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者》,這是一部很老的韓國影片,講述一個女孩被爸爸騙去一場旅行,結果目的地卻是孤兒院,女孩在這里反抗、孤寂、等待,多次被欺騙,最后接受嶄新的生活。所以這個影片的另一個名字就叫《嶄新的生活》,如果要我給它取個名字,多想說:爸爸,你都不知道。
旅行者
一場旅行
都說,女兒是父親上輩子的情人,如果真的是,我多想說,爸爸,你都不知道,我如此愛著你。
影片的開始,一直是“默默”的展現著爸爸帶著女兒旅行的場景,帶她坐車,給他穿新衣服,買新鞋子,還挑選蛋糕。爸爸為她洗腳了,她抱住爸爸。爸爸告訴她,要笑迎他人,她問爸爸是要走嗎,爸爸說,他和她一起進去。爸爸一直沒有現出他的樣子,直到他離開的那一刻,影片才現出他的模樣。
他沒有再回來……
你為什么來孤兒院
珍熙,這個小姑娘,來到孤兒院一直等著爸爸來找她,她拒絕換其他的衣服,她拒絕吃飯,不和伙伴們一起,不愛說話,一直渴望著爸爸能回來找她。
她爬上孤兒院的高墻,想要逃出去,修女們打開門讓她走,但是她徘徊猶豫,是啊,她又能走到哪里去呢。
一次體檢,護士為她抽血,她說要在抽前告訴她,但是護士沒有,她質問為什么答應了的卻不告訴她。
醫生問她為什么來孤兒院,她說都是因為安全別針,她想抱她繼母的嬰兒,嬰兒的腿被別針滑到了流血,卻被繼母以及爸爸都誤以為是要傷害嬰兒。她以為是這枚別針她才被爸爸拋棄到孤兒院。
醫生問:難道你認為是這枚別針嗎?
(是啊,怎么會是一枚別針,爸爸知道她是一個善良的孩子的,是愛她的啊)
醫生說,爸爸是想讓她有個更好的生活。
都是騙人的
她和孤兒院的淑喜成為了好朋友,淑喜告訴她不要傻了,就把這孤兒院當做自己的家,淑喜為了有人收養自己,總是說自己只有11歲。而她說她哪里也不去。他們都是會被領養的。他們照顧著一只受傷的小鳥卻還是死去了,埋葬了它。
孤兒院有個腳拐的大姐姐,十七歲的藝新,為了能經常見到自己暗戀的男生,她拒絕被人收養。在表白之后她收到了拒絕,她出走了一天回來卻消沉想死。后來被救活之后跟大家道歉,終是隨收養人去做女傭。
一次來了一對美國領養人,淑喜很期待去,告訴珍熙,如果他們可以帶她們一起去,問珍熙愿意去嗎。她們拉鉤一起去。但是淑喜卻沒有兌現,說著抱歉走了。在淑喜被領養要走的時候,珍熙為她唱了送別歌。
她刨出來埋葬的小鳥,丟掉。
淑喜走后,孩子們又翻出來她們經常玩的算命卡片,珍熙丟在地上,說“都是騙人的”。
埋葬自己
珍熙請求院長找尋自己的父親,但是卻得到了她爸爸住的房子已經換成了別人。她不希望自己被人領養,而現在爸爸也再也找不到了。她為自己挖了一個坑,在別人都去做禮拜的時候,她偷偷將自己埋在坑里,當她將泥土蓋在她頭上想要死去的時候,她被憋著吐出來,看到圣母的雕像。
細膩的場景刻畫---無聲的場景
這是一部刻畫場景和人物的情感非常細膩的一個電影。每個人的感情的展現很多處都是通過“無聲”的場景。
場景一:打開了孤兒院大門,珍熙卻遲疑走出去
珍熙想要逃出去,爬了孤兒院的高墻,大媽(就是負責照顧孩子的人)跟她說這樣會傷著自己,為她打開了孤兒院的大門,告訴她“走吧”,她爬下來,遲疑的走出了但是又停下來了。
看到這個場景,其中的無奈、害怕、遲疑猶豫都在這無聲的畫面中。她想要逃出去找自己的爸爸,但是她又去哪里呢,她反抗自己成為“孤兒”的現實又不得不去面對這樣的結局。藝新向大家道歉的時候大家都笑了
藝新在被暗戀的男孩拒絕之后,想要死去,大家送她醫院回來后,她向大家道歉,道歉主給她的珍貴的生命,在她向大家道歉的時候,孩子們忍不住的想笑,而她也被逗笑了。生活的艱辛和不如意,都在這笑聲中吧,一抹而過~藝新走了大媽的眼淚
藝新被她的領養人帶走了,珍熙跑過來告訴大媽,大媽只是狠狠的敲打著曬著的被子,浸出眼淚來。大媽曾經勸藝新,有人不嫌棄她腳瘸,當女傭已經很好了,但是藝新壞想著暗戀的男生,現在不得不面對這殘酷的現實。淑喜走的時候的眼神
珍熙最好的朋友,淑喜要被美國人領養了,她說要珍熙一起去美國的,但是她沒有做到。淑喜向珍熙道歉。珍熙在走到時候為她唱送別歌。
那些情緒流出來的“眼淚”
這是一部非常情感豐富的電影。無論是對于珍熙的反抗情緒的描述,對于她被很多次欺騙后的反應,對于被他人的關注,都非常“細致”和“得當”。
*你都不知道
我真的好愛你
時光一去永不會
總有一天你會后悔
當你悲傷時
或是寂寞時
呼喊我的名字
我就會出現
消除你的悲傷
用我的眼睛
剛流出的熱淚
替你洗去悲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