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中的人物除了名字外,還有其他稱呼。其中一些頭銜來自身份,一些來自親密關系,一些來自綽號,一些來自個性等等。總之,人物稱謂非常復雜,有的稱姓,如林姑娘(林黛玉),史大姑娘(史湘云)等,有的稱名,如寶姑娘(薛寶釵)、璉二爺(賈璉)等,還有的壓根沒提到姓,當然也只能稱呼名,如平兒等。榮公館里有三個親戚女孩。他們是薛寶釵、林黛玉和史湘云。他們的稱呼銜很特別:林姑娘、寶姑娘和史大姑娘,這三個人,都是小說中的重要人物。(這里我們主要講一下林黛玉和薛寶釵)作為小說中的最重要的兩個女性角色,為什么稱林黛玉為“林姑娘”,卻稱呼薛寶釵為“寶姑娘”?要說明的是,薛寶釵并非從未被用“薛”字稱呼過,只不過用的極少罷了,比如第二十二回和三十七回,王熙鳳和李紈分別稱呼過一次“薛大妹妹”,而在第四十回,賈母則直接稱呼為“薛姑娘”。在此,我們主要探討為啥眾人多數時間稱呼其為“寶姑娘”“寶丫頭”,而非“薛”姓呢?
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點來思考:
1.與人物性格相對應。
林黛玉其實有個名字可以稱呼她,就是“顰姑娘”,賈寶玉曾經送她表字“顰顰”,只是長輩們沒叫開,而林黛玉明顯不善于靠這種接地氣的方式與人拉關系,也就任由賈家人用尊稱一直稱呼她。這也是林黛玉與薛寶釵性格的不同之處。
(第5回)“不想如今忽然來了一個薛寶釵,年歲雖大不多,然品格端方,容貌豐美,人多謂黛玉所不及。而且寶釵行為豁達,隨分從時,不比黛玉孤高自許,目無下塵,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便是那些小丫頭子們,亦多喜與寶釵去頑。”
第五回這段寫出林姑娘和寶姑娘的差別。“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人多謂黛玉所不及”。“得人心”、“人多謂”,顯然強調的是“人緣”。也就是說薛寶釵一來,就在“會”“人緣”上壓倒了林黛玉。一入賈府,寶釵就以“行為豁達,隨分從時”的好性兒,和典型的三從四德做派,給人們留下深刻印象。她精于算計,善于鋪墊,用“螃蟹宴”搞定了史湘云,也投其所好地獲得了賈母王夫人的歡心;又主動給黛玉送補品,提醒“戲文”,消除了黛玉對她抵觸戒備情緒,并產生好感。使她在賈府上下,暢通無阻,贏得了廣泛的人氣,甚至“大得下人之心”。而黛玉生性“孤高自許,目無下塵”自卑猜疑,言語尖刻刁鉆,不善與人溝通,“喜散不喜聚”,人際關系自然不會十分融洽。那次周瑞家的替薛姨媽送宮花,送到黛玉處,黛玉問都給誰了?周瑞家的說,姑娘們都有。黛玉就說,一定是給我剩下的。周瑞家的不作聲走了,其實得罪了人家。
薛寶釵沒有架子,丫頭們都和她親近關系好,也都隨著薛家人叫她寶姑娘,而寶釵愿意折節下交,讓這些人稱呼她寶姑娘。人情世故方面薛寶釵得心應手,林黛玉卻不屑為之。難免造成林黛玉用尊稱,薛寶釵用昵稱,遠近親疏一看就知道了。
2.符合“木石姻緣”和“金玉良緣”的對應關系。
金玉良緣和木石姻緣是《紅樓夢》里的一組對立關系,一個是富貴氣滿滿的金鎖配美玉,“寶”字至允至當,稱“寶姑娘”很是應景般配;一個是草木頑石前世之盟,“林”字雙木扣題,是一個點明了的標簽。“林”和“寶”二字,不僅自帶人物屬性,也埋藏了寶黛釵的愛情悲劇。
曹雪芹讓黛玉姓“林”,住栽滿竹子的綠意幽幽的瀟湘館,身上帶著天然的香氣……這處處在暗示其前身是草木。怎么會讓人日常稱呼她為“黛姑娘”“玉姑娘”呢?唯有林姑娘才符合其身份。林黛玉是絳珠仙草,是草木之人,“林”者,雙木也,稱呼林姑娘正好與寶玉組成木石姻緣。
