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產業思維突破黔貨出海困境!
以中糧全球產業鏈變全球為案例分析,中糧的整個案例 完全覆蓋和君商學院16字訣 ”產業為本、戰略為勢、創新為魂、金融為器“ 。為貴州黔貨出海的困境突破,具有一定參考意義.
(以下部分數據引用與簡介來源于上市公司報告,公司新聞,官方網站,政府網站)
中糧簡介:中糧集團是中國領先的農產品、食品領域多元化產品和服務供應商,致力打造從田間到餐桌的全產業鏈。中糧22年入圍《財富》500強 列272位美國《財富》雜志發布了2015年度世界500強排行榜,中糧集團連續22年入圍財富世界500強,以405.245億美元營業收入名列第272位,比上年的401位大幅上升,成為排名上升最快的中國企業。2014年,中糧在完成尼德拉和來寶農業兩大國際并購后,依靠全球一體化的業務布局和供應鏈體系,正在崛起為全球領先的國際大糧商。2014年,中糧集團的海外營收占比首次超過國內,達到54%,資產總額逾700億美元,全球倉儲能力超過3000萬噸,農產品年加工能力8950萬噸,年中轉能力超過5300萬噸,年經營量1.5億噸,糧油國際貿易量超過7800萬噸,資產機構覆蓋60多個國家和地區,業務涉及140多個國家。目前,中糧集團已經初步建成包括種植、采購、倉儲、物流和港口在內的全球一體化供應鏈體系。
中糧集團旗下上市公司一覽證券名稱 代碼 上市日期 主營業務
最近一期業績中國食品00506.HK 1990-07-18 主要業務為投資控股。
旗下附屬公司及聯營公司主要從事飲料、酒類、糖果及小包裝食用油等事務2009年中期收入81.9億港元,凈利潤3.9億
港元中糧控股00606.HK 2007-03-21主要業務為投資控股;旗下附屬公司及聯營公司主要從事生物燃料和生化、油籽加工、啤酒原料、大米貿易及加工、小麥加工等五個業務 2009年中期凈利潤10.3億港元,同比降38.78%,營業收入196.1億港元
蒙牛乳業02319.HK 2004-06-10 集團主要從事生產及經銷超高溫滅菌奶(「UHT奶」)、乳飲料及酸奶;生產及經銷冰淇淋產品;及生產及經銷奶粉 2009年中期近利潤為7.5億元,同比增長12.99%
中糧包裝00906.HK 2009-11-16 本公司為投資控股公司,旗下附屬公司主要生產金屬包裝產品包括三片飲料罐、食品罐、氣霧罐、金屬蓋、印涂鐵、鋼桶等包裝產品 08年、07年、06年連續三年的凈利潤分別為:1.04億元、0.94億元和0.47億
元中糧地產000031.SZ 1993-10-8 房地產開發經營;國內商業、物資供銷業(不含專營、專賣、專控商品);建筑技術咨詢,進出口貿易 2009年第四季度商品房銷售結轉收入增加,預計2009年凈利潤3.6億元,增長150-200%
中糧屯河600737.SH 1996-7-31 番茄、番茄制造、飲料制造、其他農副產品(除糧、 棉)、食用油的加工、制造及銷售,白砂糖、酒精、顆粒粕的制造和銷售 2009年三季度凈利潤2.36億元,主營業務收入為20.4億元
豐原生化000930.SZ 1999-07-12 生物工程的科研開發;有機酸及其鹽類、淀粉糖、味精、氨基酸的生產、銷售;食用酒精和燃料酒精的生產、銷售、儲存等
