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在結束了一天的學習或幾天的學習后,會用什么樣的方法進行復習總結或復盤呢?
大多數人都是自己進行復習。例如用一些工具整理一下自己的筆記和學習的過程,如幕布、思維導圖,來加深理解,有些人也會在后面在部門進行轉訓。那今天給大家介紹一個好工具----ORID。在學習中,如果用2人以上或小組的形式,采用ORID的方式來進行復盤,效果會非常好。
那大家要問了,什么是ORID呢?
ORID即焦點討論法(Focused Conversation Method),是一種通過催化師(主持人、引導講師)引導來開展的結構化匯談(會議、交談)形式。像世界咖啡、頭腦風暴一樣,都是行動學習中常用的促動技術。
焦點討論法,從客觀事實開始,從感覺引導到思考,最后做出決定,是自然的思考過程。無論是在工作、生活中,運用都非常廣泛。它是一種高度結構化的提問架構,分別從ORID四個層次展開。
O(Objective):客觀性問題,是已經發生了的事實、信息、數據。以及看到、聽到、摸到、嘗到、聞到的外在訊息。比如你看到的大樹,聽到的聲音,上課的內容,等等。
R(Reflective):反應性問題,對客觀資料做成的立刻反應和內在的回應。如:感受、心情、情緒、回憶或聯想。比如我們看到一片楓葉,我們的感受是葉子很紅,很美,等等。
I(Interpretive):詮釋性問題,就是引發大家思考的問題。這些問題,注重討論焦點主題的重要性和價值,例如:某件事的意義、價值? 做這件事的目的?等。
D(Decisional):決定性問題,是為了促進目的達成,我們的行動。包括行動、方法,我們的決心、決定,對某件事情新的了解、新的問題,行為的轉變等。
舉例:你昨天晚上下班,往回走,走著走著,遇到一條狗。這是什么?這是客觀事實。
那你當時會有什么感覺呢?嚇一跳,害怕,會不會咬我?
這個時候你的身體是僵的,你這個時候就會想:是走過去呢還是倒回去?人在遇到危險時,會有兩個本能反應,打或者逃。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逃。
你掂量了一下,估計打不過,于是就灰溜溜的決定倒回去繞路走。于是你就倒了回去
這個例子就說明了ORID的四個層次。
焦點表述法(ORID)可以用于很多的場合,例如每天的反思回顧,課堂提問學員引導,一場培訓的回顧,一個方案的評估,甚至用于面試應試人員,討論工作標準、職場上級與下級的溝通,以及日常的寫作都可以應用。
有一本書《The Art of Focused : Conversation 100 Ways to Access Group Wisdom in the Workplace》,藝術聚焦:對話在世界獲得集體智慧的100種方法,詳細講述了這種方法在100種場景的應用。
下面我們來看看第一個應用:
DISC遇上ORID ,自我學習事半功倍
我接觸ORID緣于一次TTT的學習。當天晚上行動學習催化師崔高峰老師把我們小組的人員召集到一起,進行了當天課程的復盤,用的就是ORID的技術,對我的觸動非常深:
1、 從課堂回來快十點,我們復盤一直到近一點鐘,將近三個小時,相當于半天的課程,我們都非常投入,沒有覺得累;
2、 晚上大部分人都說收獲非常大,甚至超過了白天一天的課程上老師內容的收獲;
3、 新知結合舊知,經驗碰撞、思想交流,有許多的火花出現。
下面就用當天復盤再現一下ORID的四個步驟
事前:首先簡單解釋什么是ORID,請大家用十分鐘時間回顧一下筆記內容,然后四步走:
一:今天學習哪些理念、案例、方法?在小組內進行依次分享,每人每次只分享一個內容名稱,依次進行,直到小組內所有的觀點全部分享完畢。
二、你感受最深2-3個點是什么?還是小組依次發言
三、哪些地方對你有啟發,從中悟到了什么?
四、你打算在工作中如何應用?
這四個步驟可以用四個字形容:
那在討論的過程中,如何使用DISC的特質呢?
我們知道,DISC根據人的行為傾向性把人分為四種特質,DISC
第一步:知
發揮S的特質:S是以步驟為主,非常穩定的,也是四個特質中唯一非情緒化的。所以在第一步時我們要用S,說事實,說客觀,不帶情緒,不帶修飾。
第二步:感
I特質情感豐富、追求互動、愛說、愛講故事、喜歡有趣的事情,對于感受會特別深刻。在第二步的時候調用I的特質,表達自己的感受。
第三步:悟
I特質善分析,重思考。在理解反思方面,調用C的特質,能更好的進行對學習內容的鏈接和深層次的思考,用新知激活舊知,有更多的發現和思想的碰撞交流。
第四步:行
D特質的人主動、關注事情、目標堅定、速度很快。在思考之后,會有下一步的行動計劃和方案,用我們的D的特質,明確目標,然后直接行動!
在ORID過程中,要運用我們的DISC的行質,那討論中,成員中也會有不同特質,對DISC中四種特質的人的關注點在哪里呢?
這四個步驟分步進行的時候,對于高D的人,就不耐煩,會直接打斷說:我能一次說完嗎?我覺得這樣好不習慣,我覺得太浪費時間。那對于高D的人不要打壓,要進行引導。如果在這個分享團隊中,D特質的人比較高,我們可以使用第二種ROID的方式,分為兩步完成,O是一步,IRD是第二步。
I會滔滔不絕,而且說第一步的時候很可能就會跳到第二步,別人說的時候喜歡插嘴。所以要適時的進行把控,不讓I太跳脫。
S特質的人,注重關系,為他人設想,所以有可能更多的附合別人。討論的時候可以從S開始,讓S先說,表達出自己的見解和想法。
C善分析,重思考。會有很多問題提出來。對于C,要多做一些內容的補充,給C更多的信息。
下面我們來看看第二個應用:
DISC遇上ORID ,學員學習行之有效
在培訓中,企業越來越重視培訓效果的轉化。那么作為培訓師,在培訓后的效果轉化層面大家是怎么做的呢?
有人用圣誕樹模型,有人用531法則,有人落地建群,作業分享,部門轉訓等等。那現在做為HR、內訓師或者是培訓師,我們又多了一種方法,我們可以通過ORID方法實現培訓效果轉化。
Objective:回顧內容
第一步,請學員在十分鐘內單獨回顧,盡量多地寫出內容名稱;
第二步,在小組內進行分享,每人每次只分享一個內容名稱,依次進行,直到小組內所有的觀點全部分享完畢,小組選出最重要的三個內容名稱,交到培訓師手中;
第三步,培訓師依次展示和張貼想法,并消除疑義。
Reflective:聚焦關鍵
培訓師引導學員對內容進行歸類,通過“哪些內容令我印象深刻”的提問,使用聚焦評分法,對信息進行重要性評價,(1-10分)聚焦出對自己真正重要的部分。
Interpretive:賦予動機
可通過對聚焦的內容進行經歷聯想和意義提煉,即“這個內容對我有什么意義”“之前哪些經歷與它相關”,用新知激活舊知。
Decisional:迅速行動
用SMART法則制定行動方案——“我將如何學以致用”,有目標、有計劃、有時間、有步驟,就更加容易進行后續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