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連接:http://www.plhwin.com/2014/07/28/smartisan-t1/
前言
我的錘子手機,噢不,是Smartisan T1早在7月12號就已經收到了,本想早一點寫這篇關于T1的文章,但一是我收貨不算早,二是大家也都沒憋住,各種評測早已經鋪天蓋地襲來,并且我連一個手機發燒友都算不上更非專業評測機構,所以就只好盡量多花一點時間從整體上仔細體驗T1之后再給關心這部手機的人分享一下我自己的使用和感受,以求盡可能的客觀,也盡可能的寫一些不再重復的內容。
作為一個iPhone 3G/4S/5S的長期用戶,我得坦承對安卓手機或多或少是存有一些偏見的,如果非要我說喜歡點安卓手機什么吧,可能唯一羨慕的就是那塊比iPhone更大尺寸的屏幕了,所以當確認iPhone6肯定會增大屏幕尺寸的時候,我似乎并沒有什么理由拒絕它。但iPhone6的上市遙遙無期,而我確實又想要一個介于4.5-5寸的大屏手機,這種情況下,買一部安卓手機哪怕作為過度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況且作為一名互聯網從業者有許多的安卓機測試場景,多配備一個不同品牌的安卓機哪怕作為測試也總歸沒什么錯,加之樂于嘗鮮,下手T1也就順理成章了。
收貨篇
5月20號我參加完錘子科技產品發布會后的第二天下單了T1,老羅隨后公布了7月8號開始發貨,我也在7月8號當天收到了錘子科技3天后(7月11號)給我發貨的短信,當時還很興奮的發了條微博說可以趕在世界杯決賽之前收到T1。
不過隨后上演的,可能是迄今為止最曲折的T1收貨經歷。由于7月11號是星期五,錘子科技官方明確說了周末不配貨,而我的收貨地址填寫的是公司地址,所以周五的晚上我就一直在后臺關注著訂單狀態,如果能在周五之前進度條顯示到「配貨」狀態,那我就趕緊把收貨地址改成家庭地址,免得送到了公司,但一直等過了凌晨12點也沒有任何動靜,我很失望的睡覺了。
誰知第二天早晨剛過8點,我忽然接到一個電話:
"喂,是潘先生嗎?"
"是的,哪位?"
"我是順風快遞,現在在你樓下,有一個你的快遞請你收一下,你在樓上嗎?"
"我的快遞?什么顏色,多大尺寸?"
"紅色,和鞋盒子差不多大小"
"上面有Smartisan字樣?"
"對對,有的"
我心里咯噔一下,心想媽的竟然真是T1,搞得我措手不及。不過到貨的喜悅沖淡了其他的一切,于是趕緊告訴快遞員稍微等我一下,差不多半小時后就能到那邊。此時我登錄錘子官網后臺,發現狀態的確改變了,但當看到顯示的配貨時間是2014-07-10 00:01,出庫時間是2014-07-11 21:49時,心里又咯噔一下,伴隨著菊花一緊,口中默念:說好的「情懷」呢?所以,你可以想象,當我在9點才收到錘子科技那條著名的已發貨并貼心提示用戶升級OS的短信通知時,我是怎樣一種心情,尼瑪這個時候,T1都已經被我拿在手里了。

拆開紅色的快遞包裝,老羅引以為豪的充滿逼格的T1包裝盒終于露出了真面目,關于這個盒子,之前網上已經爆光太多,所以當時也并沒有太多的新鮮和感概,但毫無疑問,「這可能是迄今為止,人類有手機以來最精美的包裝盒」這句話并不算太吹牛,只是它真的有點大,所以連打開盒蓋也讓我覺得這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好在揭開后看到里面的一切,開盒的不爽又被工匠的喜悅給抵消了。第一次開機會在設定好使用習慣后自動進入「桌面使用向導」,這個向導做的很不錯,即使對這個系統完全不熟悉,應該也能很快的上手。
完成了這一切,是時候打開后蓋給手機插卡了,可這又是一個槽點滿滿的地方,毫不夸張的說,我花了超過10分鐘的時間才打開了手機后蓋,當你后蓋打開之時,也是指紋布滿之時,開這個蓋光用巧勁或者光用蠻勁都不行,得兩者結合才能打開,是個大大的技術活,老羅后來也在微博里承認這一批的產品確實有一些后蓋做得過分緊了,希望加強品控后,后面的生產有所改善。
歷經萬難才打開了手機后蓋,想要迫不及待的插入手機卡吧?可新問題又來了,系統能識別出插卡了或者沒插卡(卡一旦從正確的位置拔出來,系統會自動彈出提示框),但是系統設置里的「電話」選項依然顯示是無SIM卡的狀態,我把卡重新插回4S,一切正常!別提我當時有多沮喪了。分別聯系聯通客服和錘子客服,一個讓去營業廳換卡試試,如果還不行就肯定是手機問題,另一個讓我別擔心,如果真是手機問題會立馬給我換機或者退機,但心里仍然不爽,誰特么沒事喜歡這么折騰著玩啊。