2009年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同比變動340%以上,三季度凈利潤為1.88億元中糧在巴西中糧集團2014年進入巴西市場以來,已擁有2個碼頭、12座筒倉、1家轉運站、2家大豆壓榨廠和4家糖廠,投資存量近50億美元。其中,位于桑托斯港的T12A碼頭為大豆、糖、飼料等農產品的出口碼頭,年中轉能力超過300萬噸;Cerealsul碼頭為小麥進口碼頭,年中轉能力50萬噸。此外,中糧集團在巴西的谷物油籽經營量800萬噸、糧源合計740萬噸、倉儲能力達181萬噸,中糧的大豆和玉米種子業務也已占據巴西市場份額的14%。
中糧集團在其五年計劃中提出,2015年以前將投資100億美元用于海外并購。其他目標還包括,到2015年時,將加工能力從2012年的5000萬噸提高到每年7700萬噸。這其中的部分油籽壓榨和玉米碾磨產能將來自中糧與一些國際貿易集團建立的合資企業,但中糧與這些國際貿易集團之間目前還是競爭關系。
糧達天下 物暢其流2013 年3 月8 日,國資委正式批復同意中糧集團、華糧集團實施戰略重組,中糧、中谷、華糧三家糧食央企“三糧合一”,實現了糧食內貿、外貿、物流業務的統一。“中糧貿易公司”正式成立,整合后的中糧貿易公司,具備395 億總資產、1050 萬噸總倉容、2300 萬噸/ 年港口中轉能力、12 萬噸日發運能力、4.6 萬噸日烘干能力。在收儲環節,能迅速優化完善收儲布局,實現糧源高效覆蓋,增強糧源掌控能力;在物流環節,掌握關鍵物流節點,依托東北鐵路節點和北方港口,實現與銷區關鍵港口和鐵路物流節點的聯動,形成強大高效的物流體系網絡,保障了糧食" 收得上來、運得出去",有力提升了產區和銷區之間的流通能力。
中糧貿易公司將結合中糧的糧油貿易加工體系與華糧的糧油收儲物流體系,實現優勢互補,建立高效的現代化糧食產業體系,實現企業增長方式的根本性轉變。中糧北良港中糧集團旗下北良港,背靠的東北腹地素有“中國糧倉”之稱,常年糧食產量約占全國糧食總產量的13%,每年向國家提供的商品糧占全國的1/3。北良港擁有世界先進技術水平和亞洲最大的糧食港口中轉、儲運設施,可接卸8 萬至10 萬載重噸級的船舶,散糧裝船能力每小時4000 噸,卸船能力每小時2000 噸,并構筑了糧食“產區-港口-銷區”的鐵海聯運全程物流組織體系,開啟了大規模“四散化”糧食物流業的先河,成為東北地區糧食進出口和北糧南運的中轉樞紐、國家重要的糧食物流基地。綜合產業園模式 保障糧油供給2013 年,我們繼續提升在糧油食品產業領域的戰略布局,不斷強化自身“保障糧油供給、穩定市場和價格”的能力,特別是米、面、糖、肉食等品種的供給能力。與2012 年相比,我們的稻谷加工能力提升了114%,小麥加工能力提升72%。2013 年集團農產品綜合加工能力超過5500 萬噸,同比增長11%。綜合產業園模式是中糧推動全產業鏈戰略落地、加強內部業務協同、轉變區域業務發展方式的新型模式。
截至2013 年底,集團共有綜合產業園13 個,包括成都、張家港、日照、黃岡、荊州、巢湖、天津、九江、鄭州、海寧等10 個已運營的產業園,建三江、昌吉和東莞3 個在建產業園。加強原料掌控 減少糧食損耗產業鏈源頭的種植、采購、收儲環節,是保證原料總量穩定、質量可靠的根基,是全產業鏈上與農業、農民關系最直接的一環,也是切實保障糧食安全最關鍵的一環。多年來,我們通過提升訂單農業種植比例、采用“農場+ 工廠”、“農戶+ 合作社+ 企業”等形式,推進農業規模經營,引導農民改進作物品種,幫助農民規避種植風險,增加農民收入;采用直收、代收代儲、競買拍賣、貿易、戰略合作、內部協同等多種采購模式鎖定糧源、穩定供應。
