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先看下面這個公式:
擁有更多資源=取得更好結果
有沒有很熟悉。很多人都有這樣的執念,認為只有自己擁有更多資源,才能夠取得更好的結果。
學生備戰考試時,希望能夠得到更多的復習資料,因為這樣他們會覺得可以取得一個不錯的成績。營銷部門分配指標時,希望能夠得到更多的資源傾斜,因為這樣他們會覺得可以更大幾率的完成銷售指標。職場人士技能提升時,希望能夠獲得更多的電子資料,因為這樣他們會覺得擁有的越多,就表明自己學的越多。
但其實這個公式更多的是讓人們更多的向外索取,將重點放在了外部資源上,看重的是外部更加豐富的資源。當然外部的資源對于人們的成功是一項必不可少的條件。但是如果我們僅僅是看重外部資料,或者將絕大部分精力都投放在外部資源的獲取上,認為這樣就可以讓我們取得好成就,獲得更多提升,這種想法其實就有失偏頗了。
我們再來看看下面一個公式:
更好利用資源=取得更好結果
這個公式表明了,資源是好東西,但是重點并不僅僅是在擁有資源,而是在于利用資源。而且要好好的利用資源。這個公式將“向外”索取便成為了“向內”延展。讓我們以全新的視角來認識和了解這個世界的本質規律。當我們向內看時,會發現其實空間更為廣闊。
這個觀念來自于美國作家斯科特索南沙因的最新力作《延展:釋放有限資源的無限潛能》。他在書中援引了十多年來在資源利用方面的研究,教你如何做到延展,即精打細算,物盡其用。并分享了一種強大的思維方式和一套技巧,幫助大家利用自己擁有的資源,獲得成功的事業和滿意的生活。
下面給大家介紹書中的三個“延展”的方法。
尋找“睡美人計劃”
《延展》page262
要找到你自己的睡美人,首先,你可以問自己幾個問題:你的周圍有哪些個人資源(技能、知識、關系等)和組織機構資源(產品、慣例、設備等)被擱置多年?如果能請局外人幫你分析一下自己所處的局面,那就更好了。然后,你可以列出沉睡資源在哪些可能的方面能幫你實現目標。最后,至少寫出一項可以立即采取的喚醒沉睡資源的行動。
首先,我們要發現哪些隱藏在我們身邊的資源。它們可能是我們很久都沒有使用過的技能、知識,或者是某種外部資源,比如產品、設備等。也就是說,我們并不需要將眼光放到更加長遠的范圍中,而是要把眼光視角收回來,看看就在我們身邊有哪些“睡美人”沒有被我們喚醒。
去年我書寫了自己第一本書籍,內容是講解的提升個人事務效率的書。為了讓文字更加容易理解,我設想要在書中插入一些手繪,這樣方便讀者更好的吸收書中的知識和方法。我首先想到的是請一位手繪師來幫忙。但是自己并不認識手繪師,身邊也沒有這樣的朋友可以推薦。
于是我啟動了我的“睡美人計劃”,發現自己其實就是哪個沉睡著的“睡美人”。從小我就喜歡畫畫,前段時間還在網上自學了POP手繪課程。我想著其實自己就可以給自己的書籍來手繪插圖。差不多花費了1個多月的時間,我完成了100多副手繪插圖。而且畫出來的手繪肯定比手繪師的更加切近書籍的內容。同時也讓我自己對于這本書有了更深入的解讀。
資源細化的“化整為零”
《延展》page282
為了幫助我們學會分解資源,他提出了一個非常實用有效的辦法。面對手中的資源,我們需要問自己兩個問題:(1)這個資源還可以再細分嗎?(2)細分的部分分別有什么用途?關鍵在于,要把資源分解成小的不能再小的部分,這樣我們才能找到許多隱藏用途。
記得小時候,爸爸常常會利用一些廢舊物來重新制作一些實用的小東西。正是使用“化整為零”的方法。比如利用廢舊的掛歷紙來做書本的封面殼,這就是將掛歷這個資源進行了細分。分為了兩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掛歷的日歷作用,它可以讓我們知道日期和出門是否兇吉。第二個部分是掛歷的紙張作用。當掛歷本身的日歷作用發揮完畢后,就可以將掛歷的紙張功能另作他用。這時候就是手工活綻放的時候了,書本被掛歷紙包裹起來。一方面可以讓書本很干凈,很耐用;另一方面也可以讓書本擁有獨特性,以免同學之間彼此拿錯。
還有喝完的易拉罐,在喝完之后,爸爸會利用剪刀將易拉罐制作成為一個煙灰缸。這也是使用了“化整為零”的技巧。將物品的功能進行了“延展”,而不需要向外尋找更多的資源。這里就可以節省一筆購置煙灰缸的費用。而且還可以發揮動手能力,從小就被家庭的創新能力熏陶著。長大后,就會更加習慣于發揮大腦的創新功能。看,這不僅僅是“延展”出來了一個煙灰缸而已,而是“延展”出來了對于生活的創新,對于生活的熱愛,對于生活的美好。
不做計劃的“回顧性計劃”
《延展》page277
嘗試不做計劃就開始一個項目、達成一個目標、來一次旅行或離開家一天。記錄下你每天的行為,但要在一天即將結束時再記錄。就這樣不間斷地記錄,直到你完成了自己的項目、目標、旅行或過完了那一天。最后,你的日記就是一張記錄了你所有行動的一覽表,也就是“回顧性計劃”。
其實所有的“延展”到最根本都是需要我們的行動力。只有開始行動,才有可能向內進行延展,找到延展的價值。很多人都習慣于先做好計劃,然后按照計劃開始一步步的實施。不過這里有一個“回顧性計劃”。當我們在做很多陌生事物或者第一次執行任務時,我們需要的不是計劃,而是執行。將我們執行的全過程記錄下來,這就是第一次的或者是初始模板的計劃。然后再更具自己的實際情況,不斷的晚上這個計劃。
去年是我第一次寫書,從來也沒有寫過書。完全不知道應該如何進行計劃。只有硬著頭皮上,拿起筆來寫,就是成功的第一步。果然經過一周的實踐,我發現了應該如何制定自己寫書的計劃。
由于白天需要工作,只有工作之余空閑的時候才可能寫書,晚上是一個比較完整的不被打擾的時間段。但是由于每天晚上回到家都會很累,自己其實很不情愿打開電腦進行書寫。于是我就使用手機的電子筆記本的功能,來書寫自己的第一本書。規定自己每天至少完成50字,就算完成任務。這樣也是讓自己行動起來的最小省力方式。
記得有一次,站在商場里,我打開手機的電子筆記本,開始書寫。一不小心就站了一個多小時,完成了3000字的書寫。真是驚呆了自己。
有限資源釋放無限潛能
真的不要給自己設限。
每次我們失敗的時候,都會對自己說,是因為自己沒有充足的資源。其實每個人的資源都是充足的,請相信這一點。只要心中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充分挖掘身邊已有的資源,就可以釋放出來無限的可能性。請我們一起來”延展“自己的人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