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壑
——題記:閑云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幾多困惑,解不開大寫的“人”字,因為入得“世”來跳不出迷茫的心境;幾多困惑,鬧不明生命的真諦,因為出得“世”來,走不進熙熙的天地。周易的玄妙、道家的自在、儒家的自省、釋迦的自悟,為苦難的眾生揭開了一道道謎題。
混沌開,天地成,萬物生。宇宙、世界、大自然、人類社會和人都在演繹著生命的輪回
1、浩淼的宇宙,周而復始,演繹著輪回的總法則
你看,宇宙的遠古,混沌的氤氳旋轉著,不知何種因素,巨大的轟鳴引來了大爆炸,于是,生成了宇宙的原生物質。宇宙沒有因此停下運轉的腳步,物質之間相互碰撞著、吸引著、聚合著,于是,粒子凝成原子、原子凝成分子、分子聚成可視性的物質,物質之間相互聚集,形成了數以萬計的星球,恒星、行星、衛星誕生,星空璀璨。到此,星球之間仍然沒有停止“混戰”、“碰撞”,終于形成了銀河系、太陽系。那么,今天的宇宙看似風平浪靜,各按軌道運行,是否還會回到“混沌”狀態?再發生大爆炸?再生一個輪回?肯定會,這就叫宇宙法則,或者叫“輪回理論”。這個法則統領著天地萬物。
2、紛繁的自然,榮枯更替,演繹著輪回的大理論
你看,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從春的萌動到秋的凋零,從夏的勃發到冬的衰枯,年年歲歲物相似,歲歲年年容不同。詩人曰: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嗎?秋天來到,葉子紅透了臉,生命即將結束,于是隨風獵獵舞動,悠然地飄落,化作了春泥,企盼來年又一個生命的輪回。于是,第二年的春天,在料峭的寒風吹過之后,小草偷偷地從泥土里鉆出來,嫩嫩的,綠綠的;于是,我們再一次看到夏的蓊郁,秋的明麗,冬的冷酷。大自然完成了一次生命的輪回,年年如此,歲歲如此,周而復始,榮枯更迭,在無數次的輪回中,大自然變得絢麗多彩,物種繁茂,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3、泱泱的社會,盛衰交互,演繹著輪回的大哲理
你看,站在人類歷史的源頭,從夏商周到元明清,朝代更替,屢見不鮮。農民起義孕育著一個個新王朝的誕生。一個朝代氣數盡,新的朝代勃然起;一個王朝腐朽透,新的明君脫穎出。新朝代、新明君又是走向腐朽和沒落的開始,中華民族歷史長河就是這樣潮漲潮落,中國歷史的血脈就是這樣綿延不斷。我們大可不必傷心昨天的往事,因為“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這是朝代輪回的哲理,若不放下過去,仍然拘泥于“風吹云動月不動”的思維定勢,還怎么會有無止境的輪回,無休止的進化?
4、汲汲于榮華,貴賤交替,演繹著輪回的規律
你看,歷史的長河淘滌了多少巨商富賈,如今可曾覓乎?呂不韋、范蠡等等等等,他們已經化作了記憶;人類的星空催生過多少鄴水朱華,如今可曾尋乎?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他們已經化作了荒冢一堆。達官貴人,巨商富賈,貴不過五代、窮不過五代。祖先的富貴潛藏著后代貧賤的隱患;祖先的貧賤掘出了后代富貴的泉源。富貴貧賤如同宇宙天地的輪回一樣。不要沾沾自喜于祖先的榮華,更不要沮喪羞恥于祖先的貧賤,因為昨天與今天不能等同看待,還是岳飛的話最實用“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5、啟蒙的教育,連綿循環,演繹著輪回的真諦
你看,老子說,玄之又玄,眾妙之門。意思就是說,混沌是萬物的原本,也是客觀存在,這正是認識事物的開始。教育則是認識事物、明白機理的有效載體。人自“十月懷胎”就已經處在“玄之又玄”的狀態,“一朝分娩”后,便逐漸跟父母咿呀學語,從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到大學,便是有規律地認識萬事萬物的黃金時期。當人在社會中經歷了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最終走到耄耋之年,于是老年癡呆、老糊涂了,便又進入到了“玄之又玄”的境地。當他進入墳墓,于是子女們便又開始了教育新一輪回的演繹,這正是青山不老,源水長流。
以上五個方面的輪回闡釋,就是佛家思想的寫照,因為佛說人有來世,一個生命的結束,意味著來世的開始。就像白晝與黑夜,冬天和春天、富貴和貧賤,他們都是在輪回中獲得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