2013 年,中糧在東北地區創新推出“糧食銀行”購銷模式,解決農戶存糧難、企業收糧難的問題,降低糧價波動給農戶帶來的風險,保證農民利益。同時,通過創新技術的研發,提升倉儲能力,降低糧食在收儲環節中的損耗。試點“糧食銀行”,探索玉米購銷新模式創新驅動創新是中糧集團的企業精神之一,它強調富有激情、創造力和進取心,并將其注入技術、產品研發,企業管理、文化,渠道發展等領域,不斷提升中糧的核心競爭力,為全產業鏈商業模式價值的實現提供驅動力:中糧通過整合科技資源、加強科技創新體系與平臺建設、加快科技人才隊伍建設、增加科技投入等一系列舉措,扎實推進技術創新實踐,為全產業鏈戰略及其價值的實現提供科技動力;中糧踐行“五步組合論”、6S 管理體系,并推進組織結構扁平化,解決戰略與執行、過程與結果、管人與管事、目標制定與風險控制等多重問題,賦予業務板塊更多經營自主權,實現集團對資源的有效配置和各項業務的有效管控,為全產業鏈戰略及其價值的實現提供管理動力;中糧倡導誠信、團隊、專業、創新的企業精神和“高境界做人,專業化做事”的企業文化,為創新提供寬容的氛圍,并從考核評價、企業文化上來引導和推動集團內部、上下游之間、品牌渠道、產業園之間的協同,形成高境界、“大中糧,無邊界”的協同文化,為全產業鏈戰略及其價值的實現提供文化動力;中糧整合過去以產品線作為劃分方式的渠道,變為以區域為劃分方式的渠道,彰顯“規模優勢”,節約企業成本,為全產業鏈戰略及其價值的實現提供渠道支持。研發創新渠道創新我們也在探索互聯網時代的渠道創新,投資創辦了“我買網“ ,打造一站式食品電子商務網站。我們致力于打造中國最大、最安全的食品購物網站,讓您享受到更便捷的購物體驗,吃上更放心的食品。創立四年來,“我買網”增長勢頭迅猛,目前已經積累上百萬會員用戶,活躍用戶占其中的50%。目前,我買網為您提供休閑食品、進口食品、糧油、沖調品、餅干蛋糕、生鮮食品、嬰幼食品、果汁飲料、酒類、茶葉、調味品、方便食品、早餐食品和廚具用品等百種品類。是辦公室白領、居家生活和年輕一族的我們視企業為一個渾然一體的生命,在這個生命體內部,任何想用一個局部來解決一個局部的想法都是錯誤的,系統思考是這個生命體的靈魂。
我們通過踐行企業管理的方法論—從股東出發的“五步組合論”。實施有效的企業基礎管理方法體系—6S 管理體系,包括戰略管理體系、全面預算體系、管理報告體系、內部審計體系、業績評價體系、經理人考核體系等6個子系統,涵蓋戰略制定與實施、過程監控與分析、業績評價與考核等整個戰略管理過程。在管理架構方面,我們推進組織結構扁平化,賦予業務板塊更多經營自主權,形成“小職能、大業務”的管控格局。
總部職能部門在業務組合管理、戰略規劃、績效管理、并購等方面起到明顯作用,業務板塊在專業化和做行業領導者的定位上,直接面對客戶、市場和競爭對手,通過自己制定戰略、執行戰略、反思和修正戰略,探求所在產業的商業模式,提供不斷發展的內在力。領導力創新領導力是帶動和影響他人的能力,它能使人們超出常規的完成任務,并且樂意這么做。領導力決定了一個企業的凝聚力和影響力,不同的企業和企業發展的不同階段對于領導力的要求不盡相同。中糧領導力模型是在集團的全產業鏈戰略和企業文化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是集團全產業鏈戰略對經理人新的更高的要求,具有很強的導向作用。建立中糧領導力模型,目的是為了發現和培養集團戰略轉型所需要的經理人,為全產業鏈戰略目標的實現提供人才保障。