何謂“林”?黛玉的前身是西方靈河岸上三生石畔的一株“絳珠仙草”,因受到赤霞宮“神瑛侍者”天天以甘露灌溉,始得久延歲月,脫了草木之胎,幻化人形,修成女體,終日游于離恨天外,饑餐秘情果,渴飲灌愁水。只因尚未酬報灌溉之德,故郁結著一段纏綿不盡之意。當神瑛侍者凡心偶熾下凡之時,絳珠仙子一道下凡,轉世為林黛玉,要把一生所有的眼淚還他。所以說寶黛之緣是“木石前盟”,黛玉為木,寶玉為石。雙木為林,林即是木。喊“林姑娘”就是在不斷地強化木的存在。
“寶丫頭”的“寶”字,第二十二回寶玉參禪,已經借了黛玉之口說了,是“至貴者寶”,加上第五回“金簪雪里埋”的判詞,寶釵這個“寶”字,是等同于“金”的存在,與寶玉正好組成金玉良緣。
薛家上至主人下至丫頭,都在有意無意地推進“金玉良緣”。寶玉是天生帶玉的,寶釵并不天生帶金,“金玉良緣”的話題是怎么起的呢?《紅樓夢》第八回,寶玉去看望寶釵,如果你細看就會注意,關于金和玉,是寶釵先引起的話題。寶釵先說要看寶玉身上佩的玉,這種男子貼身之物,按理說寶釵這樣的大家閨秀是不應該要求拿來看的。寶釵因笑說道:“成日家說你的這玉,究竟未曾細細的賞鑒,我今兒倒要瞧瞧。”說著便挪近前來。寶釵不僅有要看的愿望,還要相應的行動:挪近前來。寶釵看過寶玉的玉,細細的看過上面的安,按理說,這個動作到此應該結束了。可是,這事兒到此還沒完。寶釵看畢,又從新翻過正面來細看,口內念道:“莫失莫忘,仙壽恒昌。”念了兩遍,乃回頭向鶯兒笑道:“你不去倒茶,也在這里發呆作什么?”鶯兒嘻嘻笑道:“我聽這兩句話,倒像和姑娘的項圈上的兩句話是一對兒。”寶玉聽了,忙笑道:“原來姐姐那項圈上也有八個字,我也賞鑒賞鑒。”貼身丫鬟是什么?她們是小姐的知音,最知道自家小姐需要什么。關鍵時刻又是牽線搭橋的使者。比如說《西廂記》里的“紅娘”,《牡丹亭》里的“春香”,當然還有薛寶釵的黃金鶯。沒有她們,戲就唱不起來了。由寶玉的玉引出寶釵的金,此事怎么看都滿滿的刻意,人為的痕跡。“木石前盟”和“金玉良緣”就這樣深深地刻在兩個人的名字里。
總之,“寶丫頭”的“寶”字暗藏的是金玉良緣,“林姑娘”的“林”字代表的是木石前盟。賈府上下之人多如此稱呼二人,其實是曹雪芹在不斷暗示寶玉與黛釵二人的姻緣。
3.遠近親疏的區別。
“林姑娘”,聽起來有一種對人的尊重之感,但“林”不免強調了林黛玉外孫女的特殊身份,暗含一種生分之感。而“寶姑娘”,去掉姓,直接以名稱呼,反倒顯得親切合適,像是對自家人的稱呼。
賈母稱呼薛寶釵為“薛姑娘”或者“寶丫頭”都有,王夫人卻全都是“寶丫頭”,王熙鳳稱呼薛寶釵為“薛妹妹”,三個稱呼代表了賈家三代當家媳婦對薛寶釵的遠近親疏。賈母稱呼林黛玉為“玉兒”或者“林丫頭”,王夫人稱呼“林姑娘”,王熙鳳很少用稱呼,只是和林黛玉你我這么互相吆喝著。林姑娘背后賈母撐腰被賈家共識應該會嫁給賈寶玉。小廝興兒都說“一準是林姑娘定了的”。所以,賈母說的是“兩個玉兒”代表一對。奴才們私下所想可能更是平易近人的寶姑娘,襲人就說賈寶玉“誰想反倒和這一個(薛寶釵)生分了”。寶姑娘和寶玉二寶同樣是一對。賈母、王夫人、王熙鳳的態度代表了薛寶釵和林黛玉在賈家的復雜地位。
王夫人自然是希望下人稱林黛玉為林姑娘,稱薛寶釵為親近的寶姑娘而非薛姑娘,從稱呼上便與林薛的遠近關系區別開來。潛移默化中引導整個榮國府將林妹妹當做客人,將寶釵當做至親,也為將來寶釵嫁入賈家和管家鋪路。此外,王夫人這邊強調這兩個“寶兒”,代表了她更支持金玉良緣,這是她明里暗里的意向。最后大家為賈寶玉選擇的也是“金玉良緣”。
4.為了稱呼上的區分。
