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來記錄下早上兒子和老公從開心玩到兒子被打手的過程,也從旁觀者的角度對之前看過的育兒知識做一個分享。
兒子很喜歡老公買的大貨車,車頭和車身是連接的那種。當兒子嘴巴一直不停說著不標準的“貨車,貨車”的時候,老公跟兒子對話的語氣都變溫柔了。然后兩人坐在地上,把車子互相開來開去,但兒子不會把車頭和車身控制在一條直線,于是每次車子都開得歪歪斜斜。老公開始跟兒子很耐心的展示如何操作,兒子試了一次,有點樣子,老公又繼續教學,但兒子似乎不想學。面對老公推過去的貨車,他沒有調車頭,而是把車子直接推回給老公。我在旁邊看著,說了一句,寶寶直接倒車了呢。也不知是這句話還是老公過于熱情的講解,兒子直接把車子拿起來丟了,于是老公馬上過去就打手了。我有點想制止,但是沒有說話。兒子被打了一下之后,有點愣住了,沒有做聲,沒有幾秒鐘又接著丟,然后老公就再打手,這前后得有五六下吧。老公教訓兒子的聲音也越來越大,說讓你再丟東西。兒子最終喊著媽媽抱,我抱起他來,結束了剛才的那一幕。
對以上發生的那一幕,我有很熟悉的感覺,平常兒子丟東西我也這樣處理過。同樣家里人也是,后面覺得打了兒子的手,他不敢了,這就是成功的教育了。而今天親身經歷老公和兒子的這一幕,我突然覺得,我們沒有給兒子一點理解的空間。他丟車子,有可能是不太會處理車頭和車身的那個直線,他可能還是想自己的方式來玩車子,可是我們大人卻一直要灌輸我們的東西給他,讓他按照我們認為的正確方式來。但玩具不就是給孩子成長的過程嘛?有必要的時候,我們在旁邊稍微提醒一下不就好了嘛?而且,試想大人也有突然無理取鬧的時候,難道你不希望身邊人給自己一個被理解的時間嘛。
真心希望自己和老公都可以好好反思下,做一個有耐心,能理解孩子行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