中糧領導力模型來源于集團全產業鏈戰略要求,根植于集團的核心價值觀,包括三個維度:高境界、強合力、重市場。高境界是驅動中糧可持續發展的價值觀基石,要求經理人目標高遠,自我驅動。強合力要求經理人強化協同意識,整合資源,塑造組織優勢。重市場要求經理人洞悉市場,客戶至上,注重價值創造。
中糧全產業鏈 中糧集打造全產業鏈戰略。通過遍布全球的資產和運營網絡,中糧將世界1/4以上人口的餐桌與全世界的農場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中糧在世界各原料產區進行投資,與農戶直接合作,不僅采購農產品,還為他們提供資金、管理、信息、技術、金融等全方位的社會服務。
“過去我們買大豆,是在北京朝陽門打電話,今天則是通過尼德拉集團在阿根廷一線直接從農民手中買到,大大提升供應鏈效率,提高對中國糧食安全和供應的保障水平。”寧高寧說。
中糧還建立了覆蓋全球的倉庫、碼頭、公路、鐵路、航運、海運等倉儲物流網絡,連接了世界上最主要的糧食產區和需求增長最快的銷區。在海外,中糧科學選址建設加工設施,全面掌控加工質量和供應能力,提供當地市場所需的產品線。最終,中糧通過深入全球核心農產品產地,將最具競爭力的農產品,通過最高效的組織、最便捷的物流,以最低的成本運送到高需求亞洲地區。
全球布局 2014年,中糧集團加快“走出去”步伐,成功并購荷蘭尼德拉集團和香港來寶農業兩家國際化農業公司。完成收購后,中糧集團的國際業務量已經超過了國內業務量,真正成為國際化大糧商。
目前,全球糧食大流通格局是從美洲流向亞洲,此外,澳大利亞和黑海也是重要出口地區。“中糧通過并購來寶和尼德拉,實現了在南美洲、北美洲、歐洲、亞洲等地的整體布局。”寧高寧介紹說。
通過收購整合,中糧集團在全球最大的糧食原產地(南美洲、北美洲)和擁有全球最大糧食需求增量的亞洲新興市場之間建立起了一個穩定的糧食走廊。上游有港口碼頭、貿易團隊、風險控制,中國則將成為這個穩定的、覆蓋全球的糧食供應網絡下游出口之一。上游的糧食供應能力與國內的港口碼頭、加工物流、品牌渠道相結合,打通了全球糧食產地到中國消費者的糧食通道,也為國家糧食安全提供了保障。通過全產業鏈的打造,中糧集團變成一個具有真正的規模實力,包括運營實力、財務實力和競爭力的全球化公司。
全新模式 在剛剛過去的端午節期間,在中糧我買網上,美國黃色車厘子、澳大利亞牛排、法國紅葡萄酒、北歐三文魚等海外直采食品和國內優質農產品,銷量不斷增加。”買全球”,早已風生水起。“賣全球”,如今勢頭正勁由。由貴州海品跨境電商有限公司所提出的“大數據+外貿”,將海外精品入黔,黔貨出海,多彩貴州文化出海,促進中外經濟,文化交流也有其相似的地方。
價值鏈:有限相關多元化、業務單元專業化
形成上下游關聯的業務單元,實質上是一條“名貴項鏈”上的高價值“明珠”。至于如何實現高價值,則有賴于業務單元內在價值的挖掘和各業務單元之間的高效協同。中糧集團旗下有很多業務單元,每個業務單元都涉及一個行業。要充分挖掘各業務單元的內在價值,就必須集中精力和資源做好單元內的主營業務,多元化要有限度,有節制,不輕易進入新的行業;各業務單元之間要具備關聯性和協同性,形成能夠互相支持的合力。同時,每個業務單元要明確自身發展目標和行業競爭戰略,找準自身定位,瞄準行業標桿,尋求符合自身發展規律要求的經營模式,并最終在行業中占據領導地位。在此基礎上,貫穿整個產業鏈,也就是 “全產業鏈”。 “全產業鏈”的下游直接面對終端市場和客戶,在銷售、信息方面為上游提供支持,上游在供應的成本、效率、品質方面為下游提供保障;同時,相關產業鏈的采購、物流、銷售等環節相互協同發揮協同優勢。“全產業鏈”戰略是引領中糧實現行業領導地位的重要戰略。
