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學校的那天,和朋友談論對校園的眷戀。我說,校慶的時候,我要回來。
四個月之后的今天,是學校六十周年慶典。而我,要上班。
昨天夜里開始,朋友圈里滿屏都是慶典的準備,祝福的話語,亦或學校的照片。退出微信,在校期間的往事如潮,幾乎占據了我所有的思緒。
人對于校園的眷戀,大概多數都是因回憶而起的吧。沒有回憶的校園,不過是個陌生的景點。
四年前,一樣是十月,我懷著無限憧憬,抵達了屬于我的大學校園。而入目盡是黃土飛揚,草木蕪雜,僅有的一幢教學樓在偌大的荒涼中顯得格外悲壯。宿舍樓四周都是穿著綠衣的未完成的建筑,機械操作的聲音此起彼伏,震天撼地,不知是在慶祝我們的到來,還是嫌棄我們的阻礙。
校道空空蕩蕩地向前延伸著,旁邊是撐著稀稀拉拉的幾片葉子的小樹苗,和一塊塊未長開的草。一步一步地走著,我的心也一點一點地空下來,好像能量都被吸干了。
那時的日子是難熬的,白天在烈日炙烤下頭痛欲裂,夜里在建筑嘈雜里輾轉難眠。也不時抱怨,也經常悔恨,甚至有同學直接收了包袱回去復讀。
后來,我們卻能在那些轟鳴聲中安然入睡,以至于完工時,隱約有點不適應周圍的一片死寂。也學會調侃母校賜予我們貨真價實的日光浴,和朋友在校道上追逐彼此的影子。
我們終究接受了這個校園,并把自己融入其中。既來之,則安之。我們常這樣說。我們要成為新校區的開拓者,陪伴她成長。
即使有著接近一本的錄取分數線卻頂著常被誤以為三本的學校名字,即使還是沒有足夠完善的校園設施,即使偶爾仍會吐槽嗔斥。然而,一旦聽到外面有任何不好的聲音,我們便會跳出來維護,帶著一種母親把孩子護在懷里,生怕她受到一絲委屈的心疼。
因著在這校園,我們目睹著季節流轉,也目睹哪怕只是細微的蛻變。
大一孤獨的教學樓,如今有了三兩伙伴。零星的宿舍樓,也有了龐大家族。當年葉子稀疏的幼苗,現在也灑下了婆娑的樹影。而荒蕪的校園成了艷麗的花園。
一年年,草木繁盛又凋零,母校也承載著我們的青春和過往,在晴空下笑彎了眼,又在雨天里潮濕了心。
在上課的日子里,我很喜歡看老師們溫暖的微笑,沉醉在他們娓娓道來的故事里,也會常在下午快放學時望著窗外射進來的日光出了神。傍晚的日光是最令我著迷的。
我總愛在晚飯后,和朋友在校園漫步,在落日余暉里絮叨著我們的喜怒哀樂。學校的夕陽無疑是美的,有著別處少有的絢爛。我喜歡這樣的夕陽,一切在它的輝映下都自然而然地散發著迷人的美好與希望。
畢業那天,天空中卻下起了淅瀝小雨,安靜地淋濕遍校園里的一草一木,像極了我們無聲地紅了整個眼眶。我們排著隊上臺撥穗,在掌聲里撥完了我大學里的所有時光。下臺后,我們擠出最燦爛的笑容,按下快門,在校園的每個角落留下我們的痕跡,內心卻是憂郁而感傷的。
這些日子漸漸地遠去了,而和母校一起成長的時光將永遠閃爍,星星點點的,繼續給我溫暖,照亮著前行的路。母校和我都會變得更好的,我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