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讀了《此時眾生》的《欒樹》,有感于先生描寫景物的功底著實了得,看她筆下的欒樹,多么生動、多么鮮明,連我這樣從未去過熱帶地區的人,也仿佛覺得真的看見過欒樹一樣,更萌生了一定要去親眼看看的沖動。
臺灣的欒樹也是開黃花,花期不在五月,而是在十月入秋之后。
我散步的時候,低頭看到地面鋪滿一片細碎的黃色的花,抬頭看,才發現是一排欒樹。綠色的樹梢迎風搖曳,頂端正盛放著一叢一叢黃色的花。每一朵花只用小指尖大小,細細的黃色花瓣,花萼一點紅。顏色鮮艷,但是因為細小,并不明顯,一簇一簇,從茂密的綠葉叢中升起,不仔細看,會誤以為是剛長出來的嫩黃新葉。每年十月,欒樹開花,青黃交錯,許多人都錯過了它的花季,直到從樹下走過,看到遍地落花,才驚覺到欒樹的花期已過,花落處萌生了疏疏落落幾顆艷紅的蒴果。
十月走過有欒樹的街道,一簇簇像火燃燒的艷紅蒴果,高高盛放在綠樹頂端,像一頂華麗絢爛的冠冕。欒樹的葉子狹長,像桃葉而略寬,葉緣有鋸齒,兩片兩片葉子互生,枝條向四面紛披垂下,越發襯出蒴果向上簇擁在頂端的華麗熱鬧。
欒樹的花期很短,沒有幾天,秋風一起,黃色細碎的花片一瓣一瓣掉落,在地面隨風翻飛,不多久就無影無蹤了。
十月中旬前后,花陸續飄落,花落處,在花蒂的地方生出一枚蒴果,艷紅色,三瓣三棱,像一枚小小楊桃,把瓣膜打開,里面密藏著一粒一粒圓圓的黑色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