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關于朱清時先生“用身體觀察真氣和氣脈”的演講討論頗多。有感概于朱院士學識淵博涉獵廣泛的,有鞭笞批駁義憤其宣傳偽科學的,有圍觀起哄吃瓜捧場的……無論何種心態和觀點,討論引起了社會關注,形成了滔滔輿論,自然啟發了大家的思考。
非專業人士判斷不出朱先生觀點的對錯,專業人士恐怕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令人頗感意外的是,作為泱泱中華國之瑰寶的中醫,在被世界各國廣泛接受且有越來越多的洋粉絲加入醫者隊伍的當下,竟還有一些國人質疑責問。頗有“墻內開花墻外香”、“墻外香飄墻內嫌”的“圍城”意味,令人唏噓。
中醫重系統明辯證,把人看成自然的一個分系統,講究順應規律、自然得體,在體系調理中實現疾病治療。所以中醫可以見微知著,防于未然、治于未病。現在看來,中醫的治未病就如同父母長輩呵護,兒孫習以為常,反不待見。
此中之道,扁鵲說的明白。扁鵲兄弟三人皆精于醫術,但盛名一時的扁鵲卻認為默默無聞的長兄和小有名氣的中兄均比自己厲害。他認為長兄治病,是治于病情發作之前,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鏟除病因,所以盛名不顯;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一般人以為他只能治輕微的小病,他的名氣只及本鄉里;而他自己是治病于病情危重之時,一般人都看到他開顱接骨,起死回生,所以認為他醫術高明,聲名在外。
反觀西醫,貼著洋標簽,logo高大上,一些大手術就如同扁鵲的醫術,彰顯了立竿見影的效果,所以被追捧。
關于中西醫的比較,號主之前寫過一段文字:中醫以東方哲學為基,西醫以西方邏輯為基,兩者差異尤如中西餐中西書畫之差異;中醫可以一個人就是一所醫院,西醫可以一個人成就一所醫院;中醫可治未病,有癥甚至無癥就可入手,西醫可造器官,大可換臟器小可焊神經;中醫可以教您延年益壽,西醫能夠令您絕處逢生;中醫不好傳承,西醫易于培養;中醫面臨環境變化天人改變與時俱進難,西醫對付病毒變異抗藥升級見招拆招難;兩者各有千秋,實乃登頂之不同途徑也。
學友止水就此話題闡述了觀點:中醫望聞問切的診斷方式是一種不容置疑的科學方法,視整個生命軀體為有機整體,從精氣神的大循環靶向治療,有別于西醫頭痛醫頭、腳疼醫腳的局部療診方式,但無論中醫或西醫,都是人類通過漫長的實踐,歷經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而后推導為具有普適性的生命科學理論。
據傳維新先輩梁啟超先生,在西醫剛剛進入中國開始為國人接受之機,到西醫院就診,被誤摘了健康的左腎,直接危及生命,三年后去世。在重大醫療事故面前,他選擇了最大程度的寬容和克制,既沒有登報,也沒有問罪醫院。因為他知道,以自己的知名度和影響力,足以讓此事件掀起一場軒然大波,讓西醫的傳播受到影響。
在封建落后的舊中國,要推廣西醫,實現深度的認同和理解,必須富有寬容和理解,甚至一定的容錯!梁啟超此舉實屬難能可貴,可以說他在偶發的事故和對科學的敬仰面前,選擇了尊重科學。反觀當下,妄自菲薄,盲目對中醫自我否定,實屬不智。
可喜的是,在醫學實踐中,中西醫結合,已越來越被許多醫家重視應用。醫理的終點,也許正是殊途同歸,萬法歸一。到頭來,我們才發現,世上從來沒有簡單的沖突二元論,有的只是兼收并蓄,海納百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