企業鏈:只虎勝群貓
“全產業鏈”戰略的實現,有賴于產業鏈上各業務單元、也就是各行業領導地位的實現。而行業領導地位的實現,靠的則是旗下核心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和優良業績。擁有若干家具備行業核心競爭力、規模和效益一流的企業,就等于形成了一串璀璨耀眼的企業鏈,能占據全行業領導地位。寧高寧講過一個關于狼、貓和虎的故事。惡狼遇眾多貓心存畏懼,但迫于饑餓,狼還是壯膽向一只貓下手,貓雖多但無力相救。嘗到甜頭的狼每日食貓一只,頗感滿足。又一日,狼偶遇一虎,誤認為貓,欲食之,終被虎食。他從中得出結論:“大貓非貓,貓大成虎,一只虎的力量遠超過眾多的貓。”寧高寧曾經把華潤大大小小的資產化分為119個利潤中心,有歷史遺留的,也有新創的。他說:“華潤所涉及行業將逐漸集中到10個以內,實施有限度的相關多元化。”而且,“所涉足行業,華潤必須能進入前三名。” 執掌中糧集團后不久,他繼續推進這種經營思路,打造另外一只老虎,將中糧50多項業務歸類、收縮于七大業務群、三十四個業務單元,并將業務單元交由集團直接管轄。一年多后,又進一步調整為九大業務板塊,包括貿易、糧食加工、食品、地產、中土畜、糖和番茄、包裝、肉食、金融保險。中糧集團的發展戰略是:除了生物質能源以外,中糧必須在糧食流通、糧油加工、品牌食品、地產酒店、金融投資、土畜產等5到8個行業建立行業領導地位。由此,運用兼并、重組等資本運作手段,中糧集團快速形成了以中國食品(00506,HK)、中糧控股(00606,HK)、蒙牛乳業(02319,HK)、中糧包裝(00906,HK)4家香港上市公司和中糧屯河(600737,SH)、中糧地產(000031,SZ)、中糧生化(000930,SZ)3家內地上市公司為核心的企業價值鏈,坐實了“全產業鏈”的戰略布局。 供應鏈:從田間到餐桌 全產業鏈體現在供應鏈上,就是將糧油肉食等田間地頭的產品,通過一條完整的產業鏈條,從種植養殖到加工銷售,源源不斷、安全可追溯地輸送到消費者的餐桌上。由于糧油食品行業涉及農業、加工業、制造業、流通、金融等不同領域,且高度關聯,寧高寧領導下的中糧集團,積極運作參股、控股、聯盟、上下游整合、合作等諸多方式,合理布局物流和加工設施,打造出低成本、高效率的供應鏈系統,以充分滿足需求端客戶的需要。
空間鏈:從全國到全球 全產業鏈戰略的布局和實施,和地理位置上的空間布局也密切相關。寧高寧在中糧集團布局全產業鏈,業務單元活動空間則由全國逐步擴展到全球。在國內,中糧集團廣泛參與和落實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的農業產業化、糧食貿易、國內糧食物流、穩定食品價格等各項國家政策。中糧對于確保全國糧食安全、食品安全的戰略意義地位突出,在全國糧食分銷方面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目前,國內糧食生產主要集中于東北地區,而主要消費地區則集中在南部和東部地區。中糧集團掌控著近25%的物流系統運力,通過自身產能及分銷網絡穩定了中國主要的食品價格。 同時,中糧集團在全產業鏈戰略的推進過程中,對標國際糧商,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進行全球資源配置。