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以前的我,一直不理解為什么有的人可以先買車,后買房,因為在我過去的觀念里面車是奢侈品,而房是基本需求,為了買車而延遲買房實在是過于浪漫之舉?,F(xiàn)在我逐漸理解了為什么有的人愿意平時省吃儉用,卻突然一次性花幾年的生活費(fèi)出國旅游。沒錯,這個人就是我。也許最難測也最易變的就是人性吧,如同勵精圖治的萬歷皇帝在一夜之間成為連續(xù)30年不上朝的怠政者。我的2017年也和萬歷十五年一樣是人生中極其平淡的一年,已無從追憶改變的契機(jī),時光總是在波瀾不驚中雕琢一個人,驀然回首,驚奇地發(fā)現(xiàn)自己已然同時接納了現(xiàn)在和過去截然相反的想法,不知道是不是每個人都有兩個自己呢?
? ? ? 那么假設(shè)你現(xiàn)在既沒有車也沒有出過國,如果給你5萬,你會選擇把這5萬用于買車的首付還是出國旅游呢?這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我歸納了一下各自的原因:
買車黨:
1.車是生活的基本需求,而出國旅游是奢侈品,應(yīng)該首先買車。
2.車是面子的體現(xiàn),如果開車上下班可能每天都有好心情。而出國只有短暫的幾天,帶來的幸福感持久性自然不能同日而語。
3.車是固定資產(chǎn),但旅游卻沒有實體,純屬燒錢且只出不進(jìn)的產(chǎn)品。
4.車開了很多公里以后還可以轉(zhuǎn)手,但出國后卻不能賣二手旅游,保值能力為零。
5.車帶來的是長期的舒適和享受,旅游則很辛苦,需要坐很久的飛機(jī)。
6.車能夠給喜歡操作的人帶來樂趣,旅游則無此樂趣可言。
旅游黨:
1.旅游是拓展視野的渠道,自駕則范圍受限,比如不能橫渡太平洋。
2.旅游會內(nèi)化為自己的體驗,車是身外之物。去世的時候無法帶走車,但是可以帶走旅途中珍貴的回憶。
3.旅游是精神的享受,就像從來沒有聽過古典音樂的人也能活得很好,但是喜歡古典音樂的人卻能體會到別人未曾擁有的滿足。很多人不喜歡貝多芬的奏鳴曲,是因為聽不懂。很多人不喜歡旅游,是因為缺乏感知力。
4.旅游能使自己跳出熟悉的生活,從另一個角度體驗世界的多樣性,而車只是為原有的生活提供了便利,不能帶來跨文化體驗。
5.旅游要在自己的精力和時間都很充沛的時候去,時光會消磨一個人的熱情和朝氣。同一個地方在不同年齡時經(jīng)過的感受也會完全不同,就像貝多芬年輕時寫的《悲愴奏鳴曲》也和他晚期奏鳴曲的悲愴情緒完全不同。
6.旅游是一次性消費(fèi),沒有長期的經(jīng)濟(jì)壓力,而買車則會固定的負(fù)擔(dān)養(yǎng)車成本。
? ? ? 綜上所述,不論是買車還是旅游都各有千秋,就像白玫瑰和紅玫瑰一樣,重要的不在于應(yīng)該選擇哪一個,而是只要選擇了就好好珍惜,永遠(yuǎn)紀(jì)念當(dāng)初選擇它的好,滿懷感恩地去走過歲月這條河。選擇買車的人,可以感謝上帝讓他歲月靜好,有觸手可及的安定。選擇旅游的人,可以感謝上帝讓他見證到了世界的豐富,一如靈魂的豐盛一樣。如果你兩者兼而有之,感謝主,你是上帝特別眷顧的人,我愿你凡事興盛,身體健壯,正如你的靈魂興盛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