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說的是一本童話書,是一本孩子和家長都應該認真學習的關于理財的童話書。很偶然的機會知道了這本書,正好電子閱讀器上有,很便宜,只有幾塊錢,就索性買來讀讀。結果一口氣直接讀完,完全沉浸其中了。讀完不過癮,接著又讀了一遍。并不是書中的故事講的有多吸引人(作為一本兒童讀物,故事性已經足夠了),而是通過這種簡單的形式把每個人都應該掌握的理財基本知識簡單明的說清楚了,澄清了很多模糊的認識。把道理說復雜不難,每個理財“磚家”都可以滔滔不絕的給你說上兩天兩夜,而你除了滿臉懵逼之外,還會收獲一腦袋漿糊。能把復雜的道理簡單地說明白,并且還頗具指導性和操作性,就體現出作者深厚的功力了。
好了,廢話不多說,還是回到書本身。故事的外殼并不重要,我把藏在故事中的珍寶撿出來,給各位呈上,這也是我看了兩遍之后體會最深的幾個點。
(一)理財最重要的是破除舊觀念的影響
這是李笑來正在做的事兒,他在得到專欄《通往財富自由之路》里搞了半年多了,愣是一點兒也沒說到怎么賺錢的事兒,全部的精力和時間都放在打磨大家的認識水平上,通過理清一個又一個的概念,把理財道路上一個又一個的思維障礙破除掉。這個路子就對了。在這方面,其實有太多的觀念需要修正了,建議大家去讀李笑來的系列文章,肯定大有裨益。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沒有正確的認知,就不會有正確的行動,行動的方向不對,距離正確的結果就會遙遙不可及了。所以首要的是正確的學習,學習的本質就是一個認識新觀念和新想法的過程。假如我們始終以同一種思維方式來思考問題的話,那么始終只會得到同樣的結果——大多數情況下是那個錯誤的。
什么是思維上的障礙呢?很簡單的,看看我們周圍的大多數人是怎么思考的吧。其實大多數人都沒有正確的理財觀念,更不要說什么財商了,基本是零。最大的思維障礙就是意識不到自己的思維障礙。但好消息是,思維模式不是一成不變,而是可以培養的。
大多數人對自己的財務狀況關心的不夠。在這方面,他們會像個小孩子一樣只會去躲避。現實是,財務問題始終存在,如果我們對它不聞不問,它就會變成一種消極力量,降低我們的生活質量。忽視財務問題,就是放棄成功的機會。
在這一點上,花費一整天的時間來思考金錢對自己的真正意義是值得的。金錢對自己到底意味著什么?是昂貴的東西?是漂亮的房子?是卡上的數字?是自信的基石?是回報社會的工具?還是其他什么東西。
在這個基礎上,問自己第二個問題,有了金錢之后,你最想實現的夢想是什么?請列出清單,至少10項,然后認真的把這10個夢想刪減到3個,把最最重要的留下。這3個夢想會成為你的動力源泉。想盡一切辦法把它們具象化,給它們賦予聲音、圖像、感覺。更重要的是,要每天都去認真地想一想自己的3個夢想。我們都知道,大腦是可塑的,這樣做的目的就是形成一種強烈的渴望,這是開始行動并繼續下去的先導和思想支撐。“在你展翅飛翔之前,你就必須相信自己能到達目的地”。
在此,還要糾正一個廣為留傳的錯誤觀點——人們只能通過多年艱苦的工作才能實現富裕。這個觀點要劃一個大大的紅叉了。
