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迎來一個個全新的面孔,看著這些孩子,感慨時間的流逝,15年的時間,教了一批又一批小升初和中考的孩子,看著他們走進初中,走進高中,聽到他們給我的反饋,告訴我他們適應了新生活,知道嗎?這是對我最大的安慰和回饋。
很多時候我的工作就像一個擺渡人一樣,站在一個路口等著轉送一批又一批的孩子,又像一棵大樹,陪伴著很多孩子長大,見證了很多孩子的變化,也看到了很多家長的成長。
每一年新班開始,蜂擁而來的是家長的焦慮。所有的父母到了孩子六年級都會特別焦慮,越到臨畢業的時間,焦慮越強。我理解,我也有孩子,我知道所有的焦慮都來自于愛,也來自于無助和彷徨。每個家長并不知道小升初考試到底是什么概念,在市場經濟下,各種課程膨脹的階段,更分不清孩子應該如何學習。有些家長同一個學科給孩子報不同課,導致的結果是使得家長更焦慮,孩子更緊張。
在我接觸的所有家長當中,大多數的家長教育思路還是比較局限的,孩子上一年級的時候操心一年級的問題,只關注孩子目前的階段,而很少去關注高年級的培養目標和去向。大家獲取信息的渠道也比較局限,或者套聽途說,或者張三李四家的孩子作為榜樣,或者網上看看論壇。但是家長可能忘了每個孩子有不同的特點,無法對比,也無法就得出結論,別人家的孩子適合的學校你家孩子就一定適合嗎?大家追捧的學校就一定適合自己的孩子嗎?目前鄭州市的民辦中學,百花齊放,不同的教學理念,不同的教學方式,不同的教材體系,所以唯有適合孩子才是最好。孩子適合,他就可以很快適應初中生活,才會在初中找到學習的自信,或者在強中更強。
所以我請求家長了解自己的焦慮,并且通過有效的方法化解自己的焦慮,為自己的焦慮找方法。我們每年會邀請各學校的名師或者領導來講座,家長可以面對面咨詢;我們可以帶著孩子在學校開放日去親身看看校園,感受一下初中生活,看看住宿條件,接觸一下中學老師;我們還可以關注一下初中連續三年的中考成績,或者學校舉辦的賽事活動。當你多角度地了解初中,選定了自己的目標學校,還需要做的就是培養自己的孩子。
優秀的學校都需要優秀的孩子。如果孩子現在在同齡人中是佼佼者,我想他們肯定付出了很多努力,這背后肯定也有家長的汗水,要及時總結,關注孩子的學習狀態,和孩子更好的溝通,做一個好的傾聽者。如果孩子目前成績有些落后,那么就要去找原因找方法,坦率講,有些媽媽是比較感性的,每每遇到這樣的家長,我總感覺她不是在和我講話,更像是在宣泄自己的情緒,家長的挫敗感甚至大于孩子。我聽這樣的家長講一個小時,內容也永遠是自己的孩子就是不聽話,不配合,不努力-----主題永恒,爸爸抱怨媽媽,媽媽抱怨爸爸。你們走后,我的心情是復雜的,這些父母通常都認真負責,但是方法錯了,就像賽道上一個選手特別努力跑步,甚至拿出了沖刺的速度,因為方向跑錯了,結果適得其反,家長越努力,孩子越叛逆。
在和孩子們相處的過程中,我總是在反省,他們喋喋不休地告訴我他們最討厭的學科,最不喜歡的同學,老師的囧事,我就像七嘴八舌鎮的鎮長,聽完之后我就在想我應該怎么做才不會成為他們嘴中的討厭,才能彼此建立信任。作為家長,大家不應該想一想嗎?我們都有殷切的希望,貌似無私的愛,但我認為這一切都是有條件的,家長希望自己的所有付出得到回報,而回報本身都不是數學題,不是完全匹配,也不是一種形式。很多時候我們在和孩子妥協,在放縱孩子的問題,但是在檢測的時候,我們又希望孩子交一份完美的答卷。
這個時代的孩子很累,競爭激烈,學業繁重,這個時代的家長很累,輔助教學任務越來越多,需要獲取的信息越來也多。時代變了,環境變了,孩子和我們一樣都在改變,并不是做好所有后勤孩子就懂得感恩,也不是日夜陪同孩子就會主動。現在這個社會人人都講究平等,人人都講究權利,人人都講究個性,人人都可以吐槽,孩子也一樣,那么家庭中的關系和角色都會隨之改變。
小升初,是孩子的第一次正式選擇,也是第一次參加賽場,灑過汗水,甚至淚水,我想對于他們是無比寶貴的財富,他們總要自己體驗蛻變,經歷收到通知書的喜悅,也經歷落選的痛苦,對他們來說都是好事。教育是一場持久戰,走這么一程,我們總要靜下來想一想,總結一下小學的學習問題,總結一下勝敗的原因,然后擦干眼淚向前,我相信你們會更無畏更強大。不管國內國外,不管我們的體制如何,我想孩子們具備學習能力,善于思考,善于學習,樂于付出,永遠是一種優秀的品質。
我們都愛孩子,有各種不舍,有各種期待,人就是在矛盾中突破了重重禁錮,然后成長。
給孩子們時間,給孩子們機會,就這樣安安靜靜,即便焦慮也總是可以保持笑容,看著他們一步步走向下一個路口,永遠愛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