來到聯通營業廳,接待的女服務員在聽完問題描述后從我手中接過去了手機,沒想到第一句竟然是「這什么手機啊,還挺好看」,我說是剛上市的錘子手機,你可能還真還沒見過,她的興奮程度超過了我的想象,興高采烈眉飛色舞的告訴身邊的男伴,「快看,這就是錘子手機也」,我當時心想老羅這么丑竟然也有女粉絲?后來轉念一想那個踢足球的小羅比老羅還丑,人家老婆不也照樣好幾個而且還都很漂亮,我也就釋然了。
手機不認卡的問題在換了一張新的芯片之后得到了解決,至今我也沒搞明白為什么iPhone能認舊卡而T1不能,如果要對收貨篇做個總結,就兩字:折騰。
硬件篇
我并不太喜歡單純的談論手機硬件的配置,智能手機的硬件在這些年得到了高速發展,這頗有些當年PC時代CPU一年增加一倍主頻的味道,如果說iPhone是智能手機的鼻祖,那么智能手機發展到今天已經步入了第7個年頭,現在頗有些硬件過剩的意思,主流的配置足以應付大部分應用場景(錘子手機顯然達到了主流配置以上),純拼硬件參數對我這種人來說早已經毫無吸引力,我喜歡iPhone,那是因為IOS這個系統與iPhone這堆硬件組合在一起帶給我的綜合體驗更強于同時代的其他手機,所以我的硬件篇會完全跳過硬件參數配置,而更多的關心它的外觀、做工、材質、手感等。
外觀與做工
過去一周多的時間,我手上的T1得到了3個人好不含蓄的夸贊,第一位是上面提到的聯通營業廳女服務員;第二位也是個女生,她完全不知道錘子手機和老羅,在端詳了手機5秒之后也發出了「這手機真好看」的贊嘆,我接著問她會考慮買這樣的手機嗎,她說不會,給出的答案是太大太重了;第三位是來自蘇寧實體店里賣手機配件的小伙子,我在他那兒為T1買一根額外的充電數據線,在拿出手機試線的過程中,小伙子問我「這是什么手機?一看起來就感覺很高檔」,我說錘子手機,從他一臉茫然的表情中我猜測他也并不知道老羅和錘子。說實話,一周之內有3個人這么赤裸的夸贊T1外觀,多少還是有些出乎我意料的,因為T1無論是材質還是外觀設計的確和iPhone4S有點像,由于我使用了很長一段時間的4S,可能已經產生了審美疲勞,所以他的外觀帶給我的感覺并不驚艷,到是做工精良,簡約大氣,屬于耐看型選手。
材質與手感
T1的正反雙面采用了第三代大猩猩玻璃材質,4S的用戶肯定不會陌生,T1采用的3D打磨工藝使整個機身看起來更加的精美,但玻璃的材質同時也帶來容易收集指紋和容易摔碎屏幕的缺點。由于我以前的4S被高摔過好幾次也沒有碎屏,所以這次也沒有給T1買保險,但是拿到手后就后悔了,因為T1的屏幕更大,重量更重,如果再像以前的4S一樣落地,多半會碎屏,所以還是建議購買T1的朋友加上玻璃險。
有好的自然也有不好的,T1為了追求自然美采用了絕對對稱的設計原則,絕對對稱究竟是不是最美的,我想這本身就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外觀這種東西蘿卜青菜各有所愛,誰也說服不了誰,反正我自己對此并不感冒,反倒是這個設計給我帶來了2個困擾:1、左右兩側的音量調節按鍵和亮度調節按鍵放在了最中間的位置,這給我單手握機帶來了一小點不適感,同時稍微握的用力一點就很容易被虎口擠壓誤觸發按鍵,而當真正想要進行按鍵調節的時候卻又必須要彎曲手指才能夠著,的確有些別扭,其實只需要兩側按鍵整體往上移一點,與背面的錘子LOGO處于一個高度,問題就解決了;2、頂部的電源按鈕鍵為了和耳機孔形成"對稱",做的過分小,導致按起來比較費勁,因為電源鍵可以直接鎖頻,所以使用到的頻率還挺高的,每次鎖屏都是一次折磨,錘子科技顯然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在最近一次0718的OS升級中增加了長按Home鍵鎖頻的功能,想必也是為了讓用戶擺脫鎖頻的煩惱。
機身重量
