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副皮囊,隨著肉體來到世間走一遭,因著皮囊,反復如套子里的人,唯有卸下皮囊,靈魂才能得以來去自如。
這是我看完蔡崇達《皮囊》這本書的一個感悟。
雖然時代不同,但同樣來自農村的我,特別能感受到作者筆下的小村小鎮生活,也許是女兒身,長大以后能夠嫁的遠遠的,似乎對我來說就是最好的逃離方式。
因此,多少次在這本書中,我恍惚以為是作者的自傳,寫著他自己的成長故事。
但不管真實與否,我在這本書中看到了被傳統被故步自封所壓抑的世界,以及這個世界里所深透出來的人性面。
束縛的靈魂
比如母親為了蓋房子,一次有一次,不顧一家人的反對,不顧現實的經濟條件,哪怕房子最后面臨被拆的結局,母親心里的房子,承載著父親給母親的,關于愛的承諾,也是在這個小鎮里,房子就是一家人能夠站起來的最好旗幟。
嬌小的母親是勤勞吃苦的,父親癱瘓之后,全家幾度崩潰,靠著公開的秘密:一包老鼠藥,全家撐著走過一段又一段,哪怕最后,父親毫無征兆的撒手人寰,母親脫神明朋友,讓父親安然走好。
更甚至張美麗的悲劇故事,也正是小鎮的封建故步自封一步一步催化的,閩南的迷信文化,就這樣在蔡崇達筆下一步一步被剖析,被典型化。
正如故事中文展說的那句話:你會恨生養你的地方,它拖累了你。
迷信也是一種信仰,而人為何要有信仰?我的理解是:因為靈魂不夠強大,我們終究是帶著皮囊生活在世界,無法安然自如。
就好像是一顆想要沖破束縛的靈魂,在世間遭受層層受挫之后,最后也被同化沉淪了。
可悲的枷鎖
三個故事讓我印象深刻。
一個是兩個阿小的不同命運,古惑仔的年代,香港就是一個時髦高貴身份的代表,即將被父母帶去香港的阿小,在小鎮這個中轉站待的短短時間里,蔑視所有的人,唯獨喜歡作者黑狗達,然而黑狗達卻在一點一點剖析了這個即將去往香港阿小的內心之后,選擇逃離。最后和香港阿小的相遇,帶著微微苦澀的悲涼和堅強生活的無奈。而本小鎮的另外一個阿小,雖然帶著想要逃離的心,但最后的故事,他應該算是這本書中生活相對愜意的群體了。
第二個是活下當下,享受青春的厚樸,我一直覺得他挺悲劇的,悲劇在于他是深深被自己的思想所迫害的人群,無法認清現實,活在當下。
每個人都有追求夢想,享受青春的權利,我也很佩服厚樸曾經紅轟轟烈烈的追求夢想,我甚至驚訝于作者黑狗達異乎常人的自我規劃能力,但他人在瘋狂,在暢想時,他能夠穩住心,一步一步的去攀登。
第三個是天才文展,那個天生兔唇的鄰居男孩,其實他很優秀的,小小年紀知道自己要什么,并且也很吃苦,然而他的夢想被現實打敗,因為天生殘疾,更因為自己的生性不拘,不甘于為什么自己那么努力,最后帶著光環的卻是黑狗達,那個帶著犀利眼神默默觀察周邊一切的作者。
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不管是小說,還是自傳,皮囊只是引子,透過故事揣摩作者的本意,我甚至有點無法對等平視黑狗達這個人物,他是優秀的,的確很優秀,也許真的是那句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他對自己的人生異乎尋常的理性,理性至當他得知厚樸逝世的消息時,他反復的問自己:他要抵達的到底是什么?這樣的抵達有什么意義?
那一句:我們是既失去家鄉又無法抵達遠方的人,深深刺痛了我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