記住:財富應該是某種思想觀點、某種以富裕為導向的信仰的產品。
(二)金錢是“中性”的
要想過更幸福、更滿意的生活,人就得改變自身。這和錢無關,金錢本身既不會使人幸福,也不會帶來不幸。金錢是中性的,既不好,也不壞。只有當錢屬于某一個人的時候,它才會對這個人產生好的影響或者壞的影響。錢可以被用于好的用途,一個幸福的人有了錢會更幸福;而一個悲觀憂慮的人,錢越多,煩惱就越多。
金錢會暴露一個人的本性。金錢就像一個放大鏡,它幫你更充分地展現出你本來的樣子。好人可以用錢做很多好事。而如果你是盜賊,那你很可能會把錢揮霍在一些蠢事上。
金錢能成為我們生活中非常強大的助推力。金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我們的生活水平——生活的許多方面都是以錢為基礎的。有了錢,我們就更容易實現我們的目標和夢想——當然,包括好的目標和夢想,也包括壞的目標和夢想。
(三)自信非常重要
在現代社會,財富自由是每個人都可能實現的目標,當然這需要我們擁有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的勇氣。正如一句名言所說:“并非困難使我們放棄,而是因為我們放棄,才顯得如此困難。”
“你的自信程度決定了你是否相信自己的能力,假如你根本不相信你能做到的話,那么你就根本不會動手去做,而假如你不開始去做,那么你就什么也得不到。”
一旦開始理財,就會面臨各種不確定性因素,你是否能夠在做出正確的決定后坦然面對,尤其是在逆境的時候依然堅持,或者說做到不去理會具體的波動和短周期的變化,這需要磨練自己超強的自信心。整天患得患失、疑神疑鬼的人是沒法進行投資理財的。就像很多人投了錢進股市,整天盯大盤盯的眼紅,茶不思飯不想,不僅影響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更會因此做出錯誤的決定,被割了韭菜。股市中的大多數散戶其實都是這種狀態,既輸不起,也贏不起。這不是投資,是賭博。賭博輸了有什么好奇怪的嗎?贏了才奇怪吧!所以說90%的人不賺錢真的不是股市的錯,更不是莊家在給你挖抗——大多數人都還不夠格。
當我們開始理財時,就會有來自各方各面批評、抑或建議的聲音,好像他們很懂似的。但實際情況是,他們一竅不通,還妄圖阻止你進步,要扯你的后腿,盡管這些人中肯定會有你的至親,他們的出發點僅僅是保護你,但仍無法改變他們阻礙你的客觀效果。對此,唯一的應對之法就是置之不理,用行動、用效果來證明。當然,在面對批評的時候不為所動確實很難,所以自信的意義就體現出來了。一旦開始,決不停止,決不后退,因為你知道,你走的路雖然是少有人走的路,但卻是一條無比正確的路。沿著這條路走下去,你會達到你夢想中的財富自由。
書中,小狗錢錢是讓小女孩吉婭通過記成功日記的方法來建立自信的,每天都寫至少5條你的個人成果,任何小事都可以。很有趣并且容易實現的方法,每個人都可以試試看,既然投資理財,肯定是要做好記錄的,順便把自己最滿意的事兒記下來,時不時的拿出來看看不也是一種享受嗎?