看到這里,你可能已經發現前面的篇幅中已經好幾次提到了T1的重量問題,沒錯,如果說8.23 mm的機身厚度沒有接受難度的話,那么T1約167g的重量在我看來真的有些偏重。要知道iPhone 5S的112g比T1少太多,無論你有多么的喜歡厚重感,在我看來140g的重量也是個分水嶺,超過它就會讓我覺得手感重,尤其是躺在床上的時候,T1過不了幾分鐘就會讓我有累手的感覺,只能寄希望T2更輕更薄了,當然,T1也并不是重到不可接受,甚至有個朋友告訴我他就喜歡這樣有厚重感東西,但無論如何,T1的重量和結構都決定了你千萬不能輕易的把它掉在地上,要不嘛,后果肯定會相當的嚴重,可別怪我沒提醒你。
實體按鍵
硬件篇的最后說一下T1的三個實體按鍵,可能是我使用iPhone時間比較久的原因,所以更喜歡實體按鍵,反而用不慣其他安卓機的虛擬鍵,T1的三個按鍵手感還不錯,力度回饋也還算自然,只是我覺得三個按鍵的細長條設計不太出彩,左右兩側的按鍵手感也明顯不如中間鍵舒服。最后弱弱的問一句,為什么安卓的生態非要設計返回鍵和菜單鍵?這是我不喜歡安卓手機的一個重要原因。
系統篇
去年3月27號,老羅在開過Smartisan OS的發布會后,引來了輿論一邊倒的質疑聲,我反倒是很期待Smartisan OS,但要說沒有擔心那是假話,尤其是OS剛發布時候的測試版本不夠穩定也不夠流暢,電量控制也不是很好,幾乎不能作為正常的系統使用,不過這種擔心伴隨著我拿到T1后被徹底消除了。
流暢度
運行在T1上的Smartisan OS 1.0版本非常流暢,它的流暢度非常接近于5S,比升級到ios7的4S流暢很多,使用過其他安卓機的小伙伴也紛紛贊嘆,不過如果同時開啟的進程比較多,會比較明顯的感覺到機身背面的發熱量,但不影響流暢度,發熱量也在可以接受的范圍之內,5S使用一段時間后也能明顯的感覺到發熱,兩個機器在流暢度和發熱上帶給我的感受是差不多的。
桌面系統
T1的桌面操作系統是最區別于其他安卓手機的地方,也是我最喜歡的一部分,系統提供了9宮格,16宮格和安卓原生桌面,在試用過一段時間后,最終我設置成了不顯示APP名稱的9宮格,看起來非常舒心,配合Smartisan OS進入多板塊操作的pinch功能,它真的可以讓我徹底告別多屏滑動尋找APP的煩惱,用起來嘛,就一個字:爽。
錘子科技的設計團隊真的讓我很羨慕,系統自帶APP的圖標不僅精美,而且極富質感,不過要除了錘子商店和郵件的2個圖標,前者的讓我感覺很艷,看起來扎眼,而后者擬物成一張很Q的郵票,讓我感覺缺乏科技感。
當你切換桌面主題或者解鎖屏幕的時候,桌面上的磁貼會做一個非常華麗的動畫效果,而當你切換屏幕的時候,桌面底部的小圓點就像是一個充滿生命力的小精靈,在洞口之間來回穿梭,令人印象深刻耐人尋味。無論是解鎖屏幕時炫彩奪目的小動畫,還是滑動頻幕時逼真穿孔的小圓點,無一不體現出Smartisan OS對產品細節的完美追求,很多人將這說成是情懷,我并不是特別認同,每一個產品都應該追求極致的用戶體驗,或許是這么摳細節產品太少了,以至于讓大家不得不用上「情懷」這樣的詞匯,這本身也是這個世界不完美的表現。
易用性與人性化
Smartisan OS極其注重易用性與人性化設計,如果拋開生態鏈來講,那比起ios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例如為了照顧不同用戶習慣而單獨設計了左右手操作設置,使用之后我才發現這么多年我用手機竟然是左手習慣;為了解決大屏手機的單手操作問題專門設計了拇指下拉屏幕懸停功能,這個功能在你快速適應后,會非常容易觸發和控制,用起來也還算是得心應手;為了更快速的找出聯系人,通訊錄支持按照地點、頻率和時間等多維度排序;為強迫癥用戶設計了手掌橫掃消除角標功能,不過目前好像只有系統自帶的APP才支持角標推送,比如微信就不支持角標功能;還有添加日歷事件時可以用形象的圖標來替代繁瑣的文字輸入,并且支持拖拽修改日期的操作;使用Power+Home組合鍵的長按和短按來區分區域截屏和全屏截屏;短信延時發送功能;快速搶拍功能等等,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功能令我印象深刻,那就是短信驗證碼。
相信大家都有深刻的體會,在使用手機的過程中,有許多的應用場景會要求輸入手機號碼后,由服務方發送驗證碼,通過驗證后才能注冊新賬號或完成支付。Smartisan OS針對這種情況會在接收到驗證碼短信后,將驗證碼提取出來,停留在狀態欄里1分鐘左右,以方便用戶輸入,某些獲得了短信讀取權限的APP甚至會直接將驗證碼自動填到輸入框中而無需用戶自己再輸入,這個功能讓我感覺到了貼心。
