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讀完這本《人間便利店》大約只用了一個半小時。全文很短,周末的清早起床,邊吃早飯邊讀,早飯吃完書竟已讀完了大半。讀完全書后感覺意猶未盡,之后便又把第一次讀書標記書簽了的有意思的段落重新拿出來品味了一下。
這是一本日本女作家的作品,獲得了16年芥川獎。描寫的是一個性格奇特的女便利店員古倉惠子的人生故事,小說剛剛開頭的一段對“便利店的聲音”的描寫就深深的吸引了我的注意力,機器提示的“歡迎光臨”,掃描條形碼的聲音,物品被放入購物籃的聲音,被抓起的面包包裝的聲音。這些我們日常生活中無數次聽到,卻從未留意過的聲音,其實恰恰也是我們一次便利店之旅的組成部分。
之后女主角嫻熟的和客人對話,為客人服務,甚至對客人行為的預判讓我不禁想到,這作者怕不是就在便利店工作過的想法。寥寥幾頁就把便利店員工的工作狀態、環境全盤托出,讓我很快就融入到了作者的“便利店”之中。
讀完全書后我去詳細了解了作者的相關資料,我習慣讀完全書再去深入的了解作者,可以適當的保持閱讀時的神秘感。果不其然本書的作者,田村沙耶香也是在便利店打工。和書中的主人公一樣,田村也是大學時期就在便利店工作,一直延續到現在,甚至“芥川獎”頒發的當日,田村都是結束了便利店的工作才到場領獎的。這也如同小說中的古倉惠子一樣,便利店的工作成為了生命中重要的組成部分,而作品中的主角也充滿了作者自己的人生痕跡。
說回人間便利店這本小說,我私以為這是一本非常有日本特色的小說。通篇幾乎都圍繞主人公所在的便利店展開。沒有太多的登場人物,場景也基本被限定在便利店和主人公的家里,把范圍縮的很小,一切的展開都在一個很有限的框架內,卻寫出了獨特的特色。
主人公惠子是一個性格獨特的人,用現在的流行用語就是這個人她“莫的感情”。不懂得同情,不懂得喜愛,不懂得人們所謂的常識,不懂得如何成為一個普通人。看到死去的小鳥,別的孩子會傷心,難過,而惠子則想的是因為爸爸喜歡吃烤雞肉,那不如把鳥兒也烤來吃了。看到2個男同學扭打在一起,其他人驚呼著要讓他們停下來,惠子就舉起了鐵鍬拍向了同學的腦袋,為的就是讓他們可以“停下來”。
因為這樣從小便被當成異類,被眾人排擠,即使是關愛她的父母,仰慕她的妹妹其實在內心的深處也對惠子心存芥蒂。父母想要治療惠子,看過心理醫生卻也無功而返。而不想給父母親人添麻煩的惠子,決定隱藏自己,不和他人來往,在生活中做一個沉默的“普通人”。
即使這樣惠子心中自己仍然是一個異類,只不過她無需別人來疏遠和排擠,她自己優先將自己排除于世界之外。直到她誤打誤撞在那家便利店做起了兼職。惠子發現在便利店里面,無論男女,高矮胖瘦,皮膚顏色,當你穿上了統一的制服之后都變成了“員工”。員工之間是沒有什么區別的,都是這個便利店和這個世界的一個“零件”。
惠子把自己稱之為“零件”,把自己吃的食物稱之為“飼料”。這種冰冷到極致的世界,是我們常人所無法想象的。惠子的世界沒有那么多蜿蜒曲折,一切都是直線一般的,人仿佛都是零件一般,所以她不明白“零件”與“零件”直間有什么區別,比如為什么妹妹要自己多去看望自己的外甥,自己的外甥和別的孩子有什么區別呢?