過于自信肯定比不夠自信好上百倍。
(四)擺脫債務困境的4條忠告
1、毀掉信用卡。信用卡會讓人在花錢的時候沒有太大感覺,因為只是個數字而已,但你卻需要用真金白銀來償還這個數字。所以,如果需要花錢,要么用儲蓄卡,要么用現金,這樣你才會切實感受到金錢花出去的感覺,也就自然的會悠著點花了。
2、在許可范圍內按最低的分期付款數目標準支付。如果有貸款,不要著急還。比如說購房時,一個貸款原則是:能貸多少貸多少,能貸多長貸多長。相應的,帶來的結果就是,每個月去還不能再少一丁點兒的貸款。最不可取的方法就是攢錢,提前還貸,如果這樣,還清貸款之后,你在沒有了壓力的同時,還會一無所有,而一無所有并不是我們追求的目標。
3、將扣除生活費后剩下的錢的一半存起來,剩下的一半用于支付各種生活開支,包括實現自己短期或者長期的夢想。存起來的錢是堅決不允許動用的,除非你馬上就要離開這個世界了,因為這是剩下人生的依靠。
4、所有人都應該在錢包里貼一張紙條,上面寫著‘這真的有必要嗎?’這樣的話,當你站在收銀臺前的時候,就會想到不應該花太多的錢。這一條同第一條相對應。
(五)關于金蛋的故事
由于這個故事在文中起到關鍵的作用,直接摘錄如下:
從前有一個年輕的農夫,他每天的愿望就是從鵝籠里撿一個鵝蛋當早餐。有一天,他竟然在鵝籠里發現了一只金蛋。當然,一開始他不相信這是真的。他想,也許是有人在捉弄他。為了謹慎起見,他把金蛋拿去讓金匠看,要是金匠向他保證說,這只蛋完完全全是純金鑄成的。于是,農夫就賣了這只金蛋,然后舉行了一個盛大的慶祝會。
第二天清晨,他起了一個大早,趕到鵝籠處一看,那里果真又放著一個金蛋。這樣的情況延續了好幾天。
可是這個農夫是一個貪婪的人,他對自己的鵝非常不滿意,因為鵝沒法向他解釋是怎么下出金蛋的,否則也許他自己就可以制造金蛋了。他還氣呼呼的想,這只懶惰的鵝每天至少應該下兩只金蛋,現在這樣的速度太慢了。他的怒火越來越大,最后,他終于怒不可遏地把鵝揪出鵝籠,劈成了兩半。從那以后,他再也得不到金蛋了。
所以,永遠不要殺死你的鵝!
故事簡單到爆,寓意是這樣的:鵝代表你的錢。如果你存錢,你就會得到利息。利息就相當于金蛋。
大多數人生來并沒有“鵝”,也就是說,大多數人的錢不足以讓他們依靠利息來生活。因此,第三部分的內容就顯得至關重要了,把全部收入的50%存起來,以盡快擁有自己的鵝。
我們的主人公吉婭是這樣分配的:我要把50%的收入變成我的“鵝”,40%放入我的夢想儲蓄罐,剩下的10%用來花。
(六)投資的根本原則
在開始投資之前,請先確認、確認、再確認,直到十分肯定的確認自己做到以下五點:
1、確定自己希望獲得財務上的成功;
2、自信、有想法,做自己喜歡做的事;
3、把錢分成日常開銷、夢想目標和金鵝賬戶三部分;
4、進行明確的投資;
5、享受生活。
投資最根本的三條原則,在每一次投資行動之前都要比照核對。
1、應該把錢投資在安全的地方;
2、我的錢應該下很多“金蛋”;
3、我們的投資應該簡單明了而且易于操作。
(七)關于股票、基金
股票是一家公司的股權證明——你可以購買這家公司的一份或若干份股權。每一份股權就是一張股票。如果公司贏利(賺錢),你就可以根據自己所擁有的股份數量,從公司的利潤中分得一部分。你的股份越少,分到的利潤就越少;股份越多,分到的利潤就越多。如果公司虧損,那么你所持有的股票就會貶值。在這種情況下,你不應該急于賣出股票,而應該等待公司重新贏利。購買股票需要對股票有充分的了解,對普通的投資者來說,既不保險,也并不是簡單明了、容易操作,也許只有容易贏利這一點符合我們的三原則。所以,我們可以讓別人幫我們選擇買哪家公司的股票,這就是基金。
基金就像一口大鍋,許多沒有時間、沒有相關的知識或者沒有興趣親自去買股票的投資人都會把錢投進這口鍋里,這些錢由金融界的專家——也就是所謂的基金經理人——去投資買股票。國家對此進行嚴格的監督,基金經理人必須遵守一定的規定。比如,他們至少必須購買20種不同的股票。因為在實際情況中,會有幾種股票行情下跌,有幾種上漲,還有幾種幾乎保持不變。總體來說行情還是上漲的,因為基金經理人相當精通此道。
