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研究生時,為了賺學費和生活費,我在暑假空閑之余便在輔導班兼職。第一期的課程結束后有一周的假期,我跟輔導班的老師確定了第二期的上課時間后,便回了五百里之外的老家。
結果才在家呆了兩天,班主任周老師便緊急通知我兩天后要回去上課。看到這個消息,我還以為是發錯了,畢竟還沒到約定上課的時間。但緊接著,周老師又發給我一大段語音,解釋道是有一個新生的家長要求提前上課。
我坐了整整一夜的車回家,才在家呆了兩天,自然不愿意提前回學校,便想請周老師跟家長協調一下時間,看能不能推遲幾天。結果,周老師向我大倒苦水,抱怨說家長難纏,已經周旋很久但時間還是無法協調,讓我幫幫忙,并體諒一下她的工作。
我大學畢業后曾在輔導機構工作過,明白身為班主任的不易,心軟之下就答應了。
當時朋友說我太“善良”,我笑笑沒放在心上。
兩周后的下午,周老師突然打電話給我,說給我安排了一個學生,明天下午要上課,讓我準備一下教案。當時我下午沒課,已經提前計劃好要參加一個我喜歡的作家的新書分享會。當時周老師勸我,說這個孩子基礎還不錯,輔導起來會比較省心,而且是輔導班的“老學員”,我們可不能讓人家失望,讓我幫幫忙,于是,我就又答應了。
但我沒料到,自己的這兩次“幫忙”卻讓周老師以為我很“好欺負”。后來又有兩三次,她便不再跟我商量上課和調課的時間,每次都是直接通知我,好像篤定我會答應似的。一次又一次后,我忍不住和朋友抱怨,說輔導班的老師不尊重我,說好的上課時間說變就變,也不和我商量。
我朋友聽了事情的原委,頓了頓,看著我說:“其實你一開始就不應該沒有底線地答應她,你這樣做自己覺得是善良,是幫別人的忙,但你一味的妥協只會讓他們覺得你比較好說話,好欺負,柿子都挑軟的捏,慢慢地,你的想法和意見對他們來說就不那么重要了。”
看著我一臉若有所思的樣子,朋友接著說:“人可以善良,但要有自己做事的原則和底線,不要別人說什么就是什么,更不要輕易地被別人牽著走,一味地替別人著想,要適當地思考一下這樣做給你帶來的影響是什么。”
我看著窗外,順著朋友的思路總結道:“看來人有時候真的不能太善良,否則會被別人當成理所當然。”
朋友笑著點了點頭,并向我分享她實習期間的經歷。當時朋友在北京的一家報社實習,中午休息時間比較短,大家都是輪流值班到附近的餐廳統一訂盒飯。當時她是實習生,覺得自己要主動多做些事情,便積極地替報社的前輩們訂盒飯,并一一詢問每個人的口味。有一次,她生病請了假,自然也沒法幫大家訂盒飯。沒想到,第二天,朋友在茶水間便聽到有同事抱怨,說一個名牌大學畢業的實習生居然連訂盒飯這個小小的事情都做不好,害的大家昨天到了飯點卻沒有飯吃……
“我當時心里真是委屈死了,本來訂盒飯就不是我的分內之事,我做了那么多天他們非但不感激,反而因為我一天的失職而責怪我。”朋友當時氣得在洗手間流眼淚,“我當時就想啊,人真的不能太善良,‘人善被人欺’,這句話說得一點兒也沒錯。”
后來,當周老師再次跟我說臨時要調課時,被我委婉拒絕了。電話這端的我能聽出她有一瞬間的停頓,也許是沒想到一向“善良”“好說話”的我居然會拒絕吧?兩三次類似的情況出現后,慢慢地,等再有新生需要排課時,周老師便會提前發來兩三個時間段,跟我協商后選定一個合適的上課時間。
“善良”本是一個褒義詞,是人所特有的一種美好品質,但“善良”并不等同于“好欺負”、“沒有主見”,我們堅守善良,更要堅守自己做事的底線和原則,不要讓“善良”成為你的軟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