天進步一點點
大科學家愛因斯坦說:世界上最強大的力量不是原子彈,而是復利+時間。這個經濟學術語的意思是:如果一個人每天都能進步1%,一年之后他的能力會提升38倍。相反地,如果他每天退步1%,一年之后,相當于所有的能力都消失殆盡了。
李笑來當了7年的新東方英語老師,堅持每天雷打不動看2個小時書。2016年12月份,他在“得到”上線了一個專欄,分享自己學到的知識。這個專欄最后賣了105866份,營收2000多萬,用時不到5個月。
復利效應的本質就是:做事情A,會導致結果B;而結果B,又會反過來加強A,不斷循環。只要你在做正確的事,時間就會為你帶來奇跡。
我們時常說每天進步一點點,堅持就是勝利,說多了難免免疫,但其實如果我們真正堅持那些能夠真正給我們未來帶來好處的,即使現在沒有任何成就,但是過不了多久,它定會給你帶來益處。
三、穩贏法則:深根細作,讓自己爆發式成長
喬布斯曾說:“專注和簡單一直是我成功的秘訣”。真正厲害的人,都是極其專注的。想要在某一方面有所成就, 就必須在這一領域深根細作,那如何讓自己在某一方面深度的努力呢?
1、找到一個自己真正愿意持續投入的領域
淺嘗輒止是專注最大的敵人,我們寧愿多花一些時間了解自己、了解行業、了解崗位,做好清晰的戰略規劃,也不要走馬觀花。
2、持續投入并復盤,收集正向反饋
當我們在某一件事付出很多,成效卻不明顯的時候,很容易陷入一種自我否定和懷疑的情緒中,事實上,職業發展中,遇到瓶頸期和倦怠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這個時候我們要做的是對問題進行復盤。
對問題進行修正,不斷吸收正向反饋,通過復盤修正自己的想法、做法和看法,這樣才能一步步超越他人。
3、保持閱讀并提升眼界
互聯網時代,不學習故步自封很容易被淘汰,保持閱讀,提升眼界,提高自身的思維高度,才能保持自己的競爭優勢。所謂成功,就是將普通的事情做到極致。
當自己的才華還撐不起自己的野心時,我們應該靜下心學習;當自己的能力還駕馭不了目標是,我們就應該沉下心歷練自己。陸強用自己的親身經歷為我們打開了成事的法則,讓能力和耐力成為自己厚積薄發的底氣,讓我們跳出能力陷阱,擺脫無效努力,實現爆發性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