拍照效果
我并不是專業玩家,所以沒法給大家從專業上解讀T1的拍照效果,所以我就從純個人的角度談談我對T1拍照的感受,第一感覺是T1整體的效果無論是白天還是晚上都還沒有達到5S的水準,其次是T1的白天拍攝效果明顯好于夜晚,如果說T1白天的拍照和5S相差無幾的話,那夜晚效果的對比差距就更明顯了。
除了拍照的后置攝像頭,我還在晚上的時候用T1與5S微信視頻聊天對比了前置攝像頭,結果T1的表現相當不好,畫面的圖像很昏暗,人物的感覺非常銳,相比之下5S就好很多,好在拍照效果可以通過今后錘子團隊不斷的tuning來升級,畢竟這是錘子的第一代產品,各方面都需要磨合也需要積累經驗,應該多給他們一點點時間。
當然你也發現了,T1的對比對象一直都是在拍照優化上下了很多功夫的5S,是不是對T1的要求嚴格了點?
電池續航
T1的電池續航只能說非常一般,特別是在剛拿到新機的時候,使用的頻度會比平時正常使用的時候高很多,經常在沒有運行大型游戲的情況下,不到半天就玩沒電,感覺那段時間一天兩充都只能勉強夠用,好在我隨時備著數據線,基本不用的時候就充電,所以到也影響不大,不過要是在外面,使用頻度又很高的話,T1沒電可能就要成為一個尷尬的常態了,至少我已經好幾次遇到了這樣的情況。
如果說大屏手機費電還可以理解的話,那為用戶考慮好各種環境下的充電需求就是必須的了。但很遺憾,這點在我看來T1目前做的也還很不到到位,我手上的T1除了使用插座充電比較快以外,使用數據線連接電腦USB接口充電就非常之慢了,有時候甚至插著一上午只充進去了20%的電量,更有甚至,如果你的電腦還同時為其他手機充電,此時再外接一個其它顯示屏的話,T1的電量會不增反減,也就是根本充不進去。
除了電腦USB充電困難以外,T1在汽車里根本就充不上電,用原裝數據線插到汽車自帶的USB接口,手機顯示「已連接至電腦」,但卻不充電!用USB轉換頭插入到點煙器或者換其他數據線效果也是一樣,我可是嚴重依賴手機與車載系統的連接,之前的iPhone 3GS/4S/5S都可以正常的充電,這事成為了我現在最大的煩惱,如果車里不能充電,那導航、音樂等應用就沒法隨心所欲的使用了。
有關非插座充電難的問題,目前我還沒有看到過其他人反饋,但這確是我使用T1過程中最大的一個痛點,并且我已經使用過2部T1手機進行過這方面的測試,問題是一致的,說明這很可能是一個普遍現象,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Smartisan OS對充電電壓的要求設置過高所致,如果是這樣,情況還不算太壞,至少可以通過系統升級的途徑來解決掉充電難這個問題。
音樂
音樂是我最常用APP之一,T1這個黑膠唱機的擬物設計在我看來是Smartisan OS追求擬物化設計的最完美體現,它讓人可以久久的停留在播放頁面,一邊看著滾動的唱片,一邊盡情的享受音樂。家里有一對惠威MK3音箱和一個AKG K420的入門耳機,T1在插入耳機或者連上音箱后可以激活HI-FI模式,這個模式下的音質比iPhone好很多,聲音有張力,令人滿意。
但是音樂APP也有個問題,那就是與網易云音樂合作的音樂庫曲目太少,好在單獨下載的網易云音樂APP所使用的資料庫與系統這個音樂APP資料庫是相通的,也就是如果你使用網易云音樂下載音樂,打開系統自帶的音樂APP也能看到歌曲。
為什么喜歡使用自帶的這個音樂APP?除了黑膠唱機的擬物風格我很喜歡外,最主要的原因毫無疑問是為了使用到它的HI-FI模式,我另一個慣常的做法是將下載在電腦里差不多10個G的無損音樂導入手機里,要知道我買32G版本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能裝更多的音樂,T1對FLAC/WAV等無損音樂格式支持的很好,不需要像iPhone那樣必須得使用工具轉換成蘋果無損格式,這點大贊,但不能按照導入音樂的文件夾查看,這點在我看來還是很重要的,畢竟下載的無損音樂大多都沒了藝術家或專輯信息,所以按照這些方式歸類找起歌曲來就很費勁了,而網易云音樂APP就能按照導入的文件夾名進行歸類,所以實現這個功能基本無難度,期待升級。(Update:經文末評論朋友的提醒,長按音樂APP底欄最右側的「云音樂」按鈕,就會出現隱藏選項,里面有按照文件夾查看的選項,十分感謝!)
