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老師第97講 [ 情緒]一切的發(fā)生都是來成就你的
本講要點:
1.一切的發(fā)生都是來成就你的,永遠要感恩每一個發(fā)生。
2.情緒轉(zhuǎn)換的過程,通常是事情發(fā)生難受---受不了---線下的情緒------然后是寬恕 接納 ---壓線的情緒---- 然后對于事情不再自動反應---去反思和總結(jié)-----如菩薩畏因一樣,知道苦難讓人成長----從因、從自身找原因----? 慢慢走到線上-----做到享受人生、感謝每一個發(fā)生——慚愧、慈悲—— 一份很高的能量 體驗生活中發(fā) 生的一切,留下生活的智慧。
3.總之,明白自己是一切的根源,永遠活在線上的情緒,不斷的去察覺自己。不斷從線下走到線上,并且用線上的情緒應對發(fā)生的一切。
附錄原文:
最近這個系列,我們講述的主題是“情緒”,情緒是精力的組成部分。
而時間管理的基礎是精力管理,只有我們自己維持在高能量、正向情緒的時候,我們的效率才會更高。
今天我們來分享一個非常重要的理念,叫做:一切的發(fā)生,都是來成就你的,永遠要感恩每一個發(fā)生。
我們在前幾講中講到了:自己是一切的根源。
當我們能夠回到這樣的一個心態(tài)的時候,我們就能從自己的角度,開始去活在光、愛、喜悅這樣的線上能量或者情緒當中。
當對方是處在線下的時候,我們永遠在線上。
我們永遠在線上玩游戲,對方也會過來,從而讓我們的強連接——父母、夫妻、兄弟、事業(yè)的伙伴,也活在這樣一個陽光燦爛的美好世界中。
當然要讓自己永遠活在線上是不可能的。
剛開始可能我們很多時候是在線下,然后當我們有覺察,慢慢地調(diào)整這個比例,先努力做到一半一半,然后再到7:3,最后做到絕大多數(shù)時候是在線上的情緒或能量當中。
其實這就是一個“受”的過程。
剛開始發(fā)生一件事情,如果你的信念系統(tǒng),對它的認知和判斷得到了自動化的反應是抗拒的話,你會非常難受,難受到一定程度就叫“受不了”。
你經(jīng)常受不了之后就會拍桌子、爭吵。
這樣就活在了線下。
但是如果你能夠有意識地向上走,你慢慢會回到壓線的那個位置,會寬恕、接受、接納,這時事情就有一個轉(zhuǎn)向,轉(zhuǎn)向線上的位置。
其實光是接受,還遠遠不夠。
我們要從每一件事情的發(fā)生,去總結(jié)它、反思它,讓自己擁有解決類似問題再發(fā)生時的智慧。
因為時間會過去,所有的事情會過去,唯一不能過去的,是你對這件事情的反應。
眾生畏果,菩薩畏因。
一件事情發(fā)展得不好,我們就很難受,我們很不喜歡這些事情是不好的結(jié)果。
這是凡人。
而菩薩畏因,則是菩薩會從一件事情的出發(fā)點沒有做對,就感到羞愧。
所以,我們建議大家從畏果變成畏因。
我們接納所有事情的發(fā)生,從這個發(fā)生里面,去成長,去總結(jié)智慧。
每一個人都希望擁有智慧,可是,上帝卻給了我們很多的困難。
有人講苦就是人生,就是因為每個困難能讓我們成長。
所以我想告訴你,你要享受每一個發(fā)生,不僅僅是接納,接納還不夠,你的情緒還沒有到線上,當你享受了,你就開始往上走了。
但我覺得這還不是一個更積極更主動的方式。
如果你選擇向上走的話,那你要去感謝每一個發(fā)生。
你說我接受都難了,還讓我談感謝?
其實感謝每一個發(fā)生還不夠,你還應該非常慚愧,慚愧為什么會發(fā)生呢?就是菩薩畏因。
為什么會發(fā)生這件事情?
你要從自己的角度,自己是一切的根源的思維出發(fā)。
啊,原來我每天都想讓自己活得更好,原來我天天都在談愛別人,我每天都在談要讓別人怎樣怎樣,其實我自己都做不到,慚愧啊。
我經(jīng)常就是這樣的一種心態(tài)。
我經(jīng)常給很多同學、很多朋友做分享---要如何去管理自己,如果去管理自己的情緒,可是有時候我都做不到。
所以,當這件事情發(fā)生的時候,我就會想:“慚愧、慚愧......”
其實慚愧是非常非常高的一份能量。
如果你還想獲得更高的能量或情緒,可以做什么?
那就是這輩子擁有一顆慈悲的心。
慈,就是能夠讓更多人更快樂,悲,就是能夠體會到別人的苦,能夠讓他人變得更快樂,從苦到樂的一個過程。
我們今天講:一切的發(fā)生都是最好的安排,都是來成就我們的。
我們要從每一個發(fā)生中反思,并提取智慧。
所以也許你今天遇到一件事情很難受,但是透過有意識的訓練,你會接受。
但接受了還遠遠不夠,你還要做到去享受、感謝,甚至慚愧---這件事為什么會發(fā)生?能做到“慚愧”的程度,你就成長了。
如果你能夠從“我是一切的根源出發(fā)”,我相信,你的人生會擁有更多的可能性。
時間會過去,好的會過去,不好的也會過去,我們?nèi)松罱K留下來的就是生活的智慧。
我誠摯地邀請你能夠在我的聲音節(jié)目下留下自己的評論,來這里分享你自己,我們互相支持,互相幫助,互相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