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S 本地化入門教程
iOS應用的本地化原理非常簡單,是通過strings
類型的文件,為同一種語言的不同翻譯設置翻譯表,應用再根據用戶系統語言自動檢索翻譯表實現的。
首先普及一些基本概念給新人看。
NSBundle
在iOS應用中,bundle的概念非常重要,可以理解為一些文件的集合,bundle中可以嵌套bundle,外在 形式是.bundle格式的文件,同時編譯生成的app包,也是bundle。
為此,蘋果的工程師們留下了NSBundle這個類,用于操作bundle內的文件。而NSBundle類中的一些特定方法,則是給一些特定的文件實用的。
例如infoDictionary
用于讀取bundle中的info.plist文件。
@property (nullable, readonly, copy) NSDictionary<NSString *, id> *infoDictionary;
當然還有我們今天要講的本地化方法
/* Method for retrieving localized strings. */
- (NSString *)localizedStringForKey:(NSString *)key value:(nullable NSString *)value table:(nullable NSString *)tableName NS_FORMAT_ARGUMENT(1);
這個方法就是用來讀去bundle中本地化字段的方法。而在日常使用中,我們用的更多的是兩個簡化的宏:
NSLocalizedString(<#key#>, <#comment#>)
NSLocalizedStringFromTable(<#key#>, <#tbl#>, <#comment#>)
宏定義
#define NSLocalizedString(key, comment) \
[[NSBundle mainBundle] localizedStringForKey:(key) value:@"" table:nil]
#define NSLocalizedStringFromTable(key, tbl, comment) \
[[NSBundle mainBundle] localizedStringForKey:(key) value:@"" table:(tbl)]
#define NSLocalizedStringFromTableInBundle(key, tbl, bundle, comment) \
[bundle localizedStringForKey:(key) value:@"" table:(tbl)]
#define NSLocalizedStringWithDefaultValue(key, tbl, bundle, val, comment) \
[bundle localizedStringForKey:(key) value:(val) table:(tbl)]
key
參數必填,comment
作為注釋參數,是不影響返回值的,可以傳nil。
默認本地化文件
新工程中是不包含本地化文件的,如果要給應用添加本地化,首先需要添加Localizable.strings
文件。
Localizable.strings
文件就是本地化文件中的默認文件,名字不要打錯哦,當你使用NSLocalizedString(<#key#>, <#comment#>)
宏時,不用輸入table名稱,便是默認使用Localizable.strings
文件作為翻譯表。
如果你還有其他的翻譯表文件,例如other.strings,你可以這樣使用
NSLocalizedStringFromTable(@"你好", @"other", nil)
當然現在并不會將你好翻譯成其他語言,下一步,你需要設置你的翻譯表。
Localizable.strings格式
strings文件的格式非常簡單,但如果格式有錯,編譯器會報錯,并且不會提醒你到底哪里錯了,所以務必要仔細。如下
"你好" = "你好";
- 每一行一句,等號前面是key,等號后面是value,引號前不加
@
,分號結尾。 - 當添加多種語言后,同一個文件將會有不同語言的副本,存在工程目錄下的不同本地化文件夾中,但在xcode中還是以同一個文件顯示,但可以下拉切換語言進行編輯。
添加本地化語言的方法如下,先選中strings
文件,然后又邊點擊Localize
按鈕,然后選項中會有Base和English兩個選項,確認后,這里會出現多選框,選取哪種語言,便會自動生成對應的副本。
添加其他語言
如圖選擇Project的Info標簽,設置Localization選項
實戰
這里我們添加了簡體中文和日本本地化,對應的Localizable.strings文件多了兩個副本。
各個文件中的內容如下
//日語Localizable.strings(Japanese)文件
"你好" = "こんにちは";
//英語Localizable.strings(English)文件
"你好" = "hello";
//簡體中文Localizable.strings(Simplified)文件
"你好" = "你好";
這樣一來,當我們在代碼中使用"你好"這個key時,系統便會自動根據我們的系統語言,進行本地化替換,當系統語言并非我們本地化支持的語言時,例如我們并未加入韓語,本地化接口便會把key的默認語言的本地化內容返回,或者根據設備的第二語言進行返回。當使用的key并不存在時,則會把key作為value返回。
開源工具
這里給大家分享一個我寫的開源項目,可以自動給.m和.mm文件,生成對應的翻譯表。
例如代碼中使用本地化方法
NSString* a = NSLocalizedString(@"這是一個測試", nil);
NSString* b = NSLocalizedString(@"第一條是普通本地化, 翻譯寫入Localizable.strings文件", nil);
NSString* c = NSLocalizedString(@"第二條是帶注釋的語句", @"這里是這條本地化語句的注釋");
NSString* d = NSLocalizedStringFromTable(@"第三條是帶表名的本地化語句,寫在 XXX(表名).strings文件里", @"OtherFile",nil);
NSString* e = NSLocalizedStringFromTable( @"最后一條測試書寫規范,空格,特殊符號(\"{@#$)等等" , @"OtherFile" , nil);
只要將文件拖入SimpleLocalizedTool工具,便會自動生成對應的本地化文件。
上面的例子中,有使用默認的string文件語句,也有使用OtherFile
這個文件名的語句,所以會生成兩個文件,內容如下,直接拷貝到工程中吧,是不是很好用呀。
//Localizable.strings
"這是一個測試" = "這是一個測試";
"第一條是普通本地化, 翻譯寫入Localizable.strings文件" = "第一條是普通本地化, 翻譯寫入Localizable.strings文件";
"第二條是帶注釋的語句" = "第二條是帶注釋的語句";
//OtherFile.strings
"第三條是帶表名的本地化語句,寫在 XXX(表名).strings文件里" = "第三條是帶表名的本地化語句,寫在 XXX(表名).strings文件里";
"最后一條測試書寫規范,空格,特殊符號(\"{@#$)等等" = "最后一條測試書寫規范,空格,特殊符號(\"{@#$)等等";
進階教程
請訪問進階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