目前,中糧已經在法國和智利擁有了葡萄酒生產基地,在澳大利亞收購了一家當地的糖業公司。通過遍及全球的網絡和國內倉儲物流節點的布局,中糧正努力構建“內外結合、南北流通”的糧食物流體系,形成大流通、大貿易、大加工的格局,成為中國糧食內外貿一體化經營的主渠道、最大的農產品加工企業,和糧食貿易、物流行業的領導者。一家全產業鏈,全球產業鏈集團,進行梳理是相當困難與復雜的。中糧集團以中糧的二字開始分析吧 中字 是以中國為一個巨大市場為背景,同時也是中字頭的特色優勢發揮到極致,糧 是農業為切入點,圍繞這一個產業,打通上下鏈接形成一個足夠強的一個產業鏈里的王者,以一個產業鏈獲得的優勢,成績從而獲取各種低廉的資源,最近深圳前海的土地52萬平土地,120萬物業,估計任何民營企業無法獲得的優勢。另外巴西,俄羅斯,澳大利亞所租巨量土地。烏克蘭租的土地估計打水漂了。
中糧做成這樣,其實我們會想,不應該涉及這么多,其實這已經不是企業選擇題了,能將現有的各種不利因素整合好,能做到這樣其實是有參考意義的。對于產業的學習,是有很大的幫助的。如果是一般企業有那些可以借鑒與參考呢? 第一:一個產業鏈,你只需要找到一個產業鏈中最有價值的地方,就有可能有好日子。
第二:一個產業鏈,要建立空間感,時空感,一個產業鏈的存在是一個很大的需求來支撐。能否換取來空間實現價值。
第三:很多產業鏈,在國內已經無解,需要中國產業鏈,變成全球產業鏈,何為全球產業鏈,不是把產品銷售到外國就是全球,那不是,而是利用全球區域差異,全球市場差異,全球資本差異,全球成本差異,全球資源差異,全球人才來換取,中國產業鏈的升級。換取產業的空間,時間,也許就有可能成為整個產業在國際上的王者地位。擁有定價權,話語權。成為制定規則者。說小一點,自己可以找到機會,好日子也會有。
第四: 復星的成功,還有一點與中糧一樣,一個香港上市公司,其低成本的全球資本,這也是非常重要的。
第五: 一個區域的產業鏈,需要全球鏈,更大范圍來解。
第六: 中糧看似那么多的鏈條,然而他們還是只有一個主力線,其它都是輔助。主力線足夠強,強大要支撐中國的糧食國家安全的時候,所有的輔助都做成上市已是必然,然而這也是非常強的難度的。
第七: 重塑產業鏈,使產業鏈成本,優勢,價值重現。
第八:產業思維中第11條,從問題中發現產業機會:哪里有問題,哪里就有產業機會;哪里問題大 ,哪里機會就大。一個農業行業,誰會想到,打破了邊界,最終形成了這樣一個王者。
第九: 通過全產業鏈這個開放的動態系統,以參股、控股、聯盟、上下游整合、合作等諸多方式,通過控制或可影響的資產,實現鏈條的整體可控,最終把整個行業組織起來(這是引用)。
第十: 比較認同中糧核心價值觀中提出的高境界、強合力、重市場。
高境界是驅動中糧可持續發展的價值觀基石,要求經理人目標高遠,自我驅動。
強合力要求經理人強化協同意識,整合資源,塑造組織優勢。
重市場要求經理人洞悉市場,客戶至上,注重價值創造。
對于國有企業的參考意義也比較大. 最后一句感悟:“布大勢,攜天機,謀天下” ,何為布大勢,很多大勢,你沒有辦法去乘,得先布局,讓他成為國之大勢,世界之勢。攜天機,就是以自己特獨的優勢,而獲得從未有過的機會。 謀天下,圖謀直指產業王者地位。成為國家的一把利劍,成為整個世界游戲規則的制定者。
(作者:海品跨境 老周 如需傳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