我的另一個習慣是使用手機的藍牙與車載系統連接,這樣打電話、聽音樂或者導航都可以直接使用車載系統,對比iPhone,兩者聲音都能正常使用音響,但T1的音樂APP沒法將曲目信息顯示在車載屏幕上(如下圖的左右對比),但我并不確定是不是我的車載系統專門針對iPhone做過優化,不過T1在接打電話時候,屏幕上是能顯示出電話號碼來的,這點與iPhone并無區別,所以我估計應該是軟件層面的不支持。

還有一點,如果同時開啟音樂和導航,T1遇到導航要播放聲音的時候,會粗暴的停止掉音樂,待導航音結束后音樂再接著播放,實際體驗后,作為正常的人類我表示無法接受這一點,相比之下,iPhone會將音樂變為背景音,也就是弱化音量處理,這聽起來要自然得多。
系統通知
T1的系統通知欄是我見過的我簡潔的手機系統通知,從頂部往下拉就可以喚出系統通知欄,通知欄分成APP通知和系統快捷設置兩部分,但兩者之間竟然不能通過左右滑動切換,實際上,Smartisan OS 系統大部分地方都不支持左右滑動的切換,比如「設置」也是如此,在我看來,大屏手機還是應該適當的增加這種功能以更方便單手操作,我就是經常因為費勁的點擊屏幕頂部的操作按鈕而造成手機兩側的音量/亮度按鍵誤觸發,你可能會說T1不是有拇指下拉的單手優化嗎?但在我看來單手優化不是一勞永逸的,這是兩碼事。
習慣了IOS通知欄,就會覺得Smartisan OS實在太過于簡潔了,兩者甚至是一個極端,我使用IOS的時候,覺得他的通知欄分類實在太多,所以基本是不看的,因為鎖頻后一些消息推送會自動顯示到屏幕上,一拿起手機就能看到,點擊就能快捷進入對應的APP,這幾乎不會讓人錯失任何重要的信息推送,但T1的通知在鎖頻下如果有新消息推送則什么也看不到,自然的也就沒有讓人快捷進入的方式了,有時候甚至連聲音提示都沒有,不得不說這很容易讓人忽略掉一些重要信息,比如微信,郵件。池建強老師就在微博里調侃到「終于理解為啥給Android手機的人發微信丫為啥不回了,通知信息太不明顯了嘛」,對于這點我是感同身受。
寫在最后
很明顯,本文花了很多篇幅去描述我在使用T1這部手機時候所遇到的一些問題,并且使用了iPhone 5S來作為比對標桿,而對優點的提及相對較少,希望老羅團隊看到了也不要介意,事實上T1的整體體驗真的帶給了我「很難想象這是一部安卓手機」的真實感受,假以時日,它一定能成為安卓手機陣營里一個強有力的競爭者,只是它畢竟是個新生兒,還需要時間和經驗的積累去逐步完善,你不會真的認為第一次做手機的老羅就能做出一個完美無瑕的手機吧,而如果你因為痛恨老羅”吹?!?,連手機都還沒摸過,就逮著一些網上流傳的毛病作為攻擊的把柄,顯然是不可取的,成為一個Hater只會讓你的內心更加的灰暗,這個世界需要更多的鼓勵和寬容,而老羅也需要和時間賽跑,畢竟上帝們的耐心是有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