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看了一本漫畫書,叫做《我們的性》,挺有趣的,和大家分享一下。
在生物界存在兩種繁殖方式,一種是克隆,比如樹木;另一種是從兩個生物體各取一半基因,進行結合,比如哺乳動物。
雄性提供精細胞,雌性提供卵細胞。
精細胞較小,而且缺乏營養,但具備移動性。
卵細胞較大,所以雌性的生殖成本高,這導致在選擇交配對象的時候,雌性要比雄性更為謹慎,也更有發言權。
用經濟學來講。這時,由于雌性能夠提供的商品價值更高,所以雌性處于買方市場,雄性處于賣方市場。
雌性會主動挑選更加優質的生育基因,優質的基因在外表上的體現,就是健康、強壯等。
另外雌性也會要求雄性提供食物,以便于撫養后代。
按理說,雄性的生殖成本較低,可以隨時制造大量的精細胞。但事實上,多數的雄性生物會被雌性拒絕,也有可能被其他同性打敗。
雄性必須打敗其它的同性,才能獲得繁殖的機會。比如,當一只雄性鳥向一只雌性鳥鳴叫時,另一只雄性鳥會介入,并試圖超過第一只鳥……雌性鳥則在一旁專注的看著……她是不會和失敗者交配的。
這就是性間選擇。
有時,這種競爭會轉變為暴力,比如大猩猩、牛等,雄性為了爭奪接近雌性的機會,甘冒生命危險與其他雄性大打出手。
只有勝利的雄性大猩猩才能掌控雌性大猩猩,而雌性大猩猩也無可奈何,因為她也需要繁衍生息。
在這種暴力的競爭中,只有最強壯的雄性大猩猩有機會繁衍后代,因此他們的基因被保存了下來。所以到現在為止,現在的雄性大猩猩都比他們祖先的體格要強壯了很多,體重也大概是雌性的兩倍。
這個呢,叫做性二型。
然而,他們并不需要利用這種身體上的優勢來生存——大猩猩是素食者,他們不需要狩獵!
在人類中,雖然男性的體型似乎確實要比女性高大一些,但和雌雄大猩猩之間那樣的差距還是沒法比的。
人類可能在初期為和大猩猩一樣,不得不靠身體更加強壯才能獲得繁殖的機會。但我估計,人類很快意識到,這種在體型上不斷強壯的追求,不是一個正道,好像越走越偏,不能夠真正的創造價值。
作為人類,男性不僅僅需要靠身體上的強壯來吸引女性,更需要靠自身的智力水平和創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