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結束,你就自由了。考上大學,就好了。
高中埋頭奮斗的日子里,老師們總對我們這樣說。不知道你信了沒,那年的我,信以為真了。
同樣一句話,不同人聽了,有不同的理解。
高中的我,可能完全誤解了老師這兩句話的意思,在我的想象中,高中以后的日子是安逸舒適的,沒有早操,沒有晚自習,沒有奮斗,沒有拼搏。
為了這個夢想,我考中了大學。開始了理想國的生活。
【01】
進入大學不久,我就欣喜地發現,高中的努力沒有白費,這里真是自由國,幾乎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我來到了夢寐已求的地方。
老師不會跟在屁股后面催著你交作業,不會在后門窗戶上偷看你是否在學習,這里少有父母的嘮叨,和長輩的勸告。
這里只有你,怎么做完全取決于你。你可以凌晨四點起床看一看這個城市的太陽,也可以躺在床上一天,餓了就讓室友帶飯;你可以比過去更加努力奮斗,也可以整天醉生夢死,與游戲作伴;你可以泡在圖書館,遨游書海,也可以與書籍老死不相往來;你可以與優秀的伙伴一起參與社團活動,也可以一群人胡吃海喝,叫囂著不浪費哪里算的上青春。
沒錯,過去你很少有選擇的機會。但進入大學后的每天每時每刻,你都在選擇,而一次次選擇的后面,是一條條不同的人生。
從你走進大學門口的那一刻起,你的人生就像一個初生的宇宙一樣,充滿了可能性,但這億萬萬的可能最終因為你的一次次選擇,而定格為離開大學時唯一的你。
親愛的你,我希望你進入大學校門口的那一刻,很認真、很認真地問問自己,四年后,我將以何種姿態走出這里。
是自信從容面對職業生活,還是前路迷茫,湊合著先找一個工作?
是充滿遺憾、空白和酸澀,還是留戀、充實和幸福?
你的答案,決定了你將如何度過接下來的四年時光,決定著你是否會翹課,決定著你是否有興趣多聽聽講座,決定了你大學四年生活的色彩,是單一或是繽紛多彩。
大學四年,太多人忘記了來到大學的目的。只有在離開或者將要離開的時候,才驚回首,想起了,來到這里,真正該有的意義。
距離金色的九月還有三個月,你可以一邊玩,一邊想,不用想太多,就想想,你的大學生活應該怎么過。
【02】
大學,包括我在內,太多的人都不喜歡自己的專業。
本來就是無拘無束,沒人管,再加上不喜歡專業。好一個偷懶的借口。
于是乎,得過且過。不學習,不奮斗,似乎有一個非常理所當然的原因,專業不是我自己選擇的,都怪父母強迫。從此,這一生,你都拿父母的這個錯誤選擇做擋箭牌,一次次在人生應該逆流而上的時候翻出它來,說一句,都怪當初父母逼我選了一個不愛的專業,才導致了我的今天。
所以,親愛的你,高考成績出來后,你即將面臨著一個比高考更重要的時刻,一個你必須認真參與,親自做出選擇的時刻。
在這里,可憐天下父母心,你們可以幫孩子搜集資料,可以幫忙分析未來,可以討論每一個學校和專業的特點,但最終的決定權,一定讓孩子自己去做,而且你們一定要讓孩子意識到,這個選擇的重要性。
人,更愿意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也必須為自己的選擇承受后果。
【03】
比起選擇大學和專業,更重要的是,選擇成為什么樣的自己
我的大學,學風不是很好,太多人懶散度日,“游戲終老”,但依然有很多人考中了清華北大的研究生。而在很多學風很好的學校,照樣也有人拿不到畢業證。
清華北大畢業有可能找不到工作,郁郁寡歡不得志,三本專科畢業有可能把人生開掛,一路高歌猛進。
說白了,大學也好、專業也好、周圍的環境也罷,這些都是外在的,并不能決定你成為什么樣的人。我們會成為什么樣子的人,決定權其實一直都在我們自己手里,而關鍵就在于選擇。
就算你高考失利,選擇的大學和專業也不是自己喜歡的。你除了不能選擇學校了,你的選擇多到超乎你的想象。
是消極等待畢業那一天的到來,還是積極去改變自己?
你可以選擇結交什么樣的朋友;你可以選擇自律,也可以選擇放縱;你可以選擇走近一座城市,感受它的風土人情和氣息,也可以整日待在學校不出來;你可以選擇做志愿者幫助更多人,也可以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太多太多,不以言表,大學這片自由的土壤,像星辰大海,等著你起航,駛向遠方。
永遠不要忘了,掌舵的人,是你。
【04】
選擇其實并不難,向左向右,都可以走。但我們必須明白,選擇了就要承擔相應的后果,這是成年人世界里的黃金法則。
而我們中國人的成年標準,或許不是十八歲,而是走進大學校園門口的那一刻。
祝成年的我們,能夠勇敢選擇,成為不討厭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