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臨床小科比
有人說,海濱城市千千萬,唯獨青島無可替代。被譽為“東方瑞士”的青島,實在被冠上了太多太多美譽了。全國首批沿海開放城市、中國海濱城市、世界啤酒之城、世界帆船之都......
01青島有兩種泡沫,一種是大海的泡沫,一種是啤酒的泡沫。
在逛青島啤酒博物館我發現墻壁上這樣一段文字:“青島有兩種泡沫,一種是大海的泡沫,一種是啤酒的泡沫,兩種泡沫皆讓人陶醉。一語道出啤酒跟這座城市不解淵源。伴著淡淡的麥香,品著新鮮打出的透心涼扎啤,情不自禁會愛上這種“青島味道”。”
青島的海鮮我個覺得一般般,但是我喜歡青島的啤酒。剛打出來的扎啤上面會有很多白色泡沫,那些泡沫安靜祥和地躺在啤酒上面,總給人一種要溢出來的錯覺。青島的原漿啤酒比市面上賣的雪花啤酒,純生啤酒都要好喝,里面有一股濃濃的麥香味,讓我的味蕾感受到啤酒最純粹最原始的醇香味道。
青島有小廈門之稱。水,是青島的魂。也正是有水圍繞著青島,才會賦予這個海濱小城鮮活靈動的生命力。當天下午一下飛機我們就直奔棧橋,不為別的,就想去看看海,吹吹海風。
棧橋和第一浴場的人并不算太多,海邊雖然沒有我想象中的大長腿比基尼小姐姐;沙灘也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多小螃蟹,但好在海風剛好溫柔,沙灘的沙子足夠細軟,夕陽撒在孩子臉上笑起來也那是那般溫暖純真……我還是像往常一樣舉起相機,小心翼翼的按下快門,讓那一幀一幀的畫面定格在那一瞬間,讓相機去幫我記錄最美好最愜意的時光!
穿著背心,大褲衩子,腳下踩著雙匹克拖鞋,在青島街邊隨便找個小攤吃著蛤蜊,喝著扎啤,吹著牛逼,這就是我打天夏天的方式,也是大多數青島人度過夏天的方式。青島人哈啤酒,只哈青島啤酒;吃蛤蜊,只吃剛撈上岸的蛤蜊。在這里喝啤酒都是一扎一扎的喝,喝不完的冰鎮啤酒,直接用塑料袋打包帶走。在這里看不見南方喝酒的那種小玻璃杯,直接上大杯往嘴里灌,我倒是挺欣賞這股豪爽的勁頭,只不過本人不勝酒力……
02山,不是青島的主格調,但卻是青島拿出最好的附贈品。
俗話說:“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嶗山自古就有“海上名山第一”之稱。嶗山山脈連綿起伏,雄偉壯觀。花崗巖地貌獨具特色,被人們譽為“天然雕塑公園”。王心鑒在《游青島嶗山》詩中云,“何處尋仙人,幽境隱全真。翠嶺逾白鶴,奇峰生紫云。明霞澄天地,潮音悅綠琴。海上有青島,心中無紅塵。”
之前去華山沒能看到日出,所以打算跟朋友凌晨爬嶗山看日出,來彌補之前的遺憾,但看完攻略發現嶗山好像并沒有看日出這種說法,所以只能再次放棄這個念頭。一大早跟朋友去嶗山的九水游覽區,這里山谷翠綠幽深,樹木層層疊疊,石頭上附著植被,山中泉水瀑布,甚似人間仙境。讓我瞬間忘卻沒能登山看日出的失落。
03青島這座城市滿足我對文藝的所有幻想。
也不知道誰說的,文藝,跟北方沒多大關系。青島就可以狠狠打他的臉。“紅瓦綠樹,碧海藍天。”這八個字足以彰顯青島獨有的文藝氣息。在這里每一個轉角,每一片海域,每一片落葉,每一縷陽光,每一扇窗欞,都是風景。
八大關是北方文藝的代表作。始建于20世紀30年代,有“看花辨時,聞香識路”之譽。八大關因為八大關的每一條道路都有一種代表植物。紫荊關路的雪松,寧武關路的海棠,函谷關路高大的法國梧桐,韶關路的碧桃,居庸關路的五角楓。感受八大關,感受一個城市如煙的往事,因為它的存在,青島中西合璧的歷史文化特征得以淋漓盡致地展現,它的風雨歷程恰恰是青島回歸后近百年歷史的凝聚和縮影,八大關屬于青島的文藝和厚重。
再回過頭看這三天青島兩天濟南的旅途,其實帶給我的回憶和新鮮感并不多。因為當一個人走過的地方多了,見到的人多了,經歷的事多了,就會不自然出現審美疲勞。
來青島之前已經看過廈門的海,海的顏色,海風吹在皮膚的觸感都那么相似;在福州也打卡過一座建筑風格類似的教堂,記憶中樓頂也是十字架;拉薩的天堂時光書店是我第一次寫明星片的地方,青島這次應該是第三次寫;重慶的鐘書閣可以甩濟南那個網紅書店幾條街,青島濟南找的那幾家書店無論是燈光效果還是設計風格,整體布局都很難跟鐘書閣媲美,以后怕是很難再找到讓我一待就是一下午的書店了……
單反拍了大概幾百張照片但很難選出一張讓我很喜歡很滿意的照片。玩到后面我按拍門的次數越來越少;到后來我期待值和滿意度逐漸降低;到后來我的眼球和味蕾愈發的挑剔……祖國的大西北是個五彩斑斕的寶藏,可能只有去那里才能讓我的心才能真正靜下來。
實不相瞞我腦海里一直幻想著各種旅行方式,自駕游,房車旅行,騎行,徒步;幻想著涉足到大西北的每一個角落;幻想著屬于一個人的自由自在……
希望我的下次征途,能換一種旅行方式;拍出一張滿意的照片;遇見一個可愛的人;寫下一篇走心的游記,三言兩語,簡單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