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明心見性,溯本歸元的本意是什么?我只知道,這是我自己照見自己,回歸那個有著最初夢想最真的自己,是自己成為那個稱之為人的人的追求。
我不止一次,定義自己,我也一直在追尋自己,從最開始孩時的夢想,到少年的理想,到青春期的迷茫。我第一次用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來定義自己的人生,因為我發現沒有什么是一成不變的我在求索自己人生的時候不斷在轉變自己的想法,不斷改變自己的認知我茫然,我不知所措,我在修正,也在求索似乎我的人生好像就是在印證這句話。當然,這句話我至今也在踐行。在那十八歲的天空下,我也曾用人生三境定義了一下自己的人生生活。那我定義的人生三境是什么呢?我大抵是記不清了,大概就是平靜的人生、起伏的人生、大風大浪的人生。其實就是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外加無論怎樣的生活,開開心心,健健康康就好。
我對人生最多的比喻就是人生如棋,棋如人生,落子無悔,黑白有道。有段時間覺得:天作棋盤星做子,何人敢下,地為琵琶路為弦,哪個能彈。這幅對聯很有氣勢看著漫天的星空,也許人生真的就像歧義啊,會有舉棋不定,落子無悔。
我人生最迷茫的兩個階段,一個是大學畢業就要參加工作的時候,那時候我不知道我能干什么?找不到對口的工作也找不到適合的工作,好像大學就這樣讓我浪費過去了,好在最后機緣巧合下參加了一個培訓班有了一份還算過得去的工作,這一干就是將近六年的時間。另一個是在我工作五年后的那個夏天我發現我的工作遇到了我所謂的瓶頸,我突然發現我不知道我想要什么了,雖然工作的時候也要給我帶來平靜,帶來喜悅,但我還是發現,這不是我想要的。我開始了各種嘗試,最瘋狂的時候,我一年換了六份工作, 我感到了疲憊和些許的不耐煩,我不再在工作中尋求自己,因為這樣會讓我更加疲憊更加迷茫。我開始是從另一個角度去尋求自己,從生活開始,從自己開始,所以就有了明心見性,溯本歸元。
我想了很多,有那么一段時間里我高中的生活,那種狀態應該是最符合自己的心意。也許我所求的到最后一無所獲,但又怎么可能一無所獲呢。我始終相信,按照自己的相見性一直求索下去,終究會照見自己,也許我這一生是簡單的一生,但至少那個真實的自己曾經來到過這個世界。
怎樣的人生才算得上是人生?怎樣的修行才算得上是修行?其實無論怎樣的人生,都是人生,怎樣的修行皆是修行。而我們所追求的人生,所行的修行就是我們的生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