據統計,紅樓夢里面說到了四百多有名有姓的人物,如果每個人只是簡單地從姓上去稱呼,則顯得單調乏味,也容易重復,更何況是寶黛釵幾大主角。有一個林黛玉,再有一個薛寶釵,本身就是對映的關系,如果在稱呼上,還一個林姑娘一個薛姑娘,不夠靈動,再來一個史姑娘,邢姑娘什么的,行文太枯燥,而稱林姑娘、寶姑娘,比較活潑。其實曹公是想盡了辦法給他們起別號的,比如賈寶玉,其實只是他的小名,大名應該是從玉字旁的字,像賈珍、賈珠、賈璉,他們都是玉字輩兒;林黛玉一進賈府,寶玉就給她起了個名字為“顰兒”,后面還有叫她為“顰丫頭”、“林丫頭”。
? ? 此外,若稱林黛玉為“玉姑娘”也不妥,紅樓夢里面名字帶玉的女子不少,有林黛玉、林紅玉、玉官、玉釧兒、妙玉……這么多的玉,叫“玉姑娘”明顯分不清人,都不知道是在叫誰了,作為口頭稱呼算是失敗的,就像鳳姐說的,“都好像得了玉益似的,你也玉,我也玉的”。
到這里,很多人可能會有反問,既然是為了稱呼上有所區別,為什么黛玉不叫黛姑娘,薛寶釵不叫薛姑娘呢?這就引出了第五點。
5.語言習慣。
林黛玉叫林姑娘,不覺得有什么不對,但若稱“黛姑娘”,從諧音上看像是“呆姑娘”一樣,倒顯得這個人很呆氣,很不好聽,與黛玉的氣質也不相符,叫不習慣。如果寶玉再每天左一個黛妹妹,右一個黛妹妹的,會更顯得有些可笑。同理,寶釵如果叫釵丫頭或釵姑娘,聽起來也不順耳,很別扭,更重要的是釵是一種首飾,“脂粉釵環”,顯得有些俗氣了,叫起來不好聽!再同理,史湘云被稱為云丫頭沒問題,薛寶琴被稱為琴姑娘也沒問題,但如果史湘云被稱為湘丫頭, 寶琴被稱為寶丫頭,就不對了,一個聽起來別扭,一個與寶釵重復了。
6.滿漢之別。
滿族人稱人不冠姓,而以名為“領稱”,雙名的則以名字之首一字“領稱”。《紅樓夢》開篇就說“無朝代年紀可考”,但行文中卻透出滿俗。如《紅樓夢》中寫道,薛寶釵是進京來待選才人的,殊不知,折實滿洲旗制的事情了;凡滿洲旗人之女,都有資格選為秀女,成為后妃,故可確定,薛家為滿洲旗人無疑。
對于人名的稱呼上,漢族的稱呼習慣帶姓,姓之后的稱呼看兩個人的親疏關系,不帶姓顯得不夠尊重。而滿族人稱人不冠姓,而以名為“領稱”。雙名的則以名字之一“領稱”,例如璉二爺、寶二爺、環三爺、蓉大奶奶等。因此,對于林黛玉使用的是漢人的習慣,稱為“林姑娘”;對于薛寶釵,使用的是滿族習慣,稱“寶姑娘”。史湘云又稱“云丫頭”、史大姑娘,是因為據周汝昌先生的考證,金陵史家即蘇州織造李煦家,乃是漢人久歸內務府籍之人。所以,稱“史大姑娘”是漢俗,“云丫頭”則是內務府籍滿俗
7.門第因素。
薛家雖為皇商,說到底是豪富的商人,在四大家族里政治地位是最低的。俗話說“當著矮人不說短話”,一個富貴人家未出閣的小姐,人家今后的前程有無限可能,你賈府國公門第,對政治地位遜色自己的薛家姑娘以姓稱之,每稱一句不是提醒人家的門第嗎?多少顯得無禮。稱“寶”姑娘則完全避免了尷尬,賓主均內心釋然,這是禮儀所至。
第二回中提到,林家四世列侯,根基深厚,林如海是欽點的巡鹽御史,一個“林”字就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了,當然要以姓貫之,也是對其家族地位的尊重。從故事內容來看。林黛玉是侯府家的千金大小姐,從等級來看和賈府是差不多的,而且她父親林如海高中探花欽點巡鹽御史,相當于是舊勛加新貴,相當的了不起。何況林如海只有這么一個寶貝,請個老師都是進士大老爺,可見看重。雖然她只是個女孩子,可也是金尊玉貴得不得了,又才學過人,氣度不凡,加上又是賈母的心肝寶貝,這樣的姑娘必須給予相當的尊重,稱呼姓氏,是對林家的敬重。
綜上,幾大主角的姓名和日常稱呼,其實亦不是曹公隨意而來,而是有著很多語言上的講究。人的稱呼不同,不僅是人物形象構成的個性色彩一部分,也間接地表現出周圍人的冷暖態度,顯示出復雜的人際關系。稱呼看似簡單,背后卻傳達出非常多的訊息。既有親疏尊卑,也有性格寬厚差距,更代表了人情勢利。曹雪芹的偉大不僅體現在宏篇巨制的杰構上,更體現在細枝末節的巧思上。