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喜交替,沒有終點…”
“有一天,我們會發現:圍墻坍塌,原來外面還有別的世界,命運還有別的可能。我們接受教導,接受知識,接受正確與錯誤、真實與虛構的界限,而橘子,從來不是唯一的水果?!?/p>
對于書,我不排斥標題黨,如果標題足夠打動人,足夠精彩就好?!堕僮硬皇俏ㄒ坏乃芬谎劬蛽糁辛宋?,我喜歡這個標題,也想早點閱讀內容。我愛她的外表,也渴望了解她的內里。
《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可以看作是作者珍妮特·溫特森的自傳式作品。作者從小被康斯坦斯和約翰·威廉·溫特森夫婦收養,他們生活在蘭開夏郡的阿克林頓。養母夫婦是虔誠的教徒,溫特森在教會中長大,6歲時就已經在養母的指點下傳福音、寫作布道詞。溫特森家里只有6本書,其中一本馬洛禮的《亞瑟王之死》激發了她對書本和寫作的渴求。16歲,珍妮特·溫特森愛上了一個女孩,養父母非常憤怒,讓她在家和女孩之間做出選擇,在憤怒和仇恨的作用下,溫特森離家出走,之后為了維持自己的生活和學業,不得不在殯儀館、精神病院等地方留宿打工,最困難的時候甚至只能睡汽車的后備箱。(以上信息源自百度百科)
這本書中的內容和作者的經歷何其相似,也許,真正的作家,寫來寫出,寫的都是自己獨一無二的經歷,以及生于斯長于斯的那片土地。那是滋養其創作的沃土,也是為其提供靈感的源泉。
起初看到書名,還以為是愛情小說,讀了以后才發現是一部成長小說。溫柔的筆觸,卻充滿著因偏見而生發的冷酷;有趣的經歷,卻不得不面臨因信仰而決絕的分裂。一切如此美好,卻偏偏讓人心疼。
看到這本小說的名字,也許好多人會想到愛情。那個她,那個他,一起走過的旅程。愛到深處,誰不期望地久天長。年年月月,終究敵不過那些瑣碎的日常,于是不得不分道揚鑣。也許你會每每回首,未嘗不惋惜萬分。但總會有一個深夜,輾轉反側,難以成眠,腦子里又會不經意地想起……漫漫長夜,也許會胡思亂想,也許瞬間便就釋懷了: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你也不是唯一的答案~
我們或許沒有珍妮特曲折的出廠設定,但我們一定有過成長,經歷過或好或壞的過往。
生活,悲喜交替,沒有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