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人總覺得自己的朋友不夠多,但打開微信好友,很多人的好友沒有上千,也有500人吧。而這500人,已經超出了你的人脈認知極限了。根據人類學家、牛津大學教授羅賓.鄧巴提出的鄧巴數字:人的智力所能支撐的社交網絡的上限是148個人,所以只要超過這個數字,你的工作和生活就是受到極大的影響。
一、讀書摘要
與人打交道,是每個人的必備技能,這也是為什么所有的情商溝通課非常火爆的原因。我們想要出人頭地、想要變成某個領域的KOL,必須要修煉自己的高情商。而這其中最重要的一環就是人脈管理,好的人脈管理,可以讓你及時解決碰到的棘手問題。人脈維護以及人脈拓展,在這其中起著非常關鍵性的作用,而這也是擁有變現能力的最重要的法則,也是我們要修煉的必殺技。
二、金句
1、顏值不一定很重要,但形體絕對很重要。
2、為自己的信息做減法,能夠留下變現的信息。
3、站在他人的立場考慮展現這些信息的方式。
4、別太把自己當回事,別人記住你的專業,比記住你有價值多了。
5、現在是個注意力嚴重缺失的時代。
6、繩律:付出是一種心態,利他是一個角度,能助人是一種能力。
7、把認識一個人變成得到一個世界。
8、快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資本,速度和人脈資源一樣重要。
9、試錯是個大成本,越低越好。
10、讓意愿歸意愿,能力歸能力。
三、思考題
Q1:梳理你的周圍的人脈圈,按照人脈分層法則進行分類,說明你今后將如何升級人脈圈?
人脈分層法則就是按照平時交往的親密程度,把人脈分成幾個圈層。這些圈層按照關系的疏密程度一層層的往外擴散,就像一個同心圓,而我就是這個同心圓的圓心。
若是只按照親密度來劃分的話,是一個比較粗的分類??梢栽诳v向的維度上加上職業和領域的劃分。這樣可以將所有的好友查找范圍縮小。
【舉例】
比如我縱向劃分的其中一個領域是媒體平臺,我可以下分微博、頭條、簡書等等。在這個維度上可以根據自己的親密度,哪些是需要合作的關系,哪些只是熟人而已。就這樣,可以將所有人的親密度、職業和領域,定位清楚。
Q2:如果你用人脈管理術的語言向別人推薦張萌萌姐,你將如何推薦?
有這樣一位叫張萌的女性,連續19年早上5點起床(現在是4點),開始讀書學習;連續16年,堅持使用效率手冊,規劃自己的時間;連續10年,堅持旅行學習思考,行走40+國家;連續6年,每年堅持出版1本書(今年上升為2本);連續5年,堅持每年演講100場以上,訓練自己的口才與表達能力;連續4年,堅持與人為師計劃,每年向50個人學習。很多人都有夢想,張萌萌姐的夢想就是創辦一所頂級的互聯網大學。但像她這樣變態的堅持真的很少見。
每天的每個時間段見她,永遠是神采飛揚,精神抖擻。就如她自己所說:除了思想上的超級自律,在身體健康上,同樣沒有放松一分一毫。身高173,但常年保持92.5斤的身材,每天工作17個小時仍精力旺盛。這一切離不開飲食鍛煉計劃。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自律的靈魂萬里挑一。
所以千天堅持+嚴格自律=成功的基石,萌姐常常告訴我們:我們需要過有準備的人生。
Q3:請舉例說明你對人脈交往中沉沒成本的理解;
當理解了書中的沉沒成本之后,我才知道我近幾年付出所有的互聯網上的付費,都被別人當成韭菜給收割了。先來解釋下沉沒成本的概念。
沉沒成本:是指以往發生的,但與當前決策無關的費用。
接下來要考慮的就是你要付出的資源,和你的目標是不是緊密相連的。若此時的戰略和你的目標是背道而馳的,應該要有從頭再來的勇氣。鎖定目標,并時時回顧,謹防初心被替換。
【舉例】
