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過年的感情,就像是對春晚的感情,越來越淡,直至討厭。這幾年,越來越不喜歡過年了。
不喜歡過年,原因有三:
1.
每年回家,都會被各種無效的社交折磨,身心俱疲。因為常年上學的緣故,從初中開始就很少回家,跟家里的七大姑八大姨本身都不熟,但是每次過年回家都會被爸媽叫著和那些親戚聊天,完全沒有話題可聊,無比尷尬。
另外,從北京回到偏僻的農村老家,會感受到兩個圈層的巨大疏離感。無論是和爸媽,還是和小學時的那些朋友,都感覺沒什么共同話題,三句話說完就感覺無話可說,那種沒話找話的感覺,真的挺折磨人。
小馬宋有句話:和無聊的人吃飯,不如聽有聊的人扯淡。回到家鄉,面對當年那些小學時的同學,就像是面對“熟悉的陌生人”,真的還不如和志同道合的陌生人聊天。
所以,我今年給自己定了一條規矩:除非是真的沒辦法,堅決不去參加那些無效的“過年社交”,能逃開就逃開,能拒絕就拒絕。
花時間找罪受,何必呢?
2.
每年除夕和春節兩天,都會被各種“拜年噪聲”籠罩,前篇一律的群發微信,一年沒說過話的朋友,這時候都突然從微信里跳了出來,連續刷屏。說實話,這些真的沒啥意義,真要維護人脈,功夫要下在平時,而不是春節這兩天。
這個時代,央視的標王廣告大家都記不了幾天,何況是到處刷屏的“拜年短信”?所以,不要浪費自己的時間,也別浪費別人的時間,特別是對那些犯有強迫癥的朋友,一條一條把拜年微信打開再關上,很痛苦的。。。
當然,我這里不是反對拜年短信,而是反對那些不走心的拜年短信。好幾年前開始我就堅持一條:沒有提到我名字的拜年微信一律不回,我發出去的拜年微信每條都會提到對方的名字,并且一條一條寫,絕不重復,絕不重發。
中國人平時大多沒有說祝福話的習慣,過年了,好不容易有一個表達祝福的好機會,還是說的走心點比較好。
甚至,我今年的拜年祝福更進一步,全部采用發紅包的形式進行,先發紅包再表達祝福,一方面是祝福朋友們新的一年順順利利(猜猜我的紅包發多少),另一方面,也希望我的微信不要浪費別人的時間,如果你覺得我的拜年微信寫的很爛,浪費了你的時間,那這個紅包就當是補償了。
不要無緣無故地占用別人的時間和注意力,這是2016年我的一個重要收獲,如果占用了,那就發上個紅包吧,付費是最大的尊重。(對如何發紅包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戳這篇文章:做一個一言不合發紅包的人)
3.
我是一個自制力很差的人,不得不說,過年的很多習慣讓我的工作效率大大下降。隨便舉幾個例子:
農村過年很多人都有串門的習慣,猝不及防,連門都不敲,就會有人串到你家,然后天南海北地和你聊天,嗓門震天響,不僅打斷你工作學習的節奏,甚至把你吵得完全無法工作。更讓人無語的是,他們覺得這些完全不是事兒。
相比農村這種不把自己當外人的社會關系,我更喜歡城市那種先預約再見面的商業化社交方式。有備而來,效率更高,也不會打擾別人的生活節奏。
另外一點,過年經常會遇到這樣一群人,他們對你的工作生活完全不懂,但特別喜歡對你指指點點。這種事情就像七大姑八大姨要操心你什么時候結婚一樣,雖然你和誰結婚什么時候結婚和他們沒有半毛錢關系,但是他們就喜歡插上一腳指指點點。
我不喜歡別人對我的生活問東問西,更不喜歡別人倚老賣老指指點點,這是我的生活,我知道怎樣過。無語的是,每年春節,問東問西的人最多,指指點點的人最多。
看來,明年要買張機票去海南過年了,我喜歡陽光沙灘,但更喜歡“沒有指指點點的生活”。這也許,可以作為2017年的小目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