基金符合投資的一切要求。由于它的這些特點,它也非常適合兒童和青少年。如果能夠在5—10年內不動用這些錢,基金投資是很保險的,它會帶來豐厚的利潤......平均收益率超過12%是可能的。
基金也符合投資的第三條原則,它很容易操作,幾乎就像在銀行開一個普通的賬戶一樣簡單。
挑選基金的注意事項:
1、基金應該至少有10年歷史。假如它在這么長時間內一直有豐厚的利潤,那我們可以認為,未來它也會動作良好。
2、應該選擇大型的跨國股票基金。這種基金在世界各地購買股票,以此分散風險,所以十分安全。
3、對基金的趨勢圖進行比較。我們應該觀察在過去10年間哪些基金的年終利潤最好。
在把錢投資到一只或者幾只大型的基金之后,最好的辦法就是,5—10年之內根本不去看它。然后,等我們再去查看它的行情的時候,肯定已經得到了豐厚的利潤了。
(八)神奇的72小時規定、72公式
當你決定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你必須在72小時之內完成,否則你很可能永遠不會再做了。這個很好理解,涉及心理學的內容,在此不同嘮叨。重點說一下投資領域的72公式,可以有兩個方面的應用。
一個是計算自己的收益情況,假設收益率是10%,你的投資翻倍的時間可以用72除以這個收益率,是7.2年,也就是說在收益率是10%的情況下,你的投資會在7.2年之后翻倍。另一個7.2年之后再翻倍......同理,如果收益率達到15%,那么4.8年,你的投資就會翻倍。 如果比率更高,很簡單的即可得出時間會相應縮短的程度。這可比計算復雜的復利公式方便多了。而且還更加直觀。畢竟年化收益率才是相對穩定的。每個月的收益率穩定的基金,收益率肯定也不會高吧。
第二個應用就是計算通貨膨脹的速度,也就是自己的錢多少年之后會貶值一半。用法是一樣的。比如說現在的通貨膨脹率是3%,那么用72除以3,得到24,也就是說24年之后,我們手里的錢只值現在的一半。所以說,存折可以看作是“吞錢機器”,因為存款利率跑不過通貨膨脹的速率。可現實是,3%好像還是挺樂觀的一個估計,到底有多少,自己用心感受一下,或者去問度娘吧。
到這里,書中核心的原則已經講完了。最后,再強調一點,太多的人做事猶豫不決,就是因為他們覺得沒有完全弄懂這件事。可事實是,真正付諸實踐要比純粹的思考有用多了。老子說:“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金錢有一些秘密和規律,但不是復雜,而是簡單。越是簡單的東西往往越直指本質。正確的理財觀念這個東西永遠不會過時,過時的只有具體的理財方法。 再就是,無論在什么情況下,都要堅持把投資理財這件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做好。無論你是高興、悲傷還是困乏,都不能對其置之不理。你對它置之不理,它也會對你置之不理,而這是你不想,也不能承受的。
最后,把《究爸爸、富爸爸》一書中的核心觀點列在下面,供大家思考和參考。
1 . 資產是能把錢放進你口袋里的東西。負債是把錢從你口袋取走的東西。如果你想致富,唯一的一條準則就是不斷買入資產。富人買入真正的資產,而窮人則買入自以為是資產的負債。
2.賺更多的錢往往不能解決問題,實際上可能使問題更加嚴重。錢往往能暴露人性中那些可悲的弱點,并凸顯人們的無知,這就是很多人雖然得了一筆意外之財,不用多久又會重新陷入財務陷阱的原因,錢只會讓頭腦中現金流的模式更加明顯。
3.當我們說建立自己的事業時,意思就是建立自己牢固的資產項。一旦把1美元投入資產項,就不要讓他出來,要把它當做自己的雇員,讓它24小時不間斷的為自己工作,你要照常去工作,做個努力的員工,但是要不斷的構筑你的資產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