看到這個解釋,不得不讓我想起2016年,我開始在社交媒體發表內容?,F在回想起來,我當時是有初心的,就是將我看的書,寫成文章推薦給大家。后來為什么將初心給丟了了,應該是這個過程中,我不斷的參加各種線上培訓班,每參加一個,我的目標就會偏離一點點。因為我參加的這個課程,并不是為我的目標服務,而是因為營銷文案和別人的推薦,我當時秉持的觀念也是,不要將自己封閉在一個圈子里,要多聽聽別人的觀點。所以導致參加了大量的課程,花了大量的錢,將最初的目標也丟了。真的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好在今年5月份,參加萌姐的線下課程,逼迫我們制定自己的人生藍圖,尋找這個過程其實并不簡單,我也是經過了好久,梳理了自己之前發生的所有事情,才找到自己的規劃。
所以之前浪費的所有的精力、時間、財務,只能忘記,一定不要用戰術上的勤奮掩蓋戰略上的懶惰,必須要有重頭再來的勇氣,鎖定目標,并時時回顧,將初心謹記腦中。
Q4:請回憶并簡單描述你是否遇到過人脈關系僵局,你是如何破局的,描述你的解決方案;
在沒看到這本書之前,我是一個經常幫忙幫出愁人的人,因為我的性格里有討好型人格。雖然之前吃了很多的虧,但也在摸索中成長,但最終的效果是,這件事若是超出我的能力范疇,我一般都不在插手這件事。這樣做事的效果也是很差的,因為好像感覺交情會越來越差。
這本書教會了一些方法。首先,答應對方的事情一定要盡力去完成,力求把事情辦的圓滿;但為了防止出現意外,一定要告知對方要有替代的方案。其次,幫別人做事和自己做事的思路是完全不同的,自己做事,需要足夠的決策權;幫別人做事,決策權在對方手里,你所做的所有的決定都要告知對方,讓他做選擇。最后,幫忙一定要講究價值的算法,一定要用自己的優勢去幫別人,不要把精力和時間浪費在那些低價值和不擅長的事情上。
Q5:如果用自己的語言向他人解釋SWOT分析法,你將如何表述?舉例說明你是如何在人脈管理中踐行這個法則的?
SWOT分析法:大家都知道這個分析法的核心關鍵詞,s代表的是strengths-優勢,w代表的是weaknesses-劣勢和缺陷,o代表的是oppprtunities-機會,t代表的是threats-威脅。當我們在分析一個對象時,你提出方案時,別人肯定會有反對的提議。這時候首先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緒,進入swot思考分析,這個分析法的前兩點是站在自己的立場去考慮,哪些合理哪些不合理,后兩點是站在對方的角度來審視,對方提出的方案,哪些是希望被關注的,
【舉例】
在人脈管理中,我還處于給朋友圈分層的階段。但在工作中經常出現于別人意見不合的事情,之后在解決問題時可以利用SWOT分析法,將兩方的意見整理在一起,看看哪些對于將來是有利的、哪些是有弊的,一起給到對方,討論出一個新的方案,讓對方有參與感和認同感是非常關鍵的。
四、啟發和收獲
1、六圈法開拓人脈
當我們日常遇到一些解決不了的事情的時候,必須要考拓展新人脈來解決問題,這時候不得不使用六圈法則:充分地開發和應用人脈資源中的每個個體社交資源。每一個人的社交資源都分布在六個社交圈層當中,分別是家庭圈、同事圈、同學圈、愛好圈、平臺圈和職場圈。這樣做的結果就是避免出現“我怎么就沒有想到這個人”而懊悔。
2、避免生活被社交拖垮
人的智力所能支撐的社交網絡的上限是150人。所以不要妄想著我要討好所有人,如果你超出了這個認知極限,你的生活和工作將會受到極大的影響。所以我們首先要分清楚對于自己,哪些人是內圈人,哪些人是外圈人,150人當然屬于內圈人,這些人需要線下互動,要有一定的私密性的社交。而外圈更多的就像微信點贊之交而已。所以用心陪伴才是你區別內圈和外圈的標志。
3、有多少種朋友,就有多少種可能
人之所以不愿意跟不像的人交朋友,并不是不知道跟互補的人交朋友的好處,而是擔心跟他們交朋友會受到傷害會遭到拒絕。所以唯一能破局的就是在自己身上下手,降低你的攻擊性,并且尋找你們兩人的相同之處。能夠跟不同的人交朋友,就能夠見識到不同人眼中的世界,碰撞出更多的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