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中山先生言:百年承志,續寫華章
100 年前的 3 月 12 日,中山先生,您帶著中國革命尚未成功的遺憾溘然長逝。但您的思想與理念,如同一座不朽的豐碑,永遠矗立在華夏大地,指引著后世子孫不斷前行。您生前尤為重視林業建設,高呼 “中國欲強,須‘急興農學,講究樹藝’”,如今,在您逝世 100 年后的第 47 個植樹節,山河已換了新顏,草木蔓發,春山可望,我們滿懷敬意,與您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
習近平總書記評價您是“偉大的民族英雄、偉大的愛國主義者、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這是對您一生最為精準且崇高的贊譽。在那個風雨如晦的年代,您以非凡的勇氣與智慧,為積貧積弱的中國探尋救亡圖存之路,不僅在政治革命領域掀起狂風巨浪,在生態建設理念上,也有著超越時代的遠見卓識。
在近代,開埠后的中國自然資源被過度攫取,生態環境急劇惡化,荒山禿嶺隨處可見。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勢,您率先從現代國家建設的高度,系統且完整地論述了造林和農桑的重要意義,成為中國近代史上首倡植樹造林的政治家。早在19 世紀末,您在《上李鴻章書》中就極具前瞻性地建議 “急興農學,講求樹畜”,期望以此緩解人口增長與土地生產力低下引發的 “饑饉之患”。1912 年民國政府甫一成立,在您的影響下,迅速設立農林部,并下設山林司主管全國林業行政事務,隨后還頒布了《森林法》。從那時起,林業建設在中國逐漸有了制度保障與行政支撐。
時光荏苒,如今的中國,在林業建設與生態保護方面已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自1979 年將 3 月 12 日設立為中國植樹節以來,全民參與植樹造林的熱情被極大激發。從城市到鄉村,從平原到山區,植樹造林活動蓬勃開展。據全國綠化委員會辦公室發布的《2023 年中國國土綠化狀況公報》顯示,中國全年完成造林 399.8 萬公頃、種草改良 437.9 萬公頃、治理沙化石漠化土地 190.5 萬公頃。中國新增植被覆蓋面積約占全球新增總量的 25%,居世界首位。曾經的荒山披上綠裝,沙漠邊緣筑起綠色屏障,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生物多樣性日益豐富。這一切成果的背后,離不開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對您林業建設理念的傳承與踐行。
在新時代,生態保護已上升為國家戰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的理念深入人心,綠色發展成為全社會的共識。各地積極探索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路徑,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實現了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的良性互動。許多貧困山區通過發展特色林業產業,如經濟林種植、森林旅游等,實現了脫貧致富,百姓的生活因綠色而更加美好。這不僅是對您 “民生主義” 思想的生動詮釋,更是在新時代背景下的創新發展。
中山先生,如今的中國,正以堅定的步伐向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邁進。在生態建設領域,我們將繼續秉承您的遺志,以更高的標準、更實的舉措推進國土綠化,守護好綠水青山。我們相信,只要全體中華兒女齊心協力,定能讓祖國的山川更加秀美,讓人民在良好的生態環境中享受幸福生活,續寫中華民族生態文明建設的嶄新篇章,告慰您的在天之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