常識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詞匯,很多常識并沒有相關的明文規定,只是來自于人們長久以來生活中達成的一種默契。你不說,我不說,但是你懂,我也懂。其實誰都說不清楚這些常識究竟來自哪里,并不是與生俱來,卻又仿佛扎根于我們的骨髓,血液里面。而扎根到血液里面的事情是不是都是正確的呢,這就很難說清了。
惠子喜歡便利店的工作,因為大家都是一樣的員工之外,還因為便利店有自己的員工手冊。日常的一切,上架,點貨,結賬,打單,甚至和客人打招呼的一系列方式方法,都能在手冊上面看到。可是便利店的員工有工作手冊,可對于惠子來說卻沒有一本寫給人的手冊,或者說寫怎么成為一名普通人的手冊。所以惠子拼命的學習同事們說話的語氣,服裝的搭配,配合同事,假裝抱怨和發怒但即使這樣惠子依然沒有完全的成為一個普通的人。
我們的生活中也有這樣的人,被大家視為異類,被大家疏遠甚至排擠。而“異類們”想融入所謂大眾的這個團體,便經常模仿所謂正常人的行為方式,卻往往東施效顰反而遭至更多的冷漠與嘲笑。上面的常識告訴我們,大眾所代表的才是正確的方向,是權威的所在。可歷史卻告訴我們,這些正常人眼中的異類卻誕生出許多各個領域的傳奇人物。那常識和歷史中是否有一個是在說謊呢?
其實這也是人作為人的一種常態的心理。面對自己陌生,和自己不一樣的人或者事物,許多人都會保持距離,這源自于人對未知事物的恐懼。而冷漠、排擠、打壓這些人和事物則是源自于恐懼而產生的本能系列反應。而用于去了解,去包容這些陌生和特殊的人或事物的人在我們的生活中確實屬于少數。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畢竟只有一個人。
在讀《人間便利店》的過程并不是一個酣暢淋漓的過程,在去理解作者提出的一些問題的同時,我們也會反思。其實相比小說里面白羽那種自命清高卻好吃懶做,瞧不起別人而自己又毫無能力的真正意義上的垃圾來講,沒有任何感情的惠子反而顯的不那么真實。我們所在的這個世界會不會也有古倉惠子一樣,沒有感情的人類,她們有沒有真正的融入到我們的這個人間里面來呢?而當你拼盡全力想融入這個世界,成為一個大家眼里的普通人之后,卻發現自己在別人的眼里卻越來越像一個異類,是不是因為做一名好的便利店員工有標準,而做人沒有。
故事的最后,惠子在白羽的鼓動下辭去了兼職了十八年的便利店工作,開始了面試正式工作的過程。而當前去參加面試前再一次踏入了一家便利店之后終于發現,自己就是屬于便利店的,便利店里的一切仿佛都已經融入了惠子的身體,化成了她每一次的心跳和每一次的呼吸。而他她終于明白,自己就是為便利店而生的。
結局很簡單卻明了的告訴了我們,如果你經歷探索,經歷痛苦而找到了真正適合你屬于你自己的生活,不要被所謂的常識和旁人的非議所阻撓,勇敢的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即使一間小小的便利店也會是你自己的整個人間。而即使像惠子這樣異類到極致的人,也有屬于自己的一片天地,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人生,不委屈于世俗和旁人的眼光。
也希望每個人都能找到屬于自己的那家便利店,找到屬于自己的人生之路。
最后還想寫2點文章中有意思的橋段。當從工作十八年的便利店辭職之后,惠子過上了一段可謂暗無天日的生活,沒有了便利店的工作,失去了之前的生活規律,惠子的這段日子可謂是一團糟。而聽從白羽的話去參加面試,而因為早到了一小時,不得已去一家便利店里買東西的惠子在那一刻發現自己是為便利店而生的。在這家便利店里面,惠子發現這家店的廣告和熱賣的產品并不相符,便不禁開始整理起來。之后發現熱賣的白巧克力被放在了不起眼的位置,而開始調整起了貨架,然后還發現這家店的安全管理意識缺乏還“熱心”的提醒起了店員,最后還不忘和店員說要清理電動門和顯眼位置的指紋手印,而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為當她踏入便利店那一刻,“便利店的聲音”便涌入了她的身體。
而小說中間曾有一段關于一個奇怪客人的描寫,他來到惠子兼職的便利店指揮客人排隊,訓斥哪些光看不買的客人,差點和其他客人吵了起來。也許是同樣在便利店里面,這位客人和惠子都成為了奇怪的客人,而這背后是否源自同樣的一段原因,不禁進讓人浮想聯翩。
之后是文章對于白羽的眼神的一段描寫:“蔑視對方的人,眼睛的情態最為有趣,他們的眼神里,有著對反駁的膽怯與警戒,有時候還藏著一種“你敢反駁我便應戰”的好戰光芒。當他們無意識地蔑視我時,混雜著優越感的迷醉快感會形成一種液體,浸潤眼球,有時甚至形成一片水膜。” 嗯,這段描寫是